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段视频成了热门话题。

  说的是一个杭州小伙,因为骑车逆行被交警拦下,他随后打了一个电话,开始语气还好好的,结果挂了电话就突然暴走,哭着给交警下跪。

  之后一边喊“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一边朝着附近的一座桥飞奔过去,交警同志见这阵势,赶紧拦住小伙,反复劝其“冷静点”。

  而在小伙的暴风哭泣中,大家才知道他崩溃的原因——

  “我也不想这样,天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女朋友忘带钥匙要我去送,大家都在打电话催我,呜呜呜呜……”

  哭了好一阵,小伙才恢复了情绪,平静接受了交警的处罚后离开。

  这段视频很短,却看哭了很多网友,大家纷纷想起自己突然情绪崩溃的瞬间。

  还有的人直接一眼望穿自己绝望的老年生活……

  这直接让我联想到一部日本NHK的纪录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团块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产》。

  片名提到的“团块世代”,指的是日本1947年至1951年出生的一代人。

  他们是公认的推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主力、新兴的中产阶级,也被认为是经济基础普遍雄厚的群体。

  如今,“团块世代”已经步入老年,处于年轻人非常羡慕的生活状态中——不用工作,有大把时间,还有钱花。

  但实际上,团块世代并非传闻中的“普遍富裕”,而是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

  即便他们中23%的人坐拥2000万日元以上存款,但也有20%的人存款不足100万日元。

  而且不管兜里有钱没钱,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都陷入了经济拮据的困境。

  《老年破产》的主线,就围绕这个现象展开调查,选取的案例也十分典型。

  比如片中提到的老人河口,就代表了前面说的20%的群体。他在年轻时衣食无忧,中年却遭遇泡沫经济被迫转行,到了老年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但即便如此,他的收入仍然无法满足自己租房、吃饭、就医这些日常开销。

  最艰难的是,河口上有97岁的老母亲,下有39岁的待业儿子,日子过得也都捉襟见肘。

  他一心想帮助母亲和儿子改善生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连去外地养老院看望母亲的频率,也只能限定在一个月一次。

  与河口有类似遭遇的,还有片中另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

  60多岁的爷爷吉春和奶奶惠子,是家中的顶梁柱,一个负责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一个在家中照顾一家老小的日常起居。

  即便两人的养老金每月加起来有37万日元(约合22300人民币),全家的开销还是处于吃老本的状态。

  因为两个老人不仅要赡养89岁的老母亲,还要贴补没有正式工作的儿子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孙子。光是伙食费,全家每月就要15万日元。

  不仅如此,两个老人还要承担每月9.9万日元的贷款还款……

  看到这里,可能小伙伴们会想,那年轻时努力存钱、全款买房,老了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实际上,情况并没这么简单。比如片中提到的第三个家庭——

  同为团块世代的老人青山,在退休前就已有存款2000万日元,身上也没贷款压力,但他同样每天要精打细算地生活。

  一方面,这是因为青山的退休金远远不足以支付每月开销,必须靠存款倒贴。

  另一方面,还因为他年迈的母亲没有养老金,从日常起居到老年护理,都需要他的资金支持,并且母亲患有严重的痴呆症,需要照顾母亲的青山,无法像别人一样出门打工赚钱。

  所以这么算下来,青山其实每个月都在消耗存款,并且除了退休金,他没有其他固定收入。

  想到存款总有花完的一天,青山忍不住向镜头坦言——“如果钱都花完了,老实说我可能会选择自杀。”

  看到这里,估计小伙伴们已经要跟着抑郁了。

  不过,这档纪录片的最终目的并非贩卖焦虑,而是通过调查,反映出日本团块世代“夹层饼干”的现状——

  根据日本政府的调查显示,有28.7%的团块世代需要赡养老人,31.7%的人需要资助收入不稳定的子女,即便有养老金,日子也过得入不敷出。

  可以说,在这个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们却过着蜡烛两头烧的透支生活。一旦这个群体率先破产,那么由他们维系的家庭、亲情也将随之崩塌,受到影响的绝不止这一代人。

  而通过对这三个家庭的采访,你会发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巨大的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加重,不完善的社保制度等等。

  这个纪录片的目的,便是严肃地提出这个问题,等待日本政府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虽然这个纪录片讲的是“别的国家的事儿”,但还是有不少人被丧到了。

  因为“团块世代”虽然有所特指,但片中讲到的各种入不敷出、年老无力的焦虑事实,却并非日本独有。

  甚至有很多人看完后,产生一种不久之后这些烂事就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觉。

  文章开头那个“杭州逆行小伙崩溃”的事儿,之所以会受到网友热议,就是小伙的崩溃行为看上去自带“段子色彩”,但他身上的压力与焦虑,却又都是无比真实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类似这样的热点事件,在近些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比如2015年,一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在网上迅速走红,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辞职者的坦率,让网友纷纷佩服;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封信道出了很多人内心的渴望——想要走出去,却又受困于现实,不得不停在原地。

  2018年,一篇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长文在朋友圈也刷过一波存在感。

  那篇文记录了作者的岳父从感染未知的流感病毒,到最终去世的整个过程。

  文中最让人触动的地方,就是作者虽然身为北京中产阶级,但一场意外的流感就足以逼得他卖掉股票、理财,甚至到最后卖房,来支付岳父的医疗费。

  再比如前不久刚聊过的《反贪风暴4》,如果你已经看过,相信会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坐牢,是香港年轻人的唯一的出路。”

  说这话的,是主角陆志廉的狱中好友。

  他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算了笔账,发现比起在外面交房租、辛苦打工的生活,还是管吃管住的监狱生活更舒坦。

  这段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它跟前面提到的那些真实故事一样,反映了当下人们充满压力的生活。

  而年轻时尚且如此,到了老年,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体力,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人生的负担只会越来越重。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就是“未来的团块世代”,甚至比他们还要惨点。

  这样的设想其实并非危言耸听,与日本相似的是,中国也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预计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为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这个时候正是80后群体退休的时间点;

  而到了2050年,这个比例还会增加,达到日本当下的老龄化水平,也就是90后退休的时期。

  但是在80、90后退休的同时,他们还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今天说的《老年破产》,也许就是80、90后未来的老年生活。

  当然,今天说这部《老年破产》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感到焦虑和绝望,这种普遍性的社会难题,也不是靠个人或者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

  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多保障。

  比如重视健康,比如不断学习,让自己有不可替代的一技之长;比如关心家人朋友,维护珍贵的亲情与社交纽带…….我想,不管你想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为自己的目标做好长远的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