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從一系列的活動可以看出,中國大陸試圖營造的電影業走勢。藉由這個場合,跟一帶一路沿線29個國家、31個電影機構,簽署「電影節聯盟備忘錄」,試圖提高中外合資拍攝電影的數量。另外,網路劇的興起瓜分了院線上映的票房大餅,今年申請創投的電影項目將近400個,最後入圍的僅42個。而這類中小成本的電影製作,將成為未來幾年的電影主流。


圖/翻攝自上海国际电影节微博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多加了一個環節,就是跟一帶一路沿線29個國家、31個電影機構,簽署「電影節聯盟備忘錄」。


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這31家之間,我們選的合作夥伴,都是每個國家最有代表性的電影節。」


這些參與簽字儀式的代表他們所屬的國家,跟中國大陸在經貿上未必展開合作,但文化交流先行一步。


開羅國際電影節藝術副總監艾哈邁德沙基:「我們有語言的界線,我們有文化差異,但是好的藝術比如說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幅畫,真的就沒有國界了。」


會場特別規劃了「一帶一路主題館」,同時也增設「一帶一路電影週」,獎勵沿線國家參展,並且從中選出優秀作品頒獎,重賞之下,報名參賽影片大幅增加到1000部。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經濟上我們需要一起來發展,讓國家跟國家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更好地交流溝通。」


大陸官方估算,去年全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559億人民幣,位居全球第2。今年第一季更刷新200億票房,創下全球單一國家、單一季度的最高紀錄。但是在可觀的票房數字裡,最賣座的不是國片。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總經理苗曉天:「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上,票房前10名裡邊,絕大多數都是合拍電影。」


中外合拍的電影,往往占據總票房超過一半,但是在大陸電影市場的數量卻不到10%。


這是因為當局對合資的限制相當多,要求必須共同出資、聯合拍攝,中國演員不能少於3分之1,劇情內容得具備中國元素,最後聯合製作的版權歸於中方。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總經理苗曉天:「去年我們中國和19個國家,展開了電影合作,未來合拍電影的數量還會增長。」


增加中外合拍電影的數量,業界也發現放在電影院播放的業務收入,正在逐年遞減,上海電影院的毛利率出現「負5.5%」,已經是賠本生意。網路劇正在分食院線上映的大餅,因此拍電影想回本,不能只有單一管道。


青年導演段春宇:「電影頻道的一些買賣、版權,還有海外的,還有網絡平台,包括一些政府的扶持項目,然後去拿到一個成本的回收。」


年輕人站到台上去,推銷自己拍的電影有什麼賣點,今年的電影節,參與創投申請的案件來自12個國家,將近399個項目,最後有42個入圍。這類中小成本的電影製作,也將隨著網劇的流行成為主流。


電影創投市場買家:「大多小成本的電影,能拿到的融資應該都在50%以上,這樣的情況已經佔大多數了,但是對於接近千萬這樣的,比如說處女作什麼的,可能融資會在30%、20%,這樣的情況會多一些。」


第21屆上海電影節評委主席姜文:「原創性其實包括創作者的態度,所以只要他們有故事,你就會知道有沒有原創性。」


透過文化交流,串聯一帶一路國家,上海國際電影節除了打國際知名度,更彰顯電影市場的未來走勢。


更多 TVBS 報導
反制一帶一路 學者:美正逐步落實印太戰略
貿易戰升溫! 習近平見外企再批保護主義
馬哈地擬訪中 星媒:扭轉「反中資」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