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的吉南軍分區王效明 1946年7月,吉林軍區永吉軍分區兼二十四旅改編為吉南軍分區兼二十四旅,轉戰在吉林省南部地區,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直到1948年敵我形勢起了根本變化,部隊編入主力為止。當時我先後任永吉軍分區、吉南軍分區司令員兼二十四旅旅長。現根據我的記憶,將這段歷史情況回憶記述如下。1946年4月14日,蘇聯紅軍撤出長春。在這之前,被國民黨收編的敵偽「鐵石部隊」以及各種名目的「地下軍」、「先遣軍」等共2萬餘人,已搶佔了長春。為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陰謀,保衛東北人民抗日的勝利果實,東北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作出了攻打長春的決定。14日下午2時,當運送蘇軍的最後一列火車開出長春後,我軍駐北滿、西滿部分主力和吉遼軍區部隊共1.9萬餘人,在吉遼軍區司令員周保中、政委林楓的指揮下,向盤踞在長春的國民黨雜牌軍發起攻擊。二十四旅七十團和七十一團奉命參加了這場戰鬥。經過5天4夜的激戰,於4月18日解放了長春。這場戰鬥,共殲敵2萬餘,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日偽時期遺留的軍用物資,如服裝、豬牛皮、藥品、紙張、縫紉機等,事後向吉林市整整發了一列車,補充了省委機關和二十四旅的物資裝備。在我軍解放長春的同一天,即1946年4月18日,國民黨軍隊也以10個師的兵力向我控制的四平發動猛攻。我軍集中13個師的兵力奮起保衛四平。5月中旬,我旅接受增援四平的命令,部隊開到公主嶺一線佈防,擔負防禦任務。這時,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決定撤出四平,隨後又做出放棄松花江以南地區,撤到松花江以北,深入發動羣眾,建設鞏固根據地,擴大武裝力量,待機反攻的決定。5月18日,我保衛四平主力部隊撤出四平城。在撤退中,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二十四旅押運幾百萬發彈藥撤到長春。部隊到長春後,分駐在城郊趕修防禦工事,準備為保衛長春而戰。但很快又接到緊急撤到九臺的命令。四平是長春的大門,四平一撤,長春自然也難保住。我部撤至九臺後,利用飲馬河防守敵人,三天後又奉命撤到土門嶺,後到吉林市。5月25日,吉遼省委在吉林市召開領導幹部會議,決定分兩路撤退。一路是省委和吉林市黨政機關向東過松花江,奔蛟河,撤至敦化、延吉;另一路是吉林分省委(即原永吉地委)和所轄部隊向北撤,經由烏拉街直奔舒蘭。我部按省委的決定,於5月28日撤出吉林市。當日凌晨,我們把吉林通往舒蘭、拉法的松花江大橋炸掉,待所有人員撤完之後,又炸掉了江南大橋。軍分區供給部長倪興中為了多搶出一些戰備物資,組織了不少車輛,加上人拉肩扛,終於趕在炸橋之前,搶運出不少布匹、服裝、保證了部隊的單裝。部隊撤出吉林後,經烏拉街、舒蘭、黑林子,最後到達黑龍江省的五常縣。由於連續行軍400餘裏,部隊不只疲勞而且非戰鬥性減員也較多,因此到五常後進行了1O天休整。在休整期間,曾派部隊參加了在一面坡以北的剿匪作戰任務。1946年6月中旬,部隊奉命挺進吉南。先是由五常乘大車到蛟河縣的新站,然後徒步行軍至蛟河縣城,在這動員和輕裝之後,於6月下旬進入吉南地區。7月,中共吉南地委、專署、軍分區正式建成。吉南地區轄樺甸、磐石、伊通、雙陽、永吉(永南)5個縣。吉南軍分區下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和衛生部。司令員王效明,政委由吉南地委書記楊尚奎兼任,二十四旅政委鄧飛兼軍分區第二政委,副司令員蔣克誠、馮精華(不久調吉林軍區任參謀處長),副政委張百春(1947年2月接鄧飛任二十四旅政委),參謀長康幹生,副參謀長熊志堅,政治部主任宋景華,供給部部長倪興中,政委劉韻秋,衛生部只有政委周交臣。軍分區下轄七十、七十一、七十二、3個團,七十團團長劉健民,政委劉春光,七十一團團長齊連升,政委夏藎卿(1947年犧牲),後由張開進接替。七十二團團長顏德明,政委段競。此外,還有樺甸縣保安團,團長楊上坤,政委汪小川;磐石縣大隊(後擴編為警衛團),大隊長朱光烈,政委雷鳴玉;樺南遊擊大隊,大隊長趙青山,政委黃霖。以及天崗遊擊隊、伊雙武工隊等。軍分區機關原駐陳木匠溝,因離前沿太近,以後遷駐老牛溝和老金廠。當時永吉(永南)、伊通、雙陽3縣全部和磐石大部以及樺甸松花江以西地區均被國民黨軍佔據。駐在樺甸江西的是國民軍新六軍二〇七師部隊,隔江與我駐紅石砬子一帶部隊對峙,兩岸距離二三百米,雙方說話都可聽見。有時敵軍士兵到江邊洗馬、飲馬,都事先喊話同我方打招呼,然後他們光著上身牽馬到江邊,我們的戰士也「寬大為懷」,給予「方便」。敵二〇七師一個連長還曾寫一封信給我們,信的大意是:抗戰勝利了,有什麼「地盤」好爭的,都是中國人,國共兩黨應當和睦相處,不要再打了,如果還要打,你們打吧,我準備回南方老家去了。從這封信可以看出,國民黨軍隊的強烈厭戰情緒。這封信由我分區政治部,又轉送到吉林軍區政治部。7月初,為了開闢江西敵後根據地,吉南地委和軍分區決定,由軍分區副司令員馮精華率領七十團、七十一團渡江,挺進樺南地區和磐(石)樺(甸)輝(南)邊界地區,開展剿匪鬥爭,擴大活動範圍。部隊選在紅石砬子一帶渡江。松花江在這裡處於峽谷之間,水流湍急,江面雖然不寬,但也需要駕船渡過。先頭部隊找到兩隻小船,每次只能擺渡一個班,渡江速度非常慢,大部隊都集結在江邊等待。當七十團渡江時,突然槍聲大作,原來是我先頭渡過江的一個連,搶佔有利地形後,同搜索前進的敵軍一個排遭遇。敵軍向江東岸打了幾發六O炮就倉惶逃走了。七十一團和樺南遊擊隊在江西開闢了以靖宇縣五區(那爾轟)為中心的樺南根據地。七十團在磐、樺、輝邊界地區剿滅土匪後,因國民黨軍向南滿集結,輝發城、中央堡一帶被其佔領,七十團、七十一團又先後返回江東根據地,加強江防守備。1946年秋冬季,是吉南地區最艱苦的時期。我們控制的樺甸江東,大約只60個自然屯,人口不過兩萬,在地廣人稀的大山區,突然增加3千多人的部隊,再加上吉南黨、政機關,以及鄰縣撤退人員,給養供給就成了最大難題。一是穿的困難。夏季好過,冬天快到了,指戰員們還是一身單衣。好在軍分區供給部王玉貴在撤退時丟棄了自己的全部行裝,把保存在二十四旅軍械所的900多件棉背心和700多件棉大衣搶運到小豐滿,裝了兩隻木船,沿著松花湖運到蛟河,後又轉運到樺甸江東。供給部發動家屬、婦女把背心縫上兩隻棉袖子,做成一批棉上衣。二十四旅政委鄧飛和供給部政委劉韻秋帶人專程去延吉買回一批日偽時期的軍大衣和一部分佈疋。這些布疋寬、窄面都有,帶色的很少。戰士們到樹林裏颳了一些黃菠蘿樹皮,加上黃色炸藥作染料,把白布染成黃色,製成部分冬裝。就是這樣,冬裝仍未全部解決,到11月底棉褲還未發齊。臘月(農曆12月)天,氣溫下降到零下30多度,戰士兩個人一條毯子或一件大衣,一個人出哨穿走了,另一個人就凍得無法睡覺。有的小戰士下崗回來凍得直哭。十幾歲的孩子,如果在和平環境裏,也許正在依偎著父母撒嬌呢!而那時卻在為人民解放而出生入死,受凍挨餓。二是喫的也十分困難。從進入吉南地區。幾乎頓頓是包米麪,有時連包米麪都斷了,號召部隊開展生產自救,並且教育部隊幹部、戰士團結互助,共度難關。這一年的冬季,天氣奇寒,生活艱苦,部隊大量減員,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全旅3個團只好撤銷營的建制,每個團縮編為5個連。七十團主要活動在紅石砬子一帶,七十一團、七十二團堅守在小紅石砬子和鴨綠溝一帶。當然,我們也經常派小部隊深入敵佔區活動。一次軍分區偵察科副科長王凱帶偵察小分隊到吉林附近的小豐滿活動,炸毀了一座輸電塔,造成敵佔區吉林市一度停電。在返回駐地途中,他們還順便搗毀了一個鎮警察所,俘敵10餘名。1946年冬季的最大戰事是配合主力「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部署,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戰場「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我主力部隊南北配合,從12月份開始進行了4個月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這是東北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防禦階段的後期,即將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為了配合「四保臨江」作戰,按東總和吉林軍區的部署,吉南軍分區組成了精幹的指揮機構,由蔣克誠副司令員指揮。部隊踏著積雪,冒著嚴寒,由老牛溝和老金廠出發,在龍王廟(今白山鎮)渡過松花江,進抵靖宇縣境內的那爾轟。部隊以那爾轟為基地,派部隊配合輝南縣大隊和李紅光支隊襲擊了輝南鎮,七十一團輕裝插入敵後,襲擊了取柴河至磐石縣城間的敵護路部隊。為防止敵人增援,配合南滿主力作戰,還派七十團在沈吉路的煙筒山南北地區執行破路任務,將部分鐵路和雙河鎮鐵橋炸毀,一度使敵的運輸中斷。這次深入敵後破路,部隊是經過輕裝的,連重機槍都沒帶,只有團長齊連升帶了一匹馬,所以行軍、作戰方便、迅速。當部隊完成破路任務,在磐石縣東南的蘿蔔窖溝駐紮準備喫晚飯時,被追趕的敵軍發現,雙方發生了激戰。敵人是5個團的兵力合圍,而我們只是1個團,久戰對我不利。我部趁黑夜,從敵人包圍的空隙中鑽了出來,一晝夜強行軍140餘華裏,才擺脫了敵軍,渡過輝發河。當時輝發河尚沒完全封凍,戰士們只好脫掉棉褲趟過刺骨的河水,涉過對岸時不少戰士凍得兩腿失去知覺走不了路了。吉南地區是接敵邊沿區,吉林軍區非常關心。為了加強吉南的對敵鬥爭,吉林軍區調警備二旅進駐吉南地區。1947年初,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林軍分區司令周保中將軍冒雪從敦化到吉南視察,看望我分區指戰員。他在接見部分連以上幹部時,鼓勵大家要艱苦奮鬥,經受考驗,積極參加戰鬥,消滅敵人,收復失地。同時還告誡大家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不要因為環境艱苦想去同敵人硬拼。他說:「慷慨赴死易,從容守節難」,要在困境中堅持下去,最後戰勝敵人。吉林軍區副政委唐天際也從後方趕來看望二十四旅指戰員,他在接見連以上幹部的講話申,介紹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況,指出我軍作戰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並要學會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軍區首長的關懷和指示對部隊指戰員教育、鼓舞很大。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不斷取得勝利形勢的鼓舞下,吉南部隊也開始了主動出擊。1947年1月8日,七十二團和軍分區警衛營在警二旅一個團的配合下向國民黨樺樹林子守敵六十軍一八二師五四六團一部和敵保安隊3個中隊,發起攻擊。經9小時激戰,斃傷160餘人,俘敵200餘人,收復了樺樹林子及江西的牡丹砬子。樺樹林子是1946年7月中旬被國民黨軍佔領的,這次拔掉了敵軍在樺甸江東的唯一據點。收復樺樹林子的戰鬥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分區指戰員的戰鬥熱情,激發了勝利的信心。1947年農曆正月初三(1月24日),分區所屬部隊乘勝向江西國民黨軍隊駐守的呂大房子發起攻擊,不僅全殲守敵,而且還殲滅由樺甸增援呂大房子之敵五四四團第八連,斃傷敵30餘名,俘敵130名,並繳獲一批武器彈藥。此後,我軍陸續收復橫道河子、常山屯和樺甸城東的公郎頭、大勃吉等敵軍據點。樺甸江西國民黨軍隊佔據的地方不斷縮小,我軍控制地區逐漸擴大。我軍抓緊時間進行整訓,士氣高昂,指戰員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的更大的戰鬥。吉南地區是吉林軍區後方通往吉林、長春前線的通道,重要的物資補給線。夏季攻勢前夕,根據省委和吉林軍區的指示,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地方政府在交通線上建立了兵站。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羣眾積極籌糧備草,出戰勤,組織擔架隊,到處呈現著繁忙的備戰景象。1947年5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強大的夏季攻勢開始了。主要作戰地區大多在吉林、長春附近的外圍地帶。第六縱隊和獨立三師、獨立四師,從東西拉法、新站地區向西出擊,拔掉了敵軍在吉林外圍的天崗、江密峯、老爺嶺、尤家屯的據點後,又西渡松花江,向樺甸、磐石、海龍方向進擊。吉南軍分區部隊在夏季攻勢中,配合主力部隊,向樺甸縣城逼近。5月31日,分區教導隊在樺甸縣城東的大勃吉附近山頭防守,敵軍一架P51戰鬥機飛臨防區上空,當敵機俯衝飛行到山頭上空時,教導隊的戰士們架起輕機槍瞄準敵機掃射,敵機中彈起火,拉著黑煙一頭紮下,掉在縣城附近。敵飛行員匆忙跳傘,被城內守敵搶救回去。同日,分區警衛營一連和教導隊,以及樺甸縣保安團逼近縣城。國民黨樺甸縣長鄧世松預感到末日來臨,當夜率保安隊、政府人員和逃亡地主等,棄城向西逃竄。6月1日,在磐樺公路北的頂山屯,被我七十二團攔截阻擊,斃敵30餘人,俘敵160餘人,敵樺甸縣警察局長和其他大、小官吏被活捉,還截下數百名逃亡地主、商人等。被國民黨軍佔領整整一年的樺甸縣城解放了。軍分區機關和樺甸縣黨政機關駐進樺甸縣城。進城後,軍分區接收了敵軍械修理所。軍分區供給部利用礦山小火車軸作原料製造了「六〇」炮炮筒,仿製出60餘門「六〇」迫擊炮,並試放成功。這批追擊炮在以後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七十二團在圍困長春的戰鬥中,以30多門自製追擊炮轟得敵兩個團狼狽不堪,抱頭鼠竄。5月31日,磐石縣城解放,6月上旬,軍分區機關由樺甸進入磐石。接著,軍分區部隊攻打磐石重鎮煙筒山,吉林軍分區司令員周保中和我從磐石親至前線指揮。戰鬥持續了4個多小時,終於打退了從雙陽趕來增援的敵一個團,全殲守敵,解放了煙筒山。6月中旬,部隊由煙筒山出發北進,配合曹裏懷指揮的獨立三師攻打雙陽縣城,一舉獲勝。至此,我軍已收復吉南的樺甸、磐石、雙陽、伊通及永吉的部分地區。7月上旬,我軍主力部隊從四平轉移後,敵軍又重佔雙陽、伊通縣城。1947年10月1日我軍又發動了秋季攻勢,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再次收復雙陽、伊通縣城,同期,我軍連續攻克九臺、農安、德惠等縣,使長春、吉林之敵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隨著戰爭的發展,吉南部隊的建制也不斷變動。早在1946年底,二十四旅初建時以劉健民為團長的七十團和以顏德明為團長的七十二團因減員過多合併改編成一個團,稱七十團,顏德明為團長。七十二團番號由樺甸保安團改編後頂替。1947年2月新編七十團改編成東滿獨立師七團,顏德明任團長。1947年7、8月份,以樺甸縣大隊為基礎擴編為七十三團,團長邱雲輝,政委劉幼清,副團長兼參謀長尉茂有。磐石警衛團,改編為七十四團,團長肖純先,政委雷鳴玉(磐石縣委書記兼),副政委李華,副團長羅林。這時,吉南軍分區轄4個團,總兵力已達4000多人。1947年秋,部隊整編之後,在永吉縣的雙河鎮召開了旅直及各團幹部會議,部署了收復吉林市的戰鬥計劃。會後,七十四團駐煙筒山、雙河鎮一帶,七十一團駐伊通,分區直屬隊、七十三團及永南縣大隊向口前方向進逼,七十二團放在吉林與小豐滿間的孤店子,防備小豐滿守敵逃回吉林。10月,我軍一部奉命東調,從石井溝、大小三家子進擊吉林北站,同時以騎兵營攻打棋盤街,阻擊由吉林增援之敵。同時。七十三團配合六縱十七師攻打口前。經9小時戰鬥,全殲駐守口前的敵一八二師3個營(其中1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輜重營),共1700人。冬季攻勢期間,吉南軍分區部隊主要活動在吉林、長春外圍,打擊敵軍出來搶糧的小股敵人,並防備吉林孤城的敵六十軍向長春逃跑。1948年3月8日晚,駐守吉林的國民黨六十軍,由吉林向長春撤退。我七十二團奉命在永吉縣岔路河一帶截擊,俘敵及其家屬近千人。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同年5月,吉林軍區撤銷了吉南軍分區。奉東北軍區命令,以吉南軍分區七十三團為基礎,擴編成獨立十一師。師長王效明,政委宋景華,副師長李德山,參謀長康幹生,政治部主任王海清。七十三團編為獨十一師一團,原七十二團、七十四團留給了地方部隊。原七十一團早在年初已改編為獨立六師第十八團。至此,吉南軍分區從建立到撤銷,大約經歷兩年多時間,勝利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她的使命。回憶堅持吉南遊擊戰爭這段滄桑歲月,感慨很多,使我重新想起了浴血的戰鬥、艱難的生活、敵人的兇殘、百姓的窮困,但更多的是懷念那些為戰爭勝利而血灑疆場、獻出生命的戰友,其中有我們七十一團政委夏藎卿。他是南方人,從關裏來到東北,1947年3月在樺甸集廠子戰鬥中負重傷而犧牲,把最後一滴血灑在吉南的土地上。願他們的英名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李金榮 王宇整理)(王效明同志是抗聯老兵,曾任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中央監委駐五機部監察組組長,兵器工業部顧問,1985年離休,1991年逝世。)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的吉南軍分區王效明 1946年7月,吉林軍區永吉軍分區兼二十四旅改編為吉南軍分區兼二十四旅,轉戰在吉林省南部地區,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直到1948年敵我形勢起了根本變化,部隊編入主力為止。當時我先後任永吉軍分區、吉南軍分區司令員兼二十四旅旅長。現根據我的記憶,將這段歷史情況回憶記述如下。1946年4月14日,蘇聯紅軍撤出長春。在這之前,被國民黨收編的敵偽「鐵石部隊」以及各種名目的「地下軍」、「先遣軍」等共2萬餘人,已搶佔了長春。為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陰謀,保衛東北人民抗日的勝利果實,東北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作出了攻打長春的決定。14日下午2時,當運送蘇軍的最後一列火車開出長春後,我軍駐北滿、西滿部分主力和吉遼軍區部隊共1.9萬餘人,在吉遼軍區司令員周保中、政委林楓的指揮下,向盤踞在長春的國民黨雜牌軍發起攻擊。二十四旅七十團和七十一團奉命參加了這場戰鬥。經過5天4夜的激戰,於4月18日解放了長春。這場戰鬥,共殲敵2萬餘,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日偽時期遺留的軍用物資,如服裝、豬牛皮、藥品、紙張、縫紉機等,事後向吉林市整整發了一列車,補充了省委機關和二十四旅的物資裝備。在我軍解放長春的同一天,即1946年4月18日,國民黨軍隊也以10個師的兵力向我控制的四平發動猛攻。我軍集中13個師的兵力奮起保衛四平。5月中旬,我旅接受增援四平的命令,部隊開到公主嶺一線佈防,擔負防禦任務。這時,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決定撤出四平,隨後又做出放棄松花江以南地區,撤到松花江以北,深入發動羣眾,建設鞏固根據地,擴大武裝力量,待機反攻的決定。5月18日,我保衛四平主力部隊撤出四平城。在撤退中,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二十四旅押運幾百萬發彈藥撤到長春。部隊到長春後,分駐在城郊趕修防禦工事,準備為保衛長春而戰。但很快又接到緊急撤到九臺的命令。四平是長春的大門,四平一撤,長春自然也難保住。我部撤至九臺後,利用飲馬河防守敵人,三天後又奉命撤到土門嶺,後到吉林市。5月25日,吉遼省委在吉林市召開領導幹部會議,決定分兩路撤退。一路是省委和吉林市黨政機關向東過松花江,奔蛟河,撤至敦化、延吉;另一路是吉林分省委(即原永吉地委)和所轄部隊向北撤,經由烏拉街直奔舒蘭。我部按省委的決定,於5月28日撤出吉林市。當日凌晨,我們把吉林通往舒蘭、拉法的松花江大橋炸掉,待所有人員撤完之後,又炸掉了江南大橋。軍分區供給部長倪興中為了多搶出一些戰備物資,組織了不少車輛,加上人拉肩扛,終於趕在炸橋之前,搶運出不少布匹、服裝、保證了部隊的單裝。部隊撤出吉林後,經烏拉街、舒蘭、黑林子,最後到達黑龍江省的五常縣。由於連續行軍400餘裏,部隊不只疲勞而且非戰鬥性減員也較多,因此到五常後進行了1O天休整。在休整期間,曾派部隊參加了在一面坡以北的剿匪作戰任務。1946年6月中旬,部隊奉命挺進吉南。先是由五常乘大車到蛟河縣的新站,然後徒步行軍至蛟河縣城,在這動員和輕裝之後,於6月下旬進入吉南地區。7月,中共吉南地委、專署、軍分區正式建成。吉南地區轄樺甸、磐石、伊通、雙陽、永吉(永南)5個縣。吉南軍分區下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和衛生部。司令員王效明,政委由吉南地委書記楊尚奎兼任,二十四旅政委鄧飛兼軍分區第二政委,副司令員蔣克誠、馮精華(不久調吉林軍區任參謀處長),副政委張百春(1947年2月接鄧飛任二十四旅政委),參謀長康幹生,副參謀長熊志堅,政治部主任宋景華,供給部部長倪興中,政委劉韻秋,衛生部只有政委周交臣。軍分區下轄七十、七十一、七十二、3個團,七十團團長劉健民,政委劉春光,七十一團團長齊連升,政委夏藎卿(1947年犧牲),後由張開進接替。七十二團團長顏德明,政委段競。此外,還有樺甸縣保安團,團長楊上坤,政委汪小川;磐石縣大隊(後擴編為警衛團),大隊長朱光烈,政委雷鳴玉;樺南遊擊大隊,大隊長趙青山,政委黃霖。以及天崗遊擊隊、伊雙武工隊等。軍分區機關原駐陳木匠溝,因離前沿太近,以後遷駐老牛溝和老金廠。當時永吉(永南)、伊通、雙陽3縣全部和磐石大部以及樺甸松花江以西地區均被國民黨軍佔據。駐在樺甸江西的是國民軍新六軍二〇七師部隊,隔江與我駐紅石砬子一帶部隊對峙,兩岸距離二三百米,雙方說話都可聽見。有時敵軍士兵到江邊洗馬、飲馬,都事先喊話同我方打招呼,然後他們光著上身牽馬到江邊,我們的戰士也「寬大為懷」,給予「方便」。敵二〇七師一個連長還曾寫一封信給我們,信的大意是:抗戰勝利了,有什麼「地盤」好爭的,都是中國人,國共兩黨應當和睦相處,不要再打了,如果還要打,你們打吧,我準備回南方老家去了。從這封信可以看出,國民黨軍隊的強烈厭戰情緒。這封信由我分區政治部,又轉送到吉林軍區政治部。7月初,為了開闢江西敵後根據地,吉南地委和軍分區決定,由軍分區副司令員馮精華率領七十團、七十一團渡江,挺進樺南地區和磐(石)樺(甸)輝(南)邊界地區,開展剿匪鬥爭,擴大活動範圍。部隊選在紅石砬子一帶渡江。松花江在這裡處於峽谷之間,水流湍急,江面雖然不寬,但也需要駕船渡過。先頭部隊找到兩隻小船,每次只能擺渡一個班,渡江速度非常慢,大部隊都集結在江邊等待。當七十團渡江時,突然槍聲大作,原來是我先頭渡過江的一個連,搶佔有利地形後,同搜索前進的敵軍一個排遭遇。敵軍向江東岸打了幾發六O炮就倉惶逃走了。七十一團和樺南遊擊隊在江西開闢了以靖宇縣五區(那爾轟)為中心的樺南根據地。七十團在磐、樺、輝邊界地區剿滅土匪後,因國民黨軍向南滿集結,輝發城、中央堡一帶被其佔領,七十團、七十一團又先後返回江東根據地,加強江防守備。1946年秋冬季,是吉南地區最艱苦的時期。我們控制的樺甸江東,大約只60個自然屯,人口不過兩萬,在地廣人稀的大山區,突然增加3千多人的部隊,再加上吉南黨、政機關,以及鄰縣撤退人員,給養供給就成了最大難題。一是穿的困難。夏季好過,冬天快到了,指戰員們還是一身單衣。好在軍分區供給部王玉貴在撤退時丟棄了自己的全部行裝,把保存在二十四旅軍械所的900多件棉背心和700多件棉大衣搶運到小豐滿,裝了兩隻木船,沿著松花湖運到蛟河,後又轉運到樺甸江東。供給部發動家屬、婦女把背心縫上兩隻棉袖子,做成一批棉上衣。二十四旅政委鄧飛和供給部政委劉韻秋帶人專程去延吉買回一批日偽時期的軍大衣和一部分佈疋。這些布疋寬、窄面都有,帶色的很少。戰士們到樹林裏颳了一些黃菠蘿樹皮,加上黃色炸藥作染料,把白布染成黃色,製成部分冬裝。就是這樣,冬裝仍未全部解決,到11月底棉褲還未發齊。臘月(農曆12月)天,氣溫下降到零下30多度,戰士兩個人一條毯子或一件大衣,一個人出哨穿走了,另一個人就凍得無法睡覺。有的小戰士下崗回來凍得直哭。十幾歲的孩子,如果在和平環境裏,也許正在依偎著父母撒嬌呢!而那時卻在為人民解放而出生入死,受凍挨餓。二是喫的也十分困難。從進入吉南地區。幾乎頓頓是包米麪,有時連包米麪都斷了,號召部隊開展生產自救,並且教育部隊幹部、戰士團結互助,共度難關。這一年的冬季,天氣奇寒,生活艱苦,部隊大量減員,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全旅3個團只好撤銷營的建制,每個團縮編為5個連。七十團主要活動在紅石砬子一帶,七十一團、七十二團堅守在小紅石砬子和鴨綠溝一帶。當然,我們也經常派小部隊深入敵佔區活動。一次軍分區偵察科副科長王凱帶偵察小分隊到吉林附近的小豐滿活動,炸毀了一座輸電塔,造成敵佔區吉林市一度停電。在返回駐地途中,他們還順便搗毀了一個鎮警察所,俘敵10餘名。1946年冬季的最大戰事是配合主力「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部署,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戰場「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我主力部隊南北配合,從12月份開始進行了4個月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這是東北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防禦階段的後期,即將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為了配合「四保臨江」作戰,按東總和吉林軍區的部署,吉南軍分區組成了精幹的指揮機構,由蔣克誠副司令員指揮。部隊踏著積雪,冒著嚴寒,由老牛溝和老金廠出發,在龍王廟(今白山鎮)渡過松花江,進抵靖宇縣境內的那爾轟。部隊以那爾轟為基地,派部隊配合輝南縣大隊和李紅光支隊襲擊了輝南鎮,七十一團輕裝插入敵後,襲擊了取柴河至磐石縣城間的敵護路部隊。為防止敵人增援,配合南滿主力作戰,還派七十團在沈吉路的煙筒山南北地區執行破路任務,將部分鐵路和雙河鎮鐵橋炸毀,一度使敵的運輸中斷。這次深入敵後破路,部隊是經過輕裝的,連重機槍都沒帶,只有團長齊連升帶了一匹馬,所以行軍、作戰方便、迅速。當部隊完成破路任務,在磐石縣東南的蘿蔔窖溝駐紮準備喫晚飯時,被追趕的敵軍發現,雙方發生了激戰。敵人是5個團的兵力合圍,而我們只是1個團,久戰對我不利。我部趁黑夜,從敵人包圍的空隙中鑽了出來,一晝夜強行軍140餘華裏,才擺脫了敵軍,渡過輝發河。當時輝發河尚沒完全封凍,戰士們只好脫掉棉褲趟過刺骨的河水,涉過對岸時不少戰士凍得兩腿失去知覺走不了路了。吉南地區是接敵邊沿區,吉林軍區非常關心。為了加強吉南的對敵鬥爭,吉林軍區調警備二旅進駐吉南地區。1947年初,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林軍分區司令周保中將軍冒雪從敦化到吉南視察,看望我分區指戰員。他在接見部分連以上幹部時,鼓勵大家要艱苦奮鬥,經受考驗,積極參加戰鬥,消滅敵人,收復失地。同時還告誡大家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不要因為環境艱苦想去同敵人硬拼。他說:「慷慨赴死易,從容守節難」,要在困境中堅持下去,最後戰勝敵人。吉林軍區副政委唐天際也從後方趕來看望二十四旅指戰員,他在接見連以上幹部的講話申,介紹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況,指出我軍作戰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並要學會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軍區首長的關懷和指示對部隊指戰員教育、鼓舞很大。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不斷取得勝利形勢的鼓舞下,吉南部隊也開始了主動出擊。1947年1月8日,七十二團和軍分區警衛營在警二旅一個團的配合下向國民黨樺樹林子守敵六十軍一八二師五四六團一部和敵保安隊3個中隊,發起攻擊。經9小時激戰,斃傷160餘人,俘敵200餘人,收復了樺樹林子及江西的牡丹砬子。樺樹林子是1946年7月中旬被國民黨軍佔領的,這次拔掉了敵軍在樺甸江東的唯一據點。收復樺樹林子的戰鬥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分區指戰員的戰鬥熱情,激發了勝利的信心。1947年農曆正月初三(1月24日),分區所屬部隊乘勝向江西國民黨軍隊駐守的呂大房子發起攻擊,不僅全殲守敵,而且還殲滅由樺甸增援呂大房子之敵五四四團第八連,斃傷敵30餘名,俘敵130名,並繳獲一批武器彈藥。此後,我軍陸續收復橫道河子、常山屯和樺甸城東的公郎頭、大勃吉等敵軍據點。樺甸江西國民黨軍隊佔據的地方不斷縮小,我軍控制地區逐漸擴大。我軍抓緊時間進行整訓,士氣高昂,指戰員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的更大的戰鬥。吉南地區是吉林軍區後方通往吉林、長春前線的通道,重要的物資補給線。夏季攻勢前夕,根據省委和吉林軍區的指示,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地方政府在交通線上建立了兵站。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羣眾積極籌糧備草,出戰勤,組織擔架隊,到處呈現著繁忙的備戰景象。1947年5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強大的夏季攻勢開始了。主要作戰地區大多在吉林、長春附近的外圍地帶。第六縱隊和獨立三師、獨立四師,從東西拉法、新站地區向西出擊,拔掉了敵軍在吉林外圍的天崗、江密峯、老爺嶺、尤家屯的據點後,又西渡松花江,向樺甸、磐石、海龍方向進擊。吉南軍分區部隊在夏季攻勢中,配合主力部隊,向樺甸縣城逼近。5月31日,分區教導隊在樺甸縣城東的大勃吉附近山頭防守,敵軍一架P51戰鬥機飛臨防區上空,當敵機俯衝飛行到山頭上空時,教導隊的戰士們架起輕機槍瞄準敵機掃射,敵機中彈起火,拉著黑煙一頭紮下,掉在縣城附近。敵飛行員匆忙跳傘,被城內守敵搶救回去。同日,分區警衛營一連和教導隊,以及樺甸縣保安團逼近縣城。國民黨樺甸縣長鄧世松預感到末日來臨,當夜率保安隊、政府人員和逃亡地主等,棄城向西逃竄。6月1日,在磐樺公路北的頂山屯,被我七十二團攔截阻擊,斃敵30餘人,俘敵160餘人,敵樺甸縣警察局長和其他大、小官吏被活捉,還截下數百名逃亡地主、商人等。被國民黨軍佔領整整一年的樺甸縣城解放了。軍分區機關和樺甸縣黨政機關駐進樺甸縣城。進城後,軍分區接收了敵軍械修理所。軍分區供給部利用礦山小火車軸作原料製造了「六〇」炮炮筒,仿製出60餘門「六〇」迫擊炮,並試放成功。這批追擊炮在以後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七十二團在圍困長春的戰鬥中,以30多門自製追擊炮轟得敵兩個團狼狽不堪,抱頭鼠竄。5月31日,磐石縣城解放,6月上旬,軍分區機關由樺甸進入磐石。接著,軍分區部隊攻打磐石重鎮煙筒山,吉林軍分區司令員周保中和我從磐石親至前線指揮。戰鬥持續了4個多小時,終於打退了從雙陽趕來增援的敵一個團,全殲守敵,解放了煙筒山。6月中旬,部隊由煙筒山出發北進,配合曹裏懷指揮的獨立三師攻打雙陽縣城,一舉獲勝。至此,我軍已收復吉南的樺甸、磐石、雙陽、伊通及永吉的部分地區。7月上旬,我軍主力部隊從四平轉移後,敵軍又重佔雙陽、伊通縣城。1947年10月1日我軍又發動了秋季攻勢,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再次收復雙陽、伊通縣城,同期,我軍連續攻克九臺、農安、德惠等縣,使長春、吉林之敵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隨著戰爭的發展,吉南部隊的建制也不斷變動。早在1946年底,二十四旅初建時以劉健民為團長的七十團和以顏德明為團長的七十二團因減員過多合併改編成一個團,稱七十團,顏德明為團長。七十二團番號由樺甸保安團改編後頂替。1947年2月新編七十團改編成東滿獨立師七團,顏德明任團長。1947年7、8月份,以樺甸縣大隊為基礎擴編為七十三團,團長邱雲輝,政委劉幼清,副團長兼參謀長尉茂有。磐石警衛團,改編為七十四團,團長肖純先,政委雷鳴玉(磐石縣委書記兼),副政委李華,副團長羅林。這時,吉南軍分區轄4個團,總兵力已達4000多人。1947年秋,部隊整編之後,在永吉縣的雙河鎮召開了旅直及各團幹部會議,部署了收復吉林市的戰鬥計劃。會後,七十四團駐煙筒山、雙河鎮一帶,七十一團駐伊通,分區直屬隊、七十三團及永南縣大隊向口前方向進逼,七十二團放在吉林與小豐滿間的孤店子,防備小豐滿守敵逃回吉林。10月,我軍一部奉命東調,從石井溝、大小三家子進擊吉林北站,同時以騎兵營攻打棋盤街,阻擊由吉林增援之敵。同時。七十三團配合六縱十七師攻打口前。經9小時戰鬥,全殲駐守口前的敵一八二師3個營(其中1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輜重營),共1700人。冬季攻勢期間,吉南軍分區部隊主要活動在吉林、長春外圍,打擊敵軍出來搶糧的小股敵人,並防備吉林孤城的敵六十軍向長春逃跑。1948年3月8日晚,駐守吉林的國民黨六十軍,由吉林向長春撤退。我七十二團奉命在永吉縣岔路河一帶截擊,俘敵及其家屬近千人。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同年5月,吉林軍區撤銷了吉南軍分區。奉東北軍區命令,以吉南軍分區七十三團為基礎,擴編成獨立十一師。師長王效明,政委宋景華,副師長李德山,參謀長康幹生,政治部主任王海清。七十三團編為獨十一師一團,原七十二團、七十四團留給了地方部隊。原七十一團早在年初已改編為獨立六師第十八團。至此,吉南軍分區從建立到撤銷,大約經歷兩年多時間,勝利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她的使命。回憶堅持吉南遊擊戰爭這段滄桑歲月,感慨很多,使我重新想起了浴血的戰鬥、艱難的生活、敵人的兇殘、百姓的窮困,但更多的是懷念那些為戰爭勝利而血灑疆場、獻出生命的戰友,其中有我們七十一團政委夏藎卿。他是南方人,從關裏來到東北,1947年3月在樺甸集廠子戰鬥中負重傷而犧牲,把最後一滴血灑在吉南的土地上。願他們的英名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李金榮 王宇整理)(王效明同志是抗聯老兵,曾任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中央監委駐五機部監察組組長,兵器工業部顧問,1985年離休,1991年逝世。)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的吉南軍分區王效明 1946年7月,吉林軍區永吉軍分區兼二十四旅改編為吉南軍分區兼二十四旅,轉戰在吉林省南部地區,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直到1948年敵我形勢起了根本變化,部隊編入主力為止。當時我先後任永吉軍分區、吉南軍分區司令員兼二十四旅旅長。現根據我的記憶,將這段歷史情況回憶記述如下。1946年4月14日,蘇聯紅軍撤出長春。在這之前,被國民黨收編的敵偽「鐵石部隊」以及各種名目的「地下軍」、「先遣軍」等共2萬餘人,已搶佔了長春。為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陰謀,保衛東北人民抗日的勝利果實,東北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作出了攻打長春的決定。14日下午2時,當運送蘇軍的最後一列火車開出長春後,我軍駐北滿、西滿部分主力和吉遼軍區部隊共1.9萬餘人,在吉遼軍區司令員周保中、政委林楓的指揮下,向盤踞在長春的國民黨雜牌軍發起攻擊。二十四旅七十團和七十一團奉命參加了這場戰鬥。經過5天4夜的激戰,於4月18日解放了長春。這場戰鬥,共殲敵2萬餘,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日偽時期遺留的軍用物資,如服裝、豬牛皮、藥品、紙張、縫紉機等,事後向吉林市整整發了一列車,補充了省委機關和二十四旅的物資裝備。在我軍解放長春的同一天,即1946年4月18日,國民黨軍隊也以10個師的兵力向我控制的四平發動猛攻。我軍集中13個師的兵力奮起保衛四平。5月中旬,我旅接受增援四平的命令,部隊開到公主嶺一線佈防,擔負防禦任務。這時,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決定撤出四平,隨後又做出放棄松花江以南地區,撤到松花江以北,深入發動羣眾,建設鞏固根據地,擴大武裝力量,待機反攻的決定。5月18日,我保衛四平主力部隊撤出四平城。在撤退中,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二十四旅押運幾百萬發彈藥撤到長春。部隊到長春後,分駐在城郊趕修防禦工事,準備為保衛長春而戰。但很快又接到緊急撤到九臺的命令。四平是長春的大門,四平一撤,長春自然也難保住。我部撤至九臺後,利用飲馬河防守敵人,三天後又奉命撤到土門嶺,後到吉林市。5月25日,吉遼省委在吉林市召開領導幹部會議,決定分兩路撤退。一路是省委和吉林市黨政機關向東過松花江,奔蛟河,撤至敦化、延吉;另一路是吉林分省委(即原永吉地委)和所轄部隊向北撤,經由烏拉街直奔舒蘭。我部按省委的決定,於5月28日撤出吉林市。當日凌晨,我們把吉林通往舒蘭、拉法的松花江大橋炸掉,待所有人員撤完之後,又炸掉了江南大橋。軍分區供給部長倪興中為了多搶出一些戰備物資,組織了不少車輛,加上人拉肩扛,終於趕在炸橋之前,搶運出不少布匹、服裝、保證了部隊的單裝。部隊撤出吉林後,經烏拉街、舒蘭、黑林子,最後到達黑龍江省的五常縣。由於連續行軍400餘裏,部隊不只疲勞而且非戰鬥性減員也較多,因此到五常後進行了1O天休整。在休整期間,曾派部隊參加了在一面坡以北的剿匪作戰任務。1946年6月中旬,部隊奉命挺進吉南。先是由五常乘大車到蛟河縣的新站,然後徒步行軍至蛟河縣城,在這動員和輕裝之後,於6月下旬進入吉南地區。7月,中共吉南地委、專署、軍分區正式建成。吉南地區轄樺甸、磐石、伊通、雙陽、永吉(永南)5個縣。吉南軍分區下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和衛生部。司令員王效明,政委由吉南地委書記楊尚奎兼任,二十四旅政委鄧飛兼軍分區第二政委,副司令員蔣克誠、馮精華(不久調吉林軍區任參謀處長),副政委張百春(1947年2月接鄧飛任二十四旅政委),參謀長康幹生,副參謀長熊志堅,政治部主任宋景華,供給部部長倪興中,政委劉韻秋,衛生部只有政委周交臣。軍分區下轄七十、七十一、七十二、3個團,七十團團長劉健民,政委劉春光,七十一團團長齊連升,政委夏藎卿(1947年犧牲),後由張開進接替。七十二團團長顏德明,政委段競。此外,還有樺甸縣保安團,團長楊上坤,政委汪小川;磐石縣大隊(後擴編為警衛團),大隊長朱光烈,政委雷鳴玉;樺南遊擊大隊,大隊長趙青山,政委黃霖。以及天崗遊擊隊、伊雙武工隊等。軍分區機關原駐陳木匠溝,因離前沿太近,以後遷駐老牛溝和老金廠。當時永吉(永南)、伊通、雙陽3縣全部和磐石大部以及樺甸松花江以西地區均被國民黨軍佔據。駐在樺甸江西的是國民軍新六軍二〇七師部隊,隔江與我駐紅石砬子一帶部隊對峙,兩岸距離二三百米,雙方說話都可聽見。有時敵軍士兵到江邊洗馬、飲馬,都事先喊話同我方打招呼,然後他們光著上身牽馬到江邊,我們的戰士也「寬大為懷」,給予「方便」。敵二〇七師一個連長還曾寫一封信給我們,信的大意是:抗戰勝利了,有什麼「地盤」好爭的,都是中國人,國共兩黨應當和睦相處,不要再打了,如果還要打,你們打吧,我準備回南方老家去了。從這封信可以看出,國民黨軍隊的強烈厭戰情緒。這封信由我分區政治部,又轉送到吉林軍區政治部。7月初,為了開闢江西敵後根據地,吉南地委和軍分區決定,由軍分區副司令員馮精華率領七十團、七十一團渡江,挺進樺南地區和磐(石)樺(甸)輝(南)邊界地區,開展剿匪鬥爭,擴大活動範圍。部隊選在紅石砬子一帶渡江。松花江在這裡處於峽谷之間,水流湍急,江面雖然不寬,但也需要駕船渡過。先頭部隊找到兩隻小船,每次只能擺渡一個班,渡江速度非常慢,大部隊都集結在江邊等待。當七十團渡江時,突然槍聲大作,原來是我先頭渡過江的一個連,搶佔有利地形後,同搜索前進的敵軍一個排遭遇。敵軍向江東岸打了幾發六O炮就倉惶逃走了。七十一團和樺南遊擊隊在江西開闢了以靖宇縣五區(那爾轟)為中心的樺南根據地。七十團在磐、樺、輝邊界地區剿滅土匪後,因國民黨軍向南滿集結,輝發城、中央堡一帶被其佔領,七十團、七十一團又先後返回江東根據地,加強江防守備。1946年秋冬季,是吉南地區最艱苦的時期。我們控制的樺甸江東,大約只60個自然屯,人口不過兩萬,在地廣人稀的大山區,突然增加3千多人的部隊,再加上吉南黨、政機關,以及鄰縣撤退人員,給養供給就成了最大難題。一是穿的困難。夏季好過,冬天快到了,指戰員們還是一身單衣。好在軍分區供給部王玉貴在撤退時丟棄了自己的全部行裝,把保存在二十四旅軍械所的900多件棉背心和700多件棉大衣搶運到小豐滿,裝了兩隻木船,沿著松花湖運到蛟河,後又轉運到樺甸江東。供給部發動家屬、婦女把背心縫上兩隻棉袖子,做成一批棉上衣。二十四旅政委鄧飛和供給部政委劉韻秋帶人專程去延吉買回一批日偽時期的軍大衣和一部分佈疋。這些布疋寬、窄面都有,帶色的很少。戰士們到樹林裏颳了一些黃菠蘿樹皮,加上黃色炸藥作染料,把白布染成黃色,製成部分冬裝。就是這樣,冬裝仍未全部解決,到11月底棉褲還未發齊。臘月(農曆12月)天,氣溫下降到零下30多度,戰士兩個人一條毯子或一件大衣,一個人出哨穿走了,另一個人就凍得無法睡覺。有的小戰士下崗回來凍得直哭。十幾歲的孩子,如果在和平環境裏,也許正在依偎著父母撒嬌呢!而那時卻在為人民解放而出生入死,受凍挨餓。二是喫的也十分困難。從進入吉南地區。幾乎頓頓是包米麪,有時連包米麪都斷了,號召部隊開展生產自救,並且教育部隊幹部、戰士團結互助,共度難關。這一年的冬季,天氣奇寒,生活艱苦,部隊大量減員,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全旅3個團只好撤銷營的建制,每個團縮編為5個連。七十團主要活動在紅石砬子一帶,七十一團、七十二團堅守在小紅石砬子和鴨綠溝一帶。當然,我們也經常派小部隊深入敵佔區活動。一次軍分區偵察科副科長王凱帶偵察小分隊到吉林附近的小豐滿活動,炸毀了一座輸電塔,造成敵佔區吉林市一度停電。在返回駐地途中,他們還順便搗毀了一個鎮警察所,俘敵10餘名。1946年冬季的最大戰事是配合主力「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部署,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戰場「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我主力部隊南北配合,從12月份開始進行了4個月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這是東北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防禦階段的後期,即將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為了配合「四保臨江」作戰,按東總和吉林軍區的部署,吉南軍分區組成了精幹的指揮機構,由蔣克誠副司令員指揮。部隊踏著積雪,冒著嚴寒,由老牛溝和老金廠出發,在龍王廟(今白山鎮)渡過松花江,進抵靖宇縣境內的那爾轟。部隊以那爾轟為基地,派部隊配合輝南縣大隊和李紅光支隊襲擊了輝南鎮,七十一團輕裝插入敵後,襲擊了取柴河至磐石縣城間的敵護路部隊。為防止敵人增援,配合南滿主力作戰,還派七十團在沈吉路的煙筒山南北地區執行破路任務,將部分鐵路和雙河鎮鐵橋炸毀,一度使敵的運輸中斷。這次深入敵後破路,部隊是經過輕裝的,連重機槍都沒帶,只有團長齊連升帶了一匹馬,所以行軍、作戰方便、迅速。當部隊完成破路任務,在磐石縣東南的蘿蔔窖溝駐紮準備喫晚飯時,被追趕的敵軍發現,雙方發生了激戰。敵人是5個團的兵力合圍,而我們只是1個團,久戰對我不利。我部趁黑夜,從敵人包圍的空隙中鑽了出來,一晝夜強行軍140餘華裏,才擺脫了敵軍,渡過輝發河。當時輝發河尚沒完全封凍,戰士們只好脫掉棉褲趟過刺骨的河水,涉過對岸時不少戰士凍得兩腿失去知覺走不了路了。吉南地區是接敵邊沿區,吉林軍區非常關心。為了加強吉南的對敵鬥爭,吉林軍區調警備二旅進駐吉南地區。1947年初,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林軍分區司令周保中將軍冒雪從敦化到吉南視察,看望我分區指戰員。他在接見部分連以上幹部時,鼓勵大家要艱苦奮鬥,經受考驗,積極參加戰鬥,消滅敵人,收復失地。同時還告誡大家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不要因為環境艱苦想去同敵人硬拼。他說:「慷慨赴死易,從容守節難」,要在困境中堅持下去,最後戰勝敵人。吉林軍區副政委唐天際也從後方趕來看望二十四旅指戰員,他在接見連以上幹部的講話申,介紹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況,指出我軍作戰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並要學會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軍區首長的關懷和指示對部隊指戰員教育、鼓舞很大。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不斷取得勝利形勢的鼓舞下,吉南部隊也開始了主動出擊。1947年1月8日,七十二團和軍分區警衛營在警二旅一個團的配合下向國民黨樺樹林子守敵六十軍一八二師五四六團一部和敵保安隊3個中隊,發起攻擊。經9小時激戰,斃傷160餘人,俘敵200餘人,收復了樺樹林子及江西的牡丹砬子。樺樹林子是1946年7月中旬被國民黨軍佔領的,這次拔掉了敵軍在樺甸江東的唯一據點。收復樺樹林子的戰鬥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分區指戰員的戰鬥熱情,激發了勝利的信心。1947年農曆正月初三(1月24日),分區所屬部隊乘勝向江西國民黨軍隊駐守的呂大房子發起攻擊,不僅全殲守敵,而且還殲滅由樺甸增援呂大房子之敵五四四團第八連,斃傷敵30餘名,俘敵130名,並繳獲一批武器彈藥。此後,我軍陸續收復橫道河子、常山屯和樺甸城東的公郎頭、大勃吉等敵軍據點。樺甸江西國民黨軍隊佔據的地方不斷縮小,我軍控制地區逐漸擴大。我軍抓緊時間進行整訓,士氣高昂,指戰員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的更大的戰鬥。吉南地區是吉林軍區後方通往吉林、長春前線的通道,重要的物資補給線。夏季攻勢前夕,根據省委和吉林軍區的指示,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地方政府在交通線上建立了兵站。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羣眾積極籌糧備草,出戰勤,組織擔架隊,到處呈現著繁忙的備戰景象。1947年5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強大的夏季攻勢開始了。主要作戰地區大多在吉林、長春附近的外圍地帶。第六縱隊和獨立三師、獨立四師,從東西拉法、新站地區向西出擊,拔掉了敵軍在吉林外圍的天崗、江密峯、老爺嶺、尤家屯的據點後,又西渡松花江,向樺甸、磐石、海龍方向進擊。吉南軍分區部隊在夏季攻勢中,配合主力部隊,向樺甸縣城逼近。5月31日,分區教導隊在樺甸縣城東的大勃吉附近山頭防守,敵軍一架P51戰鬥機飛臨防區上空,當敵機俯衝飛行到山頭上空時,教導隊的戰士們架起輕機槍瞄準敵機掃射,敵機中彈起火,拉著黑煙一頭紮下,掉在縣城附近。敵飛行員匆忙跳傘,被城內守敵搶救回去。同日,分區警衛營一連和教導隊,以及樺甸縣保安團逼近縣城。國民黨樺甸縣長鄧世松預感到末日來臨,當夜率保安隊、政府人員和逃亡地主等,棄城向西逃竄。6月1日,在磐樺公路北的頂山屯,被我七十二團攔截阻擊,斃敵30餘人,俘敵160餘人,敵樺甸縣警察局長和其他大、小官吏被活捉,還截下數百名逃亡地主、商人等。被國民黨軍佔領整整一年的樺甸縣城解放了。軍分區機關和樺甸縣黨政機關駐進樺甸縣城。進城後,軍分區接收了敵軍械修理所。軍分區供給部利用礦山小火車軸作原料製造了「六〇」炮炮筒,仿製出60餘門「六〇」迫擊炮,並試放成功。這批追擊炮在以後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七十二團在圍困長春的戰鬥中,以30多門自製追擊炮轟得敵兩個團狼狽不堪,抱頭鼠竄。5月31日,磐石縣城解放,6月上旬,軍分區機關由樺甸進入磐石。接著,軍分區部隊攻打磐石重鎮煙筒山,吉林軍分區司令員周保中和我從磐石親至前線指揮。戰鬥持續了4個多小時,終於打退了從雙陽趕來增援的敵一個團,全殲守敵,解放了煙筒山。6月中旬,部隊由煙筒山出發北進,配合曹裏懷指揮的獨立三師攻打雙陽縣城,一舉獲勝。至此,我軍已收復吉南的樺甸、磐石、雙陽、伊通及永吉的部分地區。7月上旬,我軍主力部隊從四平轉移後,敵軍又重佔雙陽、伊通縣城。1947年10月1日我軍又發動了秋季攻勢,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再次收復雙陽、伊通縣城,同期,我軍連續攻克九臺、農安、德惠等縣,使長春、吉林之敵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隨著戰爭的發展,吉南部隊的建制也不斷變動。早在1946年底,二十四旅初建時以劉健民為團長的七十團和以顏德明為團長的七十二團因減員過多合併改編成一個團,稱七十團,顏德明為團長。七十二團番號由樺甸保安團改編後頂替。1947年2月新編七十團改編成東滿獨立師七團,顏德明任團長。1947年7、8月份,以樺甸縣大隊為基礎擴編為七十三團,團長邱雲輝,政委劉幼清,副團長兼參謀長尉茂有。磐石警衛團,改編為七十四團,團長肖純先,政委雷鳴玉(磐石縣委書記兼),副政委李華,副團長羅林。這時,吉南軍分區轄4個團,總兵力已達4000多人。1947年秋,部隊整編之後,在永吉縣的雙河鎮召開了旅直及各團幹部會議,部署了收復吉林市的戰鬥計劃。會後,七十四團駐煙筒山、雙河鎮一帶,七十一團駐伊通,分區直屬隊、七十三團及永南縣大隊向口前方向進逼,七十二團放在吉林與小豐滿間的孤店子,防備小豐滿守敵逃回吉林。10月,我軍一部奉命東調,從石井溝、大小三家子進擊吉林北站,同時以騎兵營攻打棋盤街,阻擊由吉林增援之敵。同時。七十三團配合六縱十七師攻打口前。經9小時戰鬥,全殲駐守口前的敵一八二師3個營(其中1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輜重營),共1700人。冬季攻勢期間,吉南軍分區部隊主要活動在吉林、長春外圍,打擊敵軍出來搶糧的小股敵人,並防備吉林孤城的敵六十軍向長春逃跑。1948年3月8日晚,駐守吉林的國民黨六十軍,由吉林向長春撤退。我七十二團奉命在永吉縣岔路河一帶截擊,俘敵及其家屬近千人。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同年5月,吉林軍區撤銷了吉南軍分區。奉東北軍區命令,以吉南軍分區七十三團為基礎,擴編成獨立十一師。師長王效明,政委宋景華,副師長李德山,參謀長康幹生,政治部主任王海清。七十三團編為獨十一師一團,原七十二團、七十四團留給了地方部隊。原七十一團早在年初已改編為獨立六師第十八團。至此,吉南軍分區從建立到撤銷,大約經歷兩年多時間,勝利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她的使命。回憶堅持吉南遊擊戰爭這段滄桑歲月,感慨很多,使我重新想起了浴血的戰鬥、艱難的生活、敵人的兇殘、百姓的窮困,但更多的是懷念那些為戰爭勝利而血灑疆場、獻出生命的戰友,其中有我們七十一團政委夏藎卿。他是南方人,從關裏來到東北,1947年3月在樺甸集廠子戰鬥中負重傷而犧牲,把最後一滴血灑在吉南的土地上。願他們的英名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李金榮 王宇整理)(王效明同志是抗聯老兵,曾任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中央監委駐五機部監察組組長,兵器工業部顧問,1985年離休,1991年逝世。)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