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頭看見大觀園中的芙蓉花(木芙蓉)便隨口對寶玉胡謅了一個「晴雯姐姐是專管芙蓉花的花神」,然後寶玉正經八百的寫了「芙蓉女兒誄」在芙蓉花樹下面祭晴雯。黛玉來了,和寶玉兩人論起「紅綃帳中公子多情……」改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一來二去「芙蓉女兒誄」實際卻預示了黛玉的命運結局。佔花名,黛玉抽到的花簽正是芙蓉花。黛玉姓林為「雙木」,判詞中畫兩棵枯木上掛玉帶「玉帶林中掛」,寶黛愛情被稱「木石前盟」。

曹翁小說中的所有信息都指向林黛玉纔是木芙蓉花神。

寶玉曾說,晴雯像剛剛抽出嫩芽的蘭花。後來寶玉又說怡紅院裏枯死了一半的「女兒棠」代表晴雯去世了。

個人比較傾向于晴雯是寶玉說的蘭花,「女兒棠」枯萎代表大觀園中羣芳??凋零的末日將至。

「水芙蓉」荷花,當然還是「甄英蓮」香菱(秋菱)「根並荷花一莖香……」,香菱花簽為「並蒂花」(並蒂蓮)。

個人觀點,感謝閱讀!


芙蓉是荷花,荷花是高潔人格的象徵,亦暗指林黛玉清高,出淤泥而不染。

宋朝周敦頤《愛蓮說》中這樣描述芙蓉「蓮,花中君子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林黛玉前身絳珠仙子,得神瑛侍者露水澆灌,本是草木之人。而芙蓉,也是水陸草木之花,用芙蓉比作黛玉,神形合一。

我們再結合一下林黛玉芙蓉簽上的詩,「莫怨東風當自嗟」,這句詩中「莫怨」自歐陽修的《明妃曲》。明妃,指的是王昭君。

把黛玉比作王昭君,自然暗喻寶玉是漢元帝。皇帝因奸人欺騙,錯失良緣,而寶玉將來估計也是跟黛玉錯失姻緣而娶了寶釵。

《明妃曲》中還有這樣兩句「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漂泊落誰家。」幾句話裏,又有淚,又有狂風,摧殘鮮花,這跟林黛玉《葬花吟》中「風刀霜劍嚴相逼」,跟林黛玉的眼淚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些詩詞的意思我覺得是說,賈府將來發生巨變,末日狂風起時,就比黛玉葬花時的「風刀霜劍」更具有破壞力,到時候,林黛玉只能「花落人亡兩不知」了。


《紅樓夢》中作者用「芙蓉」形容過兩個人,即黛玉和晴雯。如:《紅樓夢》第63回,林黛玉「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她,別人不配作芙蓉』。」第78回,寶玉「猛然見池上芙蓉,想起小丫環說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覺又喜歡起來,……竟杜撰成一篇長文,名曰《芙蓉女兒誄》」。古時芙蓉多指荷花,即水芙蓉;今人言芙蓉為木芙蓉。那麼形容黛玉和晴雯的是水芙蓉還是木芙蓉呢?

有人認為形容晴雯的為「木芙蓉」,而形容黛玉的為「水芙蓉」,我是認同這種觀點的。因為《芙蓉女兒誄》中清清楚楚地說晴雯死的時間是「蓉桂競芳之月」,晴雯是「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指的都是木芙蓉盛開的秋天,而不是水芙蓉盛開的夏天。

而黛玉所掣籤上的芙蓉,雖未指明是水芙蓉,但從上下文看,很明白指的是荷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只有荷花才常用來形容美貌女子。黛玉之所以對此簽滿意,正是因為「生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與她的性格相配,所以大家也才會說「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

至於為什麼說黛玉是「芙蓉」,我覺得最根本是在「風露清愁」這四個字上。首先這四個字是比較符合水芙蓉靈動的氣質的,。其次,只要是略瞭解林黛玉這個人物性格的人都知道她與「愁」之間的聯繫。然後,古人多用荷花比喻「女性美」和「愛情」,比如《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中的「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所以我覺得這與林黛玉也是比較符合的。

答之――

芙蓉花語是形容人,品性高潔、美麗、純潔,木當然就是林嘛。紅樓夢符合這個氣質的就是黛玉,當然還包括晴雯,這是一個被明罵一個被暗罵「勾引」寶玉的最為「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女兒,倒是被王夫人倚重的「老實人」襲人早就和她兒子行了雲雨之事。《紅樓夢》在人物設置上其本都有對映關係,那麼寶釵為牡丹,特質就是雍容典雅,符合寶釵氣質,牡丹花是奪人眼球的,是給人視覺上有衝擊感的,襲為釵副,花氣襲人知晝暖,襲人就和牡丹這個特質相吻合。

黛玉是芙蓉這個不容懷疑,至於寶玉為晴雯所做洡文稱之為「芙蓉女兒」,是不矛盾的,本就是晴為黛影,況且脂批也說這個文章就是洡黛玉的,小說裏寫寶玉在花影裏有人聲,走出來一看卻是林黛玉。又對黛玉說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茜紗窗――黛玉窗戶糊的霞影紗。完全就是寫黛玉。黛玉抽出木芙蓉的花名簽,黛玉寶釵二人在判詞、畫冊、終身誤曲中都是並立,所以牡丹要陪飲一杯。


林黛玉的畫裡面畫的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芙蓉」變成「木芙蓉」,實已成了枯木,暗示林黛玉原型人物去世了。

原文: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於是飲了酒,便擲了個二十點,該著襲人。

前文已寫明,除了林黛玉,別人不配作芙蓉。也就是說,睛雯還不配作芙蓉。小編認為,將晴雯當作才抽出嫩劍的蘭花,倒也還算不錯。第七十九回的批語提示,林黛玉纔是芙蓉女兒。

【庚辰雙行夾批:如此我亦為妥極。但試問當面用「爾」「我」字樣究竟不知為誰讖,一笑一嘆。一篇誄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雖誄睛雯而又實誄黛玉也。奇幻至此!若雲必因誄晴雯,則呆之至矣。】

【庚辰雙行夾批:慧心人可謂一哭。觀此句便知誄文實不為睛雯而作也。】


林黛玉是百花之主是前世,是由絳珠草修鍊成女體成了仙進入了太虛幻境那裡,成為絳珠妃子。這一世下世投胎,是為還淚而來,續前世之緣。絳珠草在靈河岸受神瑛侍者以水澆灌得救。知侍下世投胎為人也投胎。

她初是草,如同小草般柔軟,弱小,喪母別父寄居舅家。有賈母愛與陪伴,讀書識字而堅強起來,具才華,聰慧之性,玉質般的品格。又有竹子般的正直,謙虛之心,具有性格中不少突出的優點。

由草質向木質轉變,木是人才之象。木芙蓉具有木質蓮心,高潔之品。花簽風露清愁,莫怨清風當自皆是其本性寫照。高潔品性自有許多遺憾,自有感,莫怨他人。


首先要說明兩點,第一點,林黛玉抽的花簽不是什麼「木芙蓉」,就是「芙蓉」兩個字、沒有「木」字。有興趣者請翻書核對原文。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羣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艷理親喪〉。

第二點,是我個人理解,《紅樓夢》小說中說的「芙蓉」單指水芙蓉,即生長在水面上的蓮花、荷花這兩種(蓮、荷,植物學上當然是有區別的,蓮近水、荷出水,但文人墨客書畫中沒那麼清楚區分,很多時候是混淆著稱呼的)。一般稱的木芙蓉是一種木本植物,個人以為不是很好看,品相上和蓮花、荷花簡直不要比,完全沒有水芙蓉的那種娉婷裊娜,所以作者不太可能用木芙蓉來指代林黛玉。不能因為木芙蓉有個「木」字就往林黛玉身上扯,因為只要是花草都屬於植物,名字上也都很可能帶「木」字旁。以「木」字來劃線,範圍就太大了。

水芙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廣受讚譽,是漢民族文化的代表物品之一,對了,都稱「文化符號」。文人士大夫們很喜歡蓮花和荷花那種水面上亭亭玉立、柔美鮮嫩、風姿搖曳、一塵不染、不枝不蔓的樣子,盛讚其「出淤泥而不染」,以水芙蓉為主題,歷代有很多書畫和詩詞歌賦。《紅樓夢》以水芙蓉歸屬林黛玉,意在突出林黛玉的華夏民族屬性。我們知道,水芙蓉只在足夠溫暖濕潤的夏季開花,也多隻生長在地表水系發達、河流池塘較多的南方,尤其不經寒冷,秋風一起就基本都謝了。《紅樓夢》作者以芙蓉暗喻以農耕生活為主的華夏漢族人在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侵略中根本沒有什麼抵抗能力,只能束手聽從於命運的安排,也就是當時明朝在滿清南下的八旗軍面前可以說基本沒有防禦和抵抗能力。

林黛玉花簽上寫著「風露清愁」四字,翻過來是一句舊詩:莫怨東風當自嗟。「風露清愁」四字基本上概括了林黛玉面對毀滅性的命運只能有的全部表現,也就是隻能像水面上的蓮、荷一樣束手待斃,等待寒冷的秋風將自己掃落、摧殺,只有憂愁和眼淚相伴。

這四個字,單獨理解時,意思還是不夠鮮明,拉一個過來作對比,效果就更能服人。比如襲人,她抽的花簽是「桃花」,四個字是「武陵別景」,翻過來的詩句是「尋得桃源好避秦」。這兩下一對比,就更明白了,在明末清初那個歷史大震蕩、大轉折時期,林黛玉背後的那個真實歷史人物只能束手待斃,而襲人背後的真實歷史人物則可以拋棄舊主人、投向新主人、從而安全躲過社會動蕩之驚濤駭浪的拍打。

「莫怨東風當自嗟」,意思相當明確,即林黛玉,也可以包括所有的華夏子民,不要只會怨天尤人,而應當審視和檢討自身存在的問題。的確,明朝的覆滅,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自身。



糾錯:上文中可能犯了一個錯誤,《紅樓夢》中寫到「芙蓉」的時候,可能不單單指水芙蓉,有時候可能是指木芙蓉,比如寫晴雯仙化而去,做了天上專司芙蓉花的花主,就是指木芙蓉而不是水芙蓉。不過,林黛玉的芙蓉應該還是水芙蓉,也就是蓮花。

還有一個錯,襲人的花簽語不是「尋得桃源好避秦」,而是「桃紅又是一年春」。不過這個錯誤不違背、也不影響上文的觀點,反而增強了上文的說服力,因為「桃紅又是一年春」的含義,不單單是為「避秦」,更是為了「又一春」,也就是說,作者借寫襲人所影射的那個真實歷史人物,他背叛舊主,不只為了保命,更是為了在新主子手下求取功名富貴。


謝邀請,首先林黛玉不是百花之王。

一,林黛玉對應的是水芙蓉

題「風露清愁」,詩為:莫怨東風當自嗟,值得一提的是寶玉杜撰的芙蓉茉把晴雯比作芙蓉,但這裡是木芙蓉,而林黛玉的一般認為是水芙蓉,也就是荷花,晴為黛影也暗示林黛玉的結局,黃土隴中,卿何薄命?

二,寶釵對應的是牡丹花

題「艷冠羣芳」;詩為:任是無情也動人,牡丹花是百花之首,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三,為什麼林黛玉是水芙蓉(荷花)呢?

荷花為花中仙子,荷花的花語為:清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表示堅貞純潔

荷花的寓意: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

荷花的象徵意義:吉祥和合,君子之風。

明顯曹雪芹更愛林黛玉,把林黛玉比作荷花就是說林黛玉有如水芙蓉般的美貌和品質,出淤泥而不染的世俗觀。


首先,個人不贊同有人說的林黛玉不是百花之主的看法。

林黛玉出生於我國農曆二月十二,這一天是花朝節,傳說中百花仙子的壽誕,而且縱觀全書,不單單只用了芙蓉來形容林黛玉,還有絳珠仙草,湘妃竹等等。絳珠草頂端掛著紅色的果實,形似紅色的淚珠,即血淚,寓意了林黛玉好哭的性格。「千紅一哭」悼紅樓,林黛玉無疑是總代表,從林黛玉葬花的那部分就可以肯定這個回答。

曹雪芹將極高的讚譽給了林黛玉這個主人公,用芙蓉來形容她。

芙蓉也指蓮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傑品質,在我國文人墨客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有花中君子的美譽。在《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眾人為賈寶玉慶生,抽花簽喝酒,薛寶釵抽到了牡丹,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命運等等。

蓮花之美,美在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與林黛玉的《葬花吟》「質本潔來還潔去」相對應,所以用此形容林黛玉在合適不過了。


林黛玉並不是百花之主,絳珠仙草也只是一株草。百花之主是牡丹而牡丹的花名是薛寶釵。林黛玉的木芙蓉恰恰表明她的草木本性。

而林黛玉的性格符合清淡,而不像薛寶釵那樣濃烈。

此時所說的木芙蓉和後邊賈寶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兒誄》正好契合。

林黛玉將「紅綃帳中公子無緣」,改成「茜紗窗下,公子無緣」。賈寶玉最後改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也是完全將《芙蓉女兒誄》由祭奠晴雯,變成了祭奠林黛玉。

而林黛玉的木芙蓉,對應《芙蓉女兒誄》恰是合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