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530過敏_FB-04         攝/文字編輯。徐沛汝  後製。邱婉芸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深受過敏之苦,有些人是聞到花粉直打噴嚏、有些人則是喫了某種食物就全身起疹子。過敏在身體的免疫系統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來瞭解一下囉!

免疫概念對大部分的人都很抽象;但要瞭解免疫,一定得知道在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中很重要的兩個角色:那就是「抗原」與「抗體」。

「抗原、抗體」這兩個名詞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到底「抗原」、「抗體」是甚麼呢?說白話些,抗原像是外來的賊,它可以是任何外來物質上面可以被辨認的蛋白質片段,可以引起我們的免疫反應;抗體則是負責保衛我們的警察,負責辨認可以結合抗原的部位,好可以將它給逮捕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非常奇妙的,他幫我們辨別及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如細菌、病毒〉等;處理衰老、損傷甚至死亡的細胞辨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的細胞、被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一般來說,免疫反應能保護我們抵抗外界微生物的侵害;不過有時候免疫反應卻會傷害我們個體本身,過度反應〈或稱為過度免疫反應〉的結果,即是我們常說的「過敏」。由於身體的免疫機轉太過於精密且複雜,〈咱們的身體可是神奇的,可是比工廠還精密哦!〉若動真格的寫出來,恐怕會洋洋灑灑的一大篇,太過艱澀的專有名詞也會嚇跑大家,因此小編今天在這裡做個簡單的說明,讓大家瞭解過敏的概念喲!

過度免疫反應可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型過度反應:發作立即且迅速

能夠因起第一型過度反應〈過敏〉的抗原,我們稱做過敏原〈Allergen〉,它可以是一個蛋白質或是小分子的化學物質,對大多數的個體通常不會有反應;但是某些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往往對某些特定的過敏原會產生程度不一的免疫過度反應。

常見的第一型過度反應有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氣喘〈Asthma〉、蕁麻疹〈Urticria〉註1等。大多數常見的過敏性疾病通常都是屬於這一型免疫過度反應。第一型過度反應的發作極快,可以在接觸抗原的數分鐘內〈15~20分鐘〉就出現症狀。

註1蕁麻疹〈Urticria〉:唯一種皮膚血管反應,暫時性之扁平狀或突起斑塊〈有的似蚊子叮咬、且大片存在〉,較周圍皮膚略紅或蒼白,很癢。疹塊很少持續兩日以上,但也可能會以慢性方式存在,某些食物〈如海鮮貝類、甲殼類〉、藥物〈如青黴素Penicillin〉可引發症狀。

 

第二型過度反應:破壞細胞達目的

俗稱細胞毒殺過敏反應:抗體直接攻擊細胞或組織細胞、或與組織上的抗原做結合,藉由各種免疫細胞的交互作用,破壞目標細胞,使細胞被溶解。這就好比警察組成鎮暴部隊直接對賊展開攻防戰,目的是破壞賊的防禦能力,使賊束手就擒。

第二型過度反應的其中典型例子就是輸血不合反應,當受血者輸進不同血型的血液,受血者的血液抗體可能會使輸入的紅血球凝集;或是輸入的血液抗體可能使受血者的血球凝集。結合在紅血球的抗體將會誘發第二型過度反應,導致紅血球被破壞而產生溶血。

 

第三型過度反應:沉積組織傷害大

當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免疫複合體時沉積在組織或血管壁中,人體卻無法立即清除時,就會造成沉積處組織發炎及受損,這個免疫複合體傾向累積在血流的分枝、或是壓力較大的部位;例如腎絲球以及關節滑囊。第三型過度免疫反應通常以廣泛性血管炎關節炎、或是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引起的腎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為表現

 

第四型過度反應:長久時間現症狀

此型反應需要24~48小時以上才會出現症狀,因此又有別名為遲發性過敏反應〈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主因是由於細胞外的抗原如鎳〈Nickel〉、移植器官的排斥等引起。典型的例子如接觸型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cs 〉,皮膚與過敏原接觸後經過段時間在接觸部位產生過敏反應,此疾病發生於表皮;常見的如接觸手鐲耳環等飾品所含的金屬鎳化粧品皮革所含的成分、塗抹在皮膚的藥物;特別是磺胺類〈Sulfonamide〉藥物。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慢性移植排斥反應,皆是屬於第四型過度反應典型的例子。

呼!看完這麼洋洋灑灑的說明,大家有沒有對過敏有稍微一點兒初步的概念了呢?小編其實省略了一堆複雜的機轉解釋,其實目的就是為了使大家能夠更貼近與「免疫系統」之間的距離,還想看看小編之後分享什麼專業文嗎?大家可以留個言告訴小編喲!

 

=====================================================================================

覺得這篇文章實用,請按讚分享和留言

       更可以幫粉絲團按個讚,支持一下!

       小編將會寫出更多好文章分享給大家

 

參考資料出處:

林碧鳳、江伯倫(譯)(2006)。《基礎免疫學:免疫系統的功能和異常》。臺北:藝軒圖書。譯自Abul K. A., & Andrew H. L.(2004). Basic immunology:Functions and disorders of   the immune system.
林明泉(2002)。《臨牀血清免疫學》(2版)。臺北:藝軒圖書。
王欣凱、郭永斌、劉明經(2005)。《臨牀血清免疫學與臨牀病毒學》。臺中:華格納企業有限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