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一早出去買菜,一回家,就看見老公彎着腰,雙手架着寶寶,在試着讓他學走路。眼看着孩子墊着腳尖,很不利索的樣子,丹丹老公說到:

  “老婆,爲什麼人家寶寶9個月就已經會走路了,我們家這位還一直只會爬?我們是不是要給寶寶趕下進度,教他怎麼走路?”

  “你呀~平時都不怎麼瞭解一些育兒知識,現在倒來瞎操心,瞎指揮了!”丹丹揶揄地回答到。

  “寶寶喜歡爬,就讓他多爬一爬,對寶寶以後學會自己走路也有幫助啊!這就是一個生長過程,我都不着急,你着急什麼!”

  丹丹說的是,大多數孩子都是遵循身體發育的自然規律,作爲父母不用刻意的訓練,當寶寶身體發育到條件成熟之後水到渠成的就會站立和挪步走動。

  與其急着教寶寶早點學會走路,倒不如讓他多多練習爬行。要知道,爬行爬得好,不僅是爲以後站立、行走打下堅實的基礎,還有其他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一、寶寶爬行,健身又健腦

  1、促進體格強健

  爬行是一項較爲劇烈的全身運動,可以充分鍛鍊寶寶的軀幹、雙腿和雙手的肌肉,爲之後的站立、行走打下基礎;同時體力消耗較大,可以讓寶寶喫得更多、睡得更好,身體發育更棒。

  2、促進大腦發育

  爬行可以幫助提升四肢的協調和靈活性,刺激寶寶對視聽覺、空間位置、平衡性的感知,可以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而一系列的視聽覺和觸覺的實踐能夠刺激大腦,進而促進大腦的發育。

  3、促進感統發育

  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能促進寶寶內耳前庭的成長,開發寶寶多器官協作能力,提高寶寶對感知信號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加強其手、腳、眼等各個身體器官的協調性。

  4、自主探索,滿足好奇心

  從躺着到擡起身體,從一個地方爬到另一個地方,寶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視野,這份驚喜在不斷學爬的過程中逐漸升級,並鼓勵着他們有意識的獨立行動,繼續向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寶寶什麼時候學爬?

  寶寶通常會在6-10個月之間學習爬行,當他趴着時,能用手臂舉起或者支撐住自己的身體時,表明寶寶已經做好學習爬行的準備了。

  從學爬到會走,中間大概有6~8個月的時間。一定要多引導、陪伴、鼓勵寶寶爬行。

  注意:有的寶寶四肢力量足夠強大,有時會直接跳過爬這一階段,直接學會站立和行走。這些寶寶們通常有自己的一套移動方法,例如會坐着並以臀部來移動,有些會用腹部貼地爬行。

  目前並無研究顯示,不會爬行的孩子發展較慢或存在其他缺陷,所以家長無需憂慮。

  三、如何引導寶寶爬行?

  1、多趴一趴,加強肌肉力量

  這裏又要再次提到“趴”的重要性了。趴,是寶寶大運動發育的基礎性動作。

  有助於鍛鍊寶寶的頸部、背部和軀幹的肌肉,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擡頭,還能幫更早學會翻身、肚子着地匍匐前進、用四肢爬行和獨坐。《寶寶的大運動動作發育慢?多讓他做這些很有效

  有很多家長說寶寶怎麼都不肯爬,一練習就哭,其實道理和趴一樣,他還不適應這個動作。所以還是要讓寶寶多趴,習慣了趴,過渡到爬就會更容易。

  2、給寶寶爬行一點助力

  等寶寶趴穩了,月數大些可讓其俯臥在牀上。

  ?媽媽可以用玩具吸引寶寶向前爬,爸爸可以把雙手分別放在寶寶的腳底頂住,不要向前推,讓寶寶用自己下肢的力量蹬,意識到向前爬需要下肢用力。

  ?爸爸媽媽還可以從旁邊扶住其身子,幫助寶寶往前挪動。

  這類練習做多了,等寶寶能逐漸將胸部、腹部擡起來,並學會膝蓋和手掌一起協調用力時,爸爸媽媽就可以放手讓其自己爬了。

  3、給寶寶增加爬行趣味

  ?爸爸媽媽跟寶寶一起爬行,寶寶通過觀察模仿爸爸媽媽的姿勢學習爬行,同時還是很好的親子互動;

  ?家長可以坐在寶寶前面,開心的拍手鼓勵,或放置一個有趣好玩的玩具,例如會發出音樂聲的、會發光的等等,讓寶寶想碰卻碰不着,“引誘”他們向前爬行;

  ?可以用枕頭啦、紙盒子啦、沙發枕頭啦去給孩子打造一條充滿“荊棘”的路,通過設置不同難度的障礙物,待寶寶完成時給予鼓勵,寶寶會越爬越勇,信心大增!

  總之呢,爬行,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強身健腦促進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爸媽們有意識的提供條件讓寶寶爬行。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贊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