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是上千年間膾炙人口的三國典故,尤其三國演義扣人心絃的描述,更令人由衷歎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然而在真實歷史上,草船借箭和火燒赤壁雖確有其事,卻與諸葛亮沒有絲毫關聯。火燒赤壁,是東吳黃蓋之計,而草船借箭則是東吳孫權親歷,只不過羅貫中爲了突顯孔明之才能莫測,纔將此二事附加。

  在演義中,孔明隻身入東吳,輔佐大都督周瑜破曹。然而吳蜀雖然聯手,卻是嫌隙不斷。尤其周瑜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其見識了孔明之才後,心中暗驚,遂設計除之。是日,周瑜召諸將、謀士到帳中議事,以水路交兵急需大量弓矢爲由,命孔明拿出十萬箭來。此言一出,周瑜用意孔明瞭然於胸,於是立軍令狀,3日交出10萬支箭。

  兩日期限已過,孔明遲遲未動,直到第三天,彼時天色正黑又起茫茫大霧,整個江面水霧相接如同幔帳,什麼也看不見。孔明見時機一到,率二十條船向江中疾馳,到了曹操水寨,船兒一字排開將卒擂鼓喊殺,曹營頓時火光閃爍。漫天大霧,曹將難辨虛實,不知來者何意,曹操拿不定主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命將士射箭。

  霎時間,箭如雨下,一切皆如孔明所料。草船一面佈滿箭簇後,又把船兒掉頭,另一面再受箭雨,如此十萬支箭唾手可得。這裏甚爲蹊蹺,船隻來挑釁,船上必然有敵將,曹操爲何不以火箭攻之,大火一起船隻必然被焚燬,豈不乾淨利索。這並非羅貫中杜撰,因爲在真實歷史上,曹操也沒有放火箭。

  《魏略》記載,建安十八年公元214年,東吳孫權乘坐大船直奔曹操水寨,打探曹軍情勢。曹操當然不會畏懼孫權,但此人就這麼突然來到,曹操反而有點捉摸不透,爲防有詐,曹操沒有輕舉妄動,也沒有遣將卒開船攻之,而是在岸上朝着孫權乘坐的大船放箭,同樣是箭如雨下,孫權的船因放滿了箭,都出現偏沉的狀況,於是乎調轉船頭,再讓另一面受箭。

  等大船平衡了,才飛馳而去,這就是赤壁一戰中,出現的奇怪一幕,曹操爲什麼不放火箭?歷史學者介紹,曹操並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古代的火箭是攻伐中的重頭戲,製作相對來說要繁瑣一些,三國時期的火箭是箭身上綁縛油脂麻布等物品,點燃後,再以弓弩發向敵陣,正因爲火箭能有奇效,故而不能輕易隨便的使用。

  無論孫權草船借箭還是演義中的孔明借箭,都是突如其來,曹操完全不知道對方的真正意圖,如果對方只是探查虛實,用不着上火箭,如果對方只是疑兵,更不能上火箭,因爲得留着對付疑兵之後的主力。要知道“水路交兵,弓弩爲上”,一旦不明就裏的放火箭,等對方主力來到必然失去了最有效的攻擊,後果不堪設想,故而曹操根本不能一上來就放火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