2015-01-22 08:00:06

橋本隆則/文

激進組織伊斯蘭國把目標對準了日本,雖然日本沒有直接宣布參加對伊斯蘭國的軍事作戰,但是在埃及,安倍首相宣布將向因伊斯蘭國問題引發的難民國家,伊拉克與黎巴嫩等國進行積極支援。雖然在這個宣布前安倍首相還保證日本在中東的外加政策不變,但是伊斯蘭國認為這是日本與伊斯蘭國為敵的宣戰書,這樣就發布了72小時人質贖金的視頻,如果日本政府沒有回答,日本自有記者後藤,以及軍事企業家湯川江成為伊斯蘭國的刀下之鬼。這個就是安倍政權(日本外交)與中東恐怖主義對峙中的最大難題。

激進組織公布的威脅斬首視頻有幾個相關的情報值得外界關注,其實在安倍首相發表2億元反恐支援的聲明之前,日本政府已經向約旦派出了恐怖主義對策室的情報人員,在當地與各方聯繫收集情報,據未經確認的消息,其中的主要任務是解救日本人質湯川。但是當伊斯蘭國公開了威脅視頻以後,這個官員現在的任務只得改換成與當地日本大使館聯繫,協作,成立現地對策本部,與日本首相官邸內的危機管理中心直線聯繫,傳遞當地獲得情報。

反恐情報員駐在的日本駐約旦大使館還有一個注意點,安倍首相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召開的緊急記者會,雖然還是堅持日本政府一貫的立場,要求激進組織伊斯蘭國釋放人質。但是凡是參加記者會的記者都被要求不能暴露首相的記者發布會的所在地,原因是日本政府怕安倍首相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據內部消息,日本有關人員已經透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向相關方打招呼:安倍首相是按外交計劃訪問,沒有針對對某個組織,某個國家。

安倍首相的緊急記者招待會日本外務省在遭到伊斯蘭國威脅以後馬上改口,2億美元不是對付反恐資金,而是是人道主義援助。據筆者調查,這2億美元是包含有日本在反恐活動中想做出貢獻的願望。(以下是2億美元構成)

1)支援埃及為防範伊斯蘭國滲透,加強邊境管理50萬美元在內的2億美元援助

2)給予空襲伊斯蘭國空軍基地的約旦1億美元日元借款額度,同時通過國際相關機構向約旦支援2800萬美元物資

聯合國安理會的恐怖活動對策委員會的報告中,2014年一年的時間中,伊斯蘭國組織大約獲得4500萬美元的贖金。而在2004年到2012年期間總共獲得1億2000萬美元的贖金。因為石油收入的銳減,所以為了獲得收入,今後綁架人質獲取贖金的做法將越來越多。基地組織新的首腦人物扎瓦西里呼籲,要其分支儘可能綁架歐美國家的公民,以便換取贖金。設立在葉門的基地組織,2011年-13年期間,獲得2000萬贖金。阿爾及利亞的恐怖組織,在過去四年獲得7500萬贖金。

對待綁架,國際社會分為兩個陣營,一個同意綁架方要求,另一個堅決不同意綁架方要求。筆者提到俄1977年孟加拉國達卡機場的日航被劫機事件,當時的首相福田赳夫同意接受綁匪的要求,用特別法外手段釋放監獄中的罪犯,使事件獲得解決,但是這種「生命重於地球」的觀點後來在日本國內遭到各方批判。

美國與英國對於恐怖主義的綁架案件,一律不談判,不支付贖金的態度。而歐洲很多國家卻同意支付贖金來解救人質。如西班牙,義大利,瑞士,法國,奧地利,德國,以及加拿大都是有過支付贖金的經歷。如2009年西非發生人質綁架案,付出贖金的德國以及法國人質獲釋,但英國拒絕支付贖金,最後被殺害。雖然國際社會有拒絕向恐怖主義支付贖金的動議,但在生命優先的前提下,歐洲國家還是願意以錢換人。就算一直堅持不支付贖金的英國,也在2012年3月為在肯亞被綁架的英國女性支付100美元,使其獲釋。而強行的解救,反而會使人質的生命受到威脅,在阿富汗被綁架的英國女性,為了解救她美國出動海豹突擊隊,但是最後人質還是死亡。

2004年在伊拉克有3名日本人被綁架,當時激進分子的條件是日本自衛隊撤出伊拉克,但是日本政府拒絕了這個要求。日本政府現在對支付贖金,或者釋放日本監獄中的激進分子,都採取拒絕的態度。在過去30年中,世界各國綁架事件中,解救過人質的只有幾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以及以色列。其餘的國家都沒有這個實力與能力。

而日本也是這樣,1997年前後的秘魯日本大使館人質事件中,多達30多名日本人質被扣留,但是日本政府也是只能等待當地政府部隊的解決。為了不被綁架,只有一個辦法,遠離危險區域,現在日本政府向海外日本發出避開敘利亞的警告,因為這個區域很危險。

不管怎麼說,本次人質危機對於日本政府(外交)來說是一個難題。前年阿爾及利亞日本人質事件中,恐怖分子沒有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最後是阿爾及利亞政府使用軍事手段強行解決,與日本政府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但是本次是激進組織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政府方面想逃避也不可能。

如英國,美國,以色列等國,可以一邊談,一邊做好武力解救的準備。但是日本政府卻沒有這樣的選擇,連人質所在地都不知道,如何解救。實際上日本政府只有一條路:與綁架者在贖金上討價還價。如果這樣做就會激怒美國,因為美國的立場是與恐怖分子不進行任何交涉。就像筆者在文章開頭說提,只有通過巴勒斯坦政府阿巴斯,再通過哈馬斯,向伊斯蘭國交涉,這樣做法何等被動,還不知道是否有效。

原本在中東阿拉伯中,日本的形象非常正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戰敗國的廢墟上爬起,恢復,日本的汽車,家電,照相機在中東都是大受歡迎,所以日本人在伊斯蘭世界是聰明的民族印象。為何日本會遭到激進組織伊斯蘭的恐嚇,原因就在於伊斯蘭國的出現是由於美國的伊拉克戰爭,而美國在對伊拉克開戰前信誓旦旦地保證有大量殺傷性武器,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現。而伊拉克政治安定卻失去,伊斯蘭國隨後出現與並且抬頭。

安倍首相拜託巴勒斯坦阿巴斯議長斡旋在中東特別是在阿拉伯國家,特別注意「恐怖分子」與「激進分子」的區別。在安倍首相的中東之行中,多次提到不屈服「恐怖主義」,支持美國的反恐戰爭(在日本外務省的網站可以查閱)這樣的語句在西方世界是能接受,但是現在聽眾是伊斯蘭國家,如果在這裡用「暴力」,「恐怖襲擊」就會聯想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當看到安倍首相與內塔尼亞胡總理握手,阿拉伯世界就會想到巴勒斯坦人,哈馬斯以及黎巴嫩。在當地是把「以色列」看作恐怖國家。

緊急回國的安倍首相換句話說,這次安倍首相是在錯誤的地方,用了不恰當的詞語。也是美國捲入中東戰爭的危險性的重演。在3年前,美國制裁敘利亞政府時,日本也同步進行,迫使敘利亞撤回了駐日本的所有外交官,當年搖搖欲墜的阿薩德政府,現在成了抵抗伊斯蘭國的中流砥柱,而日本想通過外交解決人質危機,卻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東京已經沒有敘利亞外交官)。現在安倍首相即將到達東京,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記者招待會上,我們又一次看到5年前宣布辭職時安倍首相的神態,或許從意氣風發的出行,到被恐怖威脅後的表情僵硬,這個打擊對於安倍首相來說實在是太大,安倍首相能堅持住嗎?為安倍首相準備演說稿的外務省官員們又要如何反省這次外交上的大失態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