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地鐵時看到一個廣告,廣告上是一道小學二年級的英語題,大概是從「eye,hear,ear」中將那個與眾不同的詞選擇出來。

大部分人都會直接選擇 hear 了,但很好奇人類是如何學會歸類的…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認知解碼,更多認知科學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我覺得這也是演算法的一種吧,而演算法指的是進行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定的一套有條理的步驟。借用《未來簡史》中提到的一個例子來說明:有隻狒狒看到附近樹上掛著一串香蕉,但也看到旁邊埋伏著一隻獅子。這時狒狒有許多的因素需要考慮,我離香蕉多遠?離獅子多遠?我能跑多快?獅子能跑多快?等等這些問題,但是這些都很抽象,狒狒計算概率時它不可能忽然拿出一支筆和筆記本然後開始計算奔跑速度和所需體力。相反,狒狒的整個身體就是它的計算器。狒狒得出結論其實就靠一瞬間的感覺。我們所謂的感覺和情感,其實各是一套演算法。

這些書中提到的東西,讓我覺得其實我們人類分類一些東西,其實也是依靠演算法。


一言以蔽之--身體體驗。樓主的問題其實是認知語言學所說的,範疇化。範疇化的基礎就是身體體驗。認知語言學強調以人為本,

比如我們有眼睛,可以感受到光的強弱 所以我們就有了明暗的概念。

所以白天是明,火是明 ,太陽是明, 紅色是明,繼續引申光明正大的人是明,天堂也一定是明亮的。夜晚是暗 ,黑色是暗 ,繼續引申卑鄙的人也是陰暗的,妖魔鬼怪也多是黑色居多。所以人類的分類能力來源於人的身體體驗,並能夠從具體領域投射到抽象領域。體驗哲學,就是認知科學的基礎!
認知語言學有個概念……叫categorization 就是分類的意思,可是我學得比較淺,書上沒說人為什麼或是怎麼分類的(畢竟是語言學的書嘛),只講了語言學上的這種現象。

有個好玩的例子,問:你有沒有見過樹?

多數人會回答:當然了,誰沒見過。然後再問:那樹長什麼樣?你也許會有所描述,是這樣 、這樣 或是 ,但注意你描述的是松樹、椰子樹,而不是樹,因為樹本身沒有明確的所指,its just a category, a product of categorization. 還有很多類似的想鳥啊花啊……

好了,其實並沒有解釋題主的問題,只是相關的反應在語言學上的現象啦……

處女答……不要太orz就好了( ̄^ ̄)ゞ
從被告知的定義開始。固有的思維模式
從原本的定義開始
歸類其實是人類為了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生存下來的本能。地域黑也是這個道理。
人的大腦會把眼睛中看到東西進行相近歸類,qu
條件反射
亞裏士多德
首字母e h e,肯定選h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