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段視頻成了熱門話題。

  說的是一個杭州小夥,因爲騎車逆行被交警攔下,他隨後打了一個電話,開始語氣還好好的,結果掛了電話就突然暴走,哭着給交警下跪。

  之後一邊喊“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一邊朝着附近的一座橋飛奔過去,交警同志見這陣勢,趕緊攔住小夥,反覆勸其“冷靜點”。

  而在小夥的暴風哭泣中,大家才知道他崩潰的原因——

  “我也不想這樣,天天加班到十一二點,女朋友忘帶鑰匙要我去送,大家都在打電話催我,嗚嗚嗚嗚……”

  哭了好一陣,小夥才恢復了情緒,平靜接受了交警的處罰後離開。

  這段視頻很短,卻看哭了很多網友,大家紛紛想起自己突然情緒崩潰的瞬間。

  還有的人直接一眼望穿自己絕望的老年生活……

  這直接讓我聯想到一部日本NHK的紀錄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團塊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

  片名提到的“團塊世代”,指的是日本1947年至1951年出生的一代人。

  他們是公認的推動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主力、新興的中產階級,也被認爲是經濟基礎普遍雄厚的羣體。

  如今,“團塊世代”已經步入老年,處於年輕人非常羨慕的生活狀態中——不用工作,有大把時間,還有錢花。

  但實際上,團塊世代並非傳聞中的“普遍富裕”,而是存在着巨大的貧富差距。

  即便他們中23%的人坐擁2000萬日元以上存款,但也有20%的人存款不足100萬日元。

  而且不管兜裏有錢沒錢,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生活,都陷入了經濟拮据的困境。

  《老年破產》的主線,就圍繞這個現象展開調查,選取的案例也十分典型。

  比如片中提到的老人河口,就代表了前面說的20%的羣體。他在年輕時衣食無憂,中年卻遭遇泡沫經濟被迫轉行,到了老年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但即便如此,他的收入仍然無法滿足自己租房、喫飯、就醫這些日常開銷。

  最艱難的是,河口上有97歲的老母親,下有39歲的待業兒子,日子過得也都捉襟見肘。

  他一心想幫助母親和兒子改善生活,但心有餘而力不足,連去外地養老院看望母親的頻率,也只能限定在一個月一次。

  與河口有類似遭遇的,還有片中另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

  60多歲的爺爺吉春和奶奶惠子,是家中的頂樑柱,一個負責外出打工貼補家用,一個在家中照顧一家老小的日常起居。

  即便兩人的養老金每月加起來有37萬日元(約合22300人民幣),全家的開銷還是處於喫老本的狀態。

  因爲兩個老人不僅要贍養89歲的老母親,還要貼補沒有正式工作的兒子和兩個正在讀書的孫子。光是伙食費,全家每月就要15萬日元。

  不僅如此,兩個老人還要承擔每月9.9萬日元的貸款還款……

  看到這裏,可能小夥伴們會想,那年輕時努力存錢、全款買房,老了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實際上,情況並沒這麼簡單。比如片中提到的第三個家庭——

  同爲團塊世代的老人青山,在退休前就已有存款2000萬日元,身上也沒貸款壓力,但他同樣每天要精打細算地生活。

  一方面,這是因爲青山的退休金遠遠不足以支付每月開銷,必須靠存款倒貼。

  另一方面,還因爲他年邁的母親沒有養老金,從日常起居到老年護理,都需要他的資金支持,並且母親患有嚴重的癡呆症,需要照顧母親的青山,無法像別人一樣出門打工賺錢。

  所以這麼算下來,青山其實每個月都在消耗存款,並且除了退休金,他沒有其他固定收入。

  想到存款總有花完的一天,青山忍不住向鏡頭坦言——“如果錢都花完了,老實說我可能會選擇自殺。”

  看到這裏,估計小夥伴們已經要跟着抑鬱了。

  不過,這檔紀錄片的最終目的並非販賣焦慮,而是通過調查,反映出日本團塊世代“夾層餅乾”的現狀——

  根據日本政府的調查顯示,有28.7%的團塊世代需要贍養老人,31.7%的人需要資助收入不穩定的子女,即便有養老金,日子也過得入不敷出。

  可以說,在這個本應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他們卻過着蠟燭兩頭燒的透支生活。一旦這個羣體率先破產,那麼由他們維繫的家庭、親情也將隨之崩塌,受到影響的絕不止這一代人。

  而通過對這三個家庭的採訪,你會發現,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景氣的經濟環境,巨大的就業壓力,人口老齡化加重,不完善的社保制度等等。

  這個紀錄片的目的,便是嚴肅地提出這個問題,等待日本政府給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此,雖然這個紀錄片講的是“別的國家的事兒”,但還是有不少人被喪到了。

  因爲“團塊世代”雖然有所特指,但片中講到的各種入不敷出、年老無力的焦慮事實,卻並非日本獨有。

  甚至有很多人看完後,產生一種不久之後這些爛事就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覺。

  文章開頭那個“杭州逆行小夥崩潰”的事兒,之所以會受到網友熱議,就是小夥的崩潰行爲看上去自帶“段子色彩”,但他身上的壓力與焦慮,卻又都是無比真實的。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類似這樣的熱點事件,在近些年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比如2015年,一封只有十個字的辭職信在網上迅速走紅,被網友稱爲“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

  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爲辭職者的坦率,讓網友紛紛佩服;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封信道出了很多人內心的渴望——想要走出去,卻又受困於現實,不得不停在原地。

  2018年,一篇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長文在朋友圈也刷過一波存在感。

  那篇文記錄了作者的岳父從感染未知的流感病毒,到最終去世的整個過程。

  文中最讓人觸動的地方,就是作者雖然身爲北京中產階級,但一場意外的流感就足以逼得他賣掉股票、理財,甚至到最後賣房,來支付岳父的醫療費。

  再比如前不久剛聊過的《反貪風暴4》,如果你已經看過,相信會對一句臺詞印象深刻——“坐牢,是香港年輕人的唯一的出路。”

  說這話的,是主角陸志廉的獄中好友。

  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爲他算了筆賬,發現比起在外面交房租、辛苦打工的生活,還是管喫管住的監獄生活更舒坦。

  這段情節雖然是虛構的,但它跟前面提到的那些真實故事一樣,反映了當下人們充滿壓力的生活。

  而年輕時尚且如此,到了老年,既沒有足夠的精力體力,又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人生的負擔只會越來越重。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就是“未來的團塊世代”,甚至比他們還要慘點。

  這樣的設想其實並非危言聳聽,與日本相似的是,中國也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預計到204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30%,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爲22%,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這個時候正是80後羣體退休的時間點;

  而到了2050年,這個比例還會增加,達到日本當下的老齡化水平,也就是90後退休的時期。

  但是在80、90後退休的同時,他們還要承擔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今天說的《老年破產》,也許就是80、90後未來的老年生活。

  當然,今天說這部《老年破產》並不是爲了讓大家感到焦慮和絕望,這種普遍性的社會難題,也不是靠個人或者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

  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辦法,可以給生活帶來更多保障。

  比如重視健康,比如不斷學習,讓自己有不可替代的一技之長;比如關心家人朋友,維護珍貴的親情與社交紐帶…….我想,不管你想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爲自己的目標做好長遠的計劃,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