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汽机车排放减量供抵换 仅限高屏 老车加严 四行程有保养不受影响

抵换、移动污染源加严惹议 环保署灭火再次澄清 2018年06月27日 上稿编辑: 彭瑞祥 环境资讯中心记者 赖品瑀报导

空污法修法三读通过后,虽然环保署将其视为空污防制的新里程,未来还有120个子法将处理,不过涉及个人持有的交通工具的移动污染源加严管制部分,却引发民众担忧与焦虑。

强调抵换只在高屏地区,且有严格条件;有良好保养的四行程机车,并不会在加严管制后受到影响,对经济弱势者,也将有配套协助。环保署副署长詹顺贵与空保处处长蔡鸿德27日上午再次举行记者会,对总量管制的抵换、10年以上老车排放标准加严的部分再说明。

高屏抵换限时限量 云嘉南中彰投大烟囱「指定消减」

詹顺贵强调,抵换只限于空污总量管制区,也就是只有高屏地区,其他地区则会以对特定几个电厂、钢铁业等排放大户进行「指定消减」。取得3.33公吨的移动污染源减量,才能有1公吨的固定污染源排放,且工厂在购买移动污染源的排放额度之前有不少条件要符合,且有害空污物等有毒物质并不能纳入抵换。环保署估计,真能进行空污抵换的工厂,恐怕约1%左右。

既存工厂要买抵换量之前,必须符合「最佳可行控制技术」、「干净燃料」,达成了既有排放量削减,或是只差些微差距者,才有资格购买车辆的减量;新厂,则需符合「最低可达成排放率」。而购买的抵换也只限设籍于高屏地区的老车,企业必须自行向中古车商、车辆运输公会等管道收购才可以抵换,已获得政策补贴、属环评承诺、自然淘汰者都不是企业可以拿来抵换的,当然也不可以故意买新车来淘汰。

「有毒的东西我不要!」只有粒状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机挥发物4种传统污染物可以抵换,重金属、有害空污物PAHs(多环芳香烃)、戴奥辛等其他有害的排放物都不能抵换,业者需自行想办法减量排放。

高屏移动污染源的抵换也设定了有效期限与限量,只限10年,且可供抵换就是既有的的机车23万辆,一二期柴油车1.6万辆,当这些老车全数淘汰以后,企业就无法再收购老车的抵换了。

蔡鸿德补充,云嘉南中彰投其他中南部县市,将不会进行区域总量管制,因此台中火力电厂不可能如外界忧心的未来也能抵换。因为他们与高屏的状况不同,空污来源很明确就是来自特定对象,例如电厂、钢铁业,前50名就占掉了90%以上的空污排放,因此未来将会对个别提出指定消减的标准,无法达成者将遭处份甚至退场。 老车加严 二行程、柴油车首当其冲 四行程有保养不受影响

老旧高污染车辆加严管制标准,第一阶段定调为「2020年时,14年柴油车、16年机车,要符合4期排放标准」,预计主要受影响为一、二期大型柴油车约7万辆及二行程机车;三期柴油车加装滤烟器及四行程机车若有保养应不受影响。詹顺贵坦言,除非有良好保养的可能过关,否则二行程机车将是最受影响的部分。

詹顺贵表示,加严标准还经过草案预告、召开公听协商会议等程序,完会正式实施,目前并非已经完全定案,至于未来是否还有第二期第三期,将会视空气污染状况,分阶段、分期程来推动。

「我们不是坦克车碾过去什么都不管。」詹顺贵也表示,除了既有的淘汰补助外,环保署也设法提出更多的协助,例如柴油货车的淘汰补助可能仍不够车主买新车,环评署已经找银行,由环保署担保,提供优惠购车贷款;而机车过去的补助汰换主要集中换购电动车,但环保署将与中古车商合作,提供车龄约5到8年的合格四行程二手机车,协助经济弱势者购买。而古董车收藏者,可以以专案报备的方式,进行车聚、游行等活动,仍可短期上路。

「信赖保护不是铁板一块」,面对民间有声音质疑加严标准是违反信赖保护原则,认为买车时已经符合当时的法规标准,政府不能片面变更规定。詹顺贵反驳说,根据宪法第23条、大法官释宪「释字第714号解释协同意见书」,出于公共利益加严排放标准具有正当性。否则,若大工厂也主张信赖保护,那么空污就无法管了。

在空品维护区的管制上,詹顺贵表示目前盘点结果,全台各县市大约会划出115处空品维护区,多数属于港区、工业区等车辆密集进出区域,但会因不同样态做不一样的进入管制,例如学校接送区,可能会从要求不能怠速开始管理,不见得会全面禁止进入。

上述政策说明亦可参考环保署提供的简报 http://bit.ly/2tNTKAz 。 负责移动污染源科长累倒 公务员过劳问题受重视

为了协调空污法通过,及通过后紧接而来移动污染源的加严、县市空品维护区划设等,在准备回应修法后的争议时,环保署空保处负责移动污染源管理的科长周礼中26日晚间加班时在座位上累倒。经送医、装叶克膜抢救后,目前已经恢复心跳,仍在一般加护病房。

蔡鸿德表示,这阵子为了空污法,空保处协商期间的确都在加班,上周六日也没有休息,环保署这一年也已经从其他部门调了7个人进空保处支援。

詹顺贵表示,未来会再重视大家的身体健康,先前行政院院长赖清德有同意增加空保处、中央与地方县市环保稽查人力,需求已经呈报上去,若人力还是不足,环保署会再想办法。 附录:环保署政策说明简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