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這是南唐後主李煜在其弟被趙匡胤扣在汴京後,一時傷懷而作。李煜其人才華橫溢,篤文辭、精書畫、通音律,故被後人贊爲“天縱多能”,然而作爲南唐末路之君,他的帝王生涯卻極爲闇弱晦澀,最終命喪大宋趙光義手中。

  《南唐書》《宋史》《南唐拾遺記》等古籍記載,李煜爲南唐中主李璟第6個兒子,彼時居後唐東宮的是其長兄李弘冀,故而在李煜22歲之前,僅是醉心文墨的鄭王。未料到了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李弘冀突然盛年病卒,李璟內心偏向六子李煜,不顧羣臣側目,執意將李煜遷入東宮。公元961年,李璟病故,李煜即位。

  一身書生氣兼篤佛向善的李煜,從骨子裏就並非雄才大略之輩,他的宿命早已註定。公元974年,趙匡胤率大軍征討嶺南漢地,漢滅,消息傳來,小心提防大宋的後主李煜甚爲驚懼,立即派遣王弟向大宋進貢示好,意圖附庸大宋保全南唐半壁江山。殊不知趙匡胤志在天下,將來使扣在都城,要李煜主動獻城投降,李煜畏懼不前。

  公元974年冬,趙匡胤劍指金陵城,雙方展開較量。公元975年12月,金陵城破,南唐後主李煜被生擒。就在李煜到達汴京之後,趙匡胤卻突然崩逝,他及小周後都落在了趙光義手中。趙光義銳氣正盛,南唐已亡而李煜卻沒有蜀主劉禪那般大智若愚,身處囹圄卻每天落淚思念故土,趙光義得知後大爲不悅。

  公元978年,趙光義一計牽機藥,李煜立時而卒。李煜生前所收藏古籍字畫多達上萬卷,其中的古畫、字帖多是稀世之寶,趙光義在其死後,派人蒐羅李煜的寶物,這其中就包括一卷極爲蹊蹺的古畫《畫牛圖》。此圖乍一看並無任何奇特,畫面中僅有一圍欄,和在圍欄之外吃草的牛,神態栩栩如生。

  趙光義將圖掛在自己的書房中時時欣賞,就在一天夜裏,他卻突然發現的畫卷中隱匿的古怪,背心發涼嚇得不輕快。原來趙光義發現,明明站着吃草的牛,怎麼卻跑到欄裏臥地睡着了。爲了破解畫裏的詭異,趙光義召文武羣臣觀看,衆人都面面相覷,不知爲何會有這等怪事。怪事不能解,趙光義還命人在宮裏做法,超渡李煜。

  折騰了一陣,那古畫仍舊是白天牛兒吃草,入夜回欄歇息。數月之後,宋代高僧贊寧來宮中釋疑,衆人才得知,這古畫原本就是兩頭牛,只是使用了不同的顏料,可根據光線不同隱身或者顯現。趙光義聽後,將這幅古畫視若珍寶,再不曾示人,其死後,這幅古畫就消失了。諸多考古學者都在追尋《畫牛圖》的下落,認爲此畫一定埋在趙光義的陵墓永熙陵中,不過由於永熙陵多次被盜,最終並沒有發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