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請了,我是懶散叔叔,蒙古族。

《鴻雁》的曲調肯定是蒙古族傳統曲調,但現在大家廣為傳唱的額爾古納樂隊的《鴻雁》歌詞,並非傳統民歌的歌詞。而是由現代詞作家呂燕衛創作的,作為《東歸英雄傳》的片尾曲,堪稱「舊瓶新裝」的佳作。

我們蒙古族人能歌善舞,《鴻雁》的曲調在北方遊牧民族廣為流傳,該曲出自梅力更召三世活佛羅布生丹畢佳拉森。

相傳康熙年間,當地一個王爺隆重邀請活佛撫琴唱歌,在烏拉特草原上喇嘛的地位極高,在宴會中,酒性正酣時,經常即興創作。活佛這時也不推辭,即興高歌一首,名為《鴻嘎魯》,後來收入有關書中,並成為牧民廣為傳唱的宴席歌曲。

蒙古語的「鴻嘎魯」是「白天鵝」的意思,但在烏拉特地區牧民把「天鵝」與「鴻雁」通譯為「鴻嘎魯」,這是因為我們蒙古族對這兩種候鳥同等重視和喜愛的緣故!

「……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最新版額爾古納樂隊演唱的《鴻雁》,在視頻媒體的傳播下,被全國人民所熟知。歌曲所表達的是歡迎八方親朋、珍惜相互友情、相聚時光的濃濃情誼。委婉、悠揚、抒情、動人的蒙語歌曲,加上額爾古納樂隊極具特色和充滿憂傷的演唱,催人淚下,使人感覺蕩氣迴腸。

歡迎評論,喜歡請點關注,懶散叔叔。


謝謝悟空邀請 鴻雁是蒙古族優秀的傳統民歌

《鴻雁》是蒙古族優秀的傳統民歌,是傳唱度極高的蒙古族民歌。《鴻雁》(漢語版)原唱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80後呼斯楞的版權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鴻雁》是《東歸英雄傳》(電視劇)的片尾曲,也是巴彥淖爾烏拉特民歌,歌曲渾厚綿長,具有深厚的蒙古族音樂特色。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著名的呂燕衛先生、曲作者是音樂大師張宏光。《鴻雁》(蒙語版)由額爾古納樂隊演唱。

呼斯楞,蒙古族,1982年5月出生於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畢業於內蒙古戲劇表演藝術學院表演專業。《鴻雁》成就了呼斯楞。呼斯楞的額爾古納樂隊奪得CCTV第13屆全國電視青年歌手大獎賽全國優秀獎、流行唱法組第八名。2007年12月,呼斯楞發行了第一張國語專輯《鴻雁》。

《東歸英雄傳》除了電視劇的表現形式外,還有電影,是由內蒙古電影製片製作拍攝的電影,由著名蒙古族導演賽夫和麥麗絲夫婦導演的,巴桑、哈斯高娃等著名演員主演。該電影將蒙古四部之一土爾扈特部的勇士在人類歷史上進行的最後一次偉大遷徙的歷史再現於銀幕,引發觀眾對那段歷史的回味與幽思。正如歌詞描寫的那樣悲壯蒼涼: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盪,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天空有多遙遠,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鴻雁》是一首在內蒙古很流行的民族歌曲,曾作為熱播劇《東歸英雄傳》的主題曲。其歌聲中融合著一絲淡淡的鄉愁,也帶來了一個草原男人的情懷。

蒙古人對動物的喜愛是由來已久的,鴻雁是一種候鳥,在陰山岩石畫上出現過。蒙古人對其也懷有崇敬之心的。在歌曲中以鴻雁為主體也是可以理解的。

《鴻雁》最早出現在內蒙古西部的烏拉特。蒙古人在宴會時定有宴歌來表達對客人的友善之情,而《鴻雁》在歌聲中更是透著挽留客人之意。

《鴻雁》備受音樂人的喜愛,更是做到了口口相傳,表達了人們對蒙古音樂的喜愛。


鴻雁一歌可以說是秉承蒙古族傳統民族,其曲調一直在北方遊牧民族廣為流傳,特別是內蒙古烏拉特一帶,其歌曲雄渾悠揚長調,我們小時候看到的大雁是花鈴翅膀間以棕褐色的皮毛,在初夏初冬季節南北來回飛,寒來暑往不停排隊遷移,越過烏拉山大青山一帶,童趣:大雁大雁擺溜溜,後山有你老舅舅. 內蒙烏拉特民歌 詞:呂燕衛,曲:梅力更召三世活佛羅布生丹畢佳拉森。

鴻雁 天空上

對對排成行

江水長 秋草黃

草原上琴聲憂傷

鴻雁 向南方

飛過蘆葦盪

天蒼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鄉

天蒼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鄉

鴻雁 北歸還

帶上我的思念

歌聲遠 琴聲顫

草原上春意暖

鴻雁 向蒼天

天空有多遙遠

酒喝乾 再斟滿

今夜不醉不還

酒喝乾 再斟滿

今夜不醉不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