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添富理财28天债券型基金进入清算期,成为中国公募基金史上第1只主动清盘的开放式基金。

2018年11月30日,交银领先回报混合型基金进入清算期,这是最新清盘的基金。

5年间,441只基金陆续清盘。

数据来源:同花顺,wind 数据截止日期:20181130

注:同一只基金的不同份额合并统计

2018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暴增。前11个月295只基金清盘,比之前4年总和(146只)的两倍还多。

差不多平均一天就有一只基金清盘。

为什么基金会清盘?

遇到清盘怎么办?

基金清盘对基金持有人有什么影响?

如何判断一只基金会不会清盘?

……

今天我们就来聊5毛钱的。

1

清盘是因为业绩不好?

80%的清盘基金是赚钱的

每一只基金,都是基金公司满怀希望播下的种子。

有茁壮成长的;也有苦苦挣扎,最后夭折的。

被清盘的441只基金,它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规模低于法定的标准。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对开放式基金而言,当基金规模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规模少于5000万,或者基金持有人少于200人时,基金公司就要报会并提出解决方案,要么清盘、要么转换或者合并,并提交持有人大会表决。

在已经清盘的441只基金中,截止各自的清算日,有384只基金的资产规模小于5000万元。

通常大家都认为,基金规模变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业绩不理想,投资者不断用脚投票…

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数据有真相:

384只因为规模低于5000万元而被清盘的基金中,有306只在运作期间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12.8%。

也就是说,近80%因规模原因被清盘的基金是赚钱的,业绩还不差。

数据来源:同花顺,wind

业绩不差,规模萎缩,发生了什么?

其实也好理解——赚钱的持有人止盈了,基金业绩越好,赎回量越大;再加上基金同质化严重,业绩如果不是特别突出,很难形成品牌效应,无法吸引新的资金;规模只能一路萎缩。

除此之外,政策及市场发生变化,让某些种类的基金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比如短期理财基金。2012年第四季度兴起,在首发动辄百亿的诱惑下,短期理财基金扎堆发行。遗憾的是后期运作并不顺利,市场不再需要此类产品,结果有13只短期理财基金清盘。

比如分级基金。2015年牛市行情中,带杠杆的分级基金成为资金追捧对象,规模急速扩容。然而随着熊市来临,分级基金规模迅速萎缩,多只产品清盘。

再比如保本基金。2017年下发《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要求保本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不符合要求的要清盘。去年底以来已有15只保本基金清盘。

今年监管趋严导致委外资金大量撤离,很多基金因此清盘。

还有一些基金清盘,是因为合同约定。在基金合同明确规定“到期清盘”(时间到了)或者“到点清盘”(收益到了)。

比如小通家的融通通祥,就规定成立一年后必须到期清盘。

摘自融通通祥基金合同

总结一下:基金清盘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因为规模低于法定的标准,而被清盘的基金并不一定业绩不好。

2

基金清盘不同于股票退市

不必惊慌

股票退市往往意味着股价暴跌、想卖也很难卖出,蒙受巨大的亏损…

很多人觉得基金清盘和股票退市类似,果真如此吗?

还是用数据说话:

我们统计了除货币基金外的415只清盘基金,在清盘日前10日、20日、30日的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同花顺,wind

上涨的只数多于下跌的只数。

清盘基金在清盘前10日、20日、30日平均涨跌幅分别为-0.03%、-0.05%、-0.25%,波动较小。

也就是说,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清盘这一事件,从净值的角度来说,并不会对持有人造成很大的损失。

此外,面对基金清盘,你有很多选择,不会“想卖却卖不出”。

从基金公告或将清盘,到基金正式清盘并停止赎回,这期间至少有30天。

只要是开放赎回业务的基金,期间任一交易日都可以赎回。

3、不做任何操作,等清盘结束,直接拿钱

忘记赎回也不要紧。

等到清算结束后,基金公司会把清算款直接打到你买基金的银行卡里。

清算款大致可参考基金最后运作日的账户市值,基本来讲,相差不大。

根据过往的基金清盘情况看,这个周期最短是一个月。

很多小伙伴在知道基金要清盘时,优先选择了清算前赎回或者基金转换。

碰到基金清盘时,小伙伴们还有一种担心——基金清盘会导致被迫卖出持仓,净值遭受大幅损失。

首先,上面我们也统计了清盘前基金的净值表现,波动并不大;

其次,清盘基金一般规模都较小,持仓的市值也相应较小,即使被迫卖出,对持仓品种的冲击成本也不大。

不管怎么样,遇到基金清盘不用慌,这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3

清盘或成常态,

如何避开一只可能清盘的基金?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统计,截止11月27日,市场上仍有1003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其中219只基金规模不足1000万元。

未来,公募基金清盘或成为常态。

虽然基金清盘并非世界末日,但对于想长期投资(比如定投)基金的小伙伴,遇到基金清盘还是很郁闷。

那么,如何避开一只可能清盘的基金?

这儿有几招——

Tips 1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当基金规模连续20个工作日资产规模少于5000万,或者基金持有人少于200人时,基金公司需要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基金的最新季报(半年报、年报)中找到相关信息。

怎么找呢?基金公司会在最新季报(半年报、年报)的“管理人报告”中的“报告期内管理人对本基金持有人数或基金资产净值预警情形的说明”中进行披露。

摘自某基金定期报告

上面这招适用于买了基金之后。

而在买之前你可以关注下面这些信息:

Tips 2

看基金的最新规模,尽量选择基金规模大于5000万清盘红线的。

这个数据可以在最新的基金定期报告中查到。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规模数据每个季度末更新一次,和当前规模会有一定的误差。

Tips 3

看持有人结构,选择机构比例低的。

如果机构持有比例过高,一旦机构赎回,基金规模会下降得很快。

这个信息同样也可以基金定期报告中查到。

Tips 4

关注基金公告。

前文也提到了,如果基金打算清盘,基金公司需要至少提前30日发布公告。

基金清盘那些事,今天就聊到这。相信你对基金清盘已经心里有数。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是有生有死,优胜劣汰。

基金业也不例外。

小基快跑

轻思考、微幽默的投资那些事

风险提示: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投资标的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