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大健康4月15日消息,4月13日至15日,由築醫臺和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建築與裝備分會主辦的第20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暨中國國際醫院建設、裝備及管理展覽會(簡稱CHCC2019)在成都召開,首席戰略合作單位是達實智能。

  本屆大會爲期三天,通過“醫院建設大會”、“智慧醫院大會”、“醫學工程大會”、“中國醫學裝備產業峯會”和“全國養老機構建設大會“五會同行的70多場結構化專題論壇,匯聚全球500位行業領導和專家學者,與5000多名高級管理者和行業代表。

  醫院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大挑戰

  “當前,醫院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大挑戰。”開幕式上,達實智能董事長劉磅表示,緊接着解釋道:“目前,世界經濟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人口老齡化正在深刻地衝擊和改變世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曾在2018年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降達到峯值4.87億,佔總人口的34.9%,中國逐漸步入老年社會,使得醫院和醫療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與此同時,科技進步,尤其是5G技術的誕生,爲提升智慧醫療水平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劉磅看來,5G並非4G的簡單延伸。他表示:“5G大寬帶、大容量、低時延和大連接四個特性,標誌着真正意義上融合網絡的誕生,將這一技術放在更爲廣闊的物聯網應用領域,再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將有無限可能。隨着5G的成熟應用,醫院將實現從互聯網醫院到物聯網醫院的跨越性轉變,5G爲物聯網技術的全面、深度應用提供‘通行證’,讓智慧醫療觸角廣闊延伸。

  “如果將AI人工智能比喻爲人的頭腦,5G則像人的神經,IOT物聯網則像人的手腳,三者加以組合將會爲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挑戰提供絕佳的解決方案。”劉磅說。

  技術賦能以病人爲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

  誠然,世界經濟結構變化提供了人工智能產業化的藍海,未來人工智能將賦能以病人爲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與此同時,5G的推出更爲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聯網的發展創造了更多應用場景。

  談及醫院信息化建設與互聯網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常務副院長董軍回顧了其醫院信息化建設歷程。從2002年信息總體規劃、頂層設計到2015年手術麻醉系統升級與心電系統的建成,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累計花了13年時間。醫院基於電子病歷所構建的集成數據平臺和臨牀數據庫,在實現信息共享和利用的同時,保障了信息完整性與無紙化,同時提供輔助臨牀決策支持。此外,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形成了營養、危急值、介入手術、檢驗檢查、用血、PIVAs、藥品、患者識別、消毒應用和高值耗材十個閉環管理。

  在董軍看來,智能化臨牀路徑系統有五個智能化特點:第一、智能准入判斷;第二、智能路徑變更,醫囑自動納入到新路徑;第三、智能溢出提醒;第四、智能變異分析;第五、智能擬定新標準。

  轉變醫院建設模式的思考

  反觀醫院建設模式,達實智能智慧醫院建設首席專家王鐵林指出,醫院項目建設存在超工期、超概算、邊建邊改、重複犯錯等問題。這些問題表現在專業技術層面,本質是醫院項目組織、建設模式發生問題。

  基於此,王鐵林提出轉變醫院建設模式,主要有高標準提需求和EPC模式兩種方式。其中,前者強調強化前期策劃、注重醫療工藝設計;後者強調以設計爲主導,各專業深度交叉,高度集成化施工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醫療工藝設計原理源於需求,基於功能和行爲,有條件的落實到建築空間,爲建築設計提供充分的依據。醫療工藝設計分爲醫療工藝規劃、醫療工藝方案設計、醫療工藝條件設計。

  (圖爲醫療工藝設計原理)

  相比於傳統的醫院建設模式,醫院EPC建設模式以設計爲主導、各專業深度及交叉、高度集約化的施工組織;迎合建築業發展趨勢,應接近一般工業產品的生產組織方式;力求標準化、模數化、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

  而在推行EPC模式上,王鐵林認爲有三個應解決的問題:第一,業主和EPC總承包商均應轉變觀念。其中,業主向項目投資人角色轉變,更加註重投資價值回報和項目的商業運作,對項目的控制參與度切實符合EPC模式;EPC總承包商應綜合實力強,負責項目全過程管理和實施,提高“契約精神”及“信託責任理念”,提供一體化、高品質建築產品服務。第二,建立EPC模式操作管理體系。針對醫院項目特點建立各項基本管理流程和制度,形成實操性強的EPC項目管理體系,以利於專業化服務的提供,促進產業發展。第三,EPC總包商的選擇。EPC模式下,選準選對EPC總包商成爲業主項目成敗的關鍵。當前建築企業應本着市場規則和醫院建築走向EPC模式這一方向培植專業、提高綜合實力,爲醫院建設項目提供系統專業、可信的項目服務。

  “轉變醫院建設模式有助於全面提高醫院建築品質,改變各項目單打獨鬥的狀況,以利於克服傳統建設模式下的弊端和積累建設經驗,由此促進市場經濟下醫院建設諮詢和建築企業的發展。”王鐵林總結道。

  能源託管降低醫院能耗

  至於如何通過能源託管降低醫院能耗?汕頭市中心醫院院長許海雄帶來其醫院節能降耗實踐分享。其實,汕頭市中心醫院較早變成立了節能管理部門,並設置有節能降耗KPI考覈機制。與此同時,院部層面制定了明確的節能目標,逐年實施一定的節能改造措施;科室層面每年簽署節能目標責任書,並且每年進行節能評比活動。

  對此,許海雄指出,雖然院科兩級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能源管理上還未建立系統的能源管理體系,未建立系統的能源監測管理可視化信息平臺,無法及時準確地發現用能異常,使得能源管理出現嚴重的滯後性,且沒有具體的能耗數據和指標作爲支撐,僅僅簡單按照面積均攤,未能達到“考覈”的實際目標,無法達到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爲降低醫院能源消耗,汕頭市中心醫院採用能源託管模式,能源託管合作年限爲10年。

  準確來講,能源託管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的一種,指醫院委託節能服務公司出資進行能源系統的節能改造和運行管理,並按照雙方約定將該能源系統的能源費用和運營費用交給節能服務公司管理,節能服務公司通過節能技術改造和提高管理水平實現能源費用和運營費用的下降,從而收回投資成本及取得利潤的一種商業合作模式。

  因此,許海雄更是總結道:“節能降耗工程是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專業工程’和‘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選擇有實力的、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而且要全員參與到節能降耗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