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清明雨後步入蕉嶺縣藍坊鎮,猶如置身唐宋詩詞中的清幽畫卷,讓人留戀。山鳥啁啾,竹海簇擁,瓜果飄香,雞犬相聞,古樹高大蔥蘢,小橋古韻玲瓏……正是這一幕幕原生態的“自然傑作”,孕育了“世界長壽鄉中鄉”的美麗名片。如何讓“美麗名片”產生“美麗效應”?該縣藍坊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美麗梅州·美好家園”環境提升大行動及梅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爲契機,用足用活用好“微改造”理念,因村制宜,分類施策,打造極具壽鄉特色的生態旅遊觀光路線,努力讓生態文明思想在此落地生根,助力打響“世界壽鄉·富美蕉嶺”品牌。

  溪峯河“微提升” 打造“峯橋溪韻”

  “溪流是大自然的靈魂,更是鄉村的建設靈魂”。在藍坊鎮峯口村境內,長約3.5公里的溪峯河穿流而過。一度下雨經受淤泥堵塞的困擾,如今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這條河已成爲該村乃至全鎮的“休閒景觀”亮點,更是附近羣衆的“飯後打卡點”。“河道清理後,水更清了,而且建有休閒步道,還新建了廊橋,不僅方便兩岸羣衆通行,還能停下來休閒賞景。”附近的村民林伯滿意地說。

  村民口中正在新建的“廊橋”位於溪峯河藍坊段的大治橋上,是該鎮正在打造的“峯橋溪韻”景觀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對原有的大治橋進行改造,對原有橋墩進行加固,橋面由3.5米擴寬至5米,並結合“一河兩岸”棧道風格,在兩邊各增加2米寬的人行廊道。”藍坊鎮黨委書記鄭康文介紹道,此橋是兩岸200多戶羣衆的交通要道,之前車輛、行人同時經過時,通行壓力很大,此次通過建設“廊橋”可有效實現人車分流,大大方便羣衆出行。值得一提的是,此“廊橋”採用木質結構與小青瓦面相結合的形式建設,充滿客韻鄉土氣息,不用大範圍興建,只在原有橋面基礎上進行擴寬提升就能建成,且與整條溪峯河連綴成一道“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亮麗風景。據悉,此工程於去年底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預計今年9月全面竣工。

  爲打造好“峯橋溪韻”景觀節點,藍坊鎮還以打造鎮區環境提升示範工程爲載體,圍繞溪峯河的水系景觀持續進行“微提升”,通過全面落實“河長制”,對全鎮河道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及推動江河湖庫長效化常態化治理,實現民生水利保障和支撐能力不斷提高。

  古樹羣“微開發” 建成“吸氧天堂”

  “青檀古樹園因負氧離子含量豐富,被稱爲‘天然氧吧’。經去年12月開始提升後,更多來自珠三角及市縣其他村的自駕遊客過來休閒度假,每逢節假日園外的車輛都停滿了。” 藍坊鎮石湖村高礤自然村村民江濤口中提到的青檀園位於村口處,在新建成的青檀園微型標識景觀附近,只見20多棵罕見品種的青檀古樹羣長勢蔥蘢,最古老的樹齡有500多年,最高達30多米。青檀樹大的要幾人合抱,最小的也要兩人合抱,是珍貴的古樹品種。古樹附近林密幽靜、清溪潺潺,穿過曲折迴環的棧道、小橋,便抵達古樹園的核心休閒區,幾張石桌石凳錯落其間。

  “爲方便遊客和村民休憩,鎮裏在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規劃指導,發動全村人都出錢出力參與古樹園的保護提升。”作爲該園的義務管護員,江濤每天都要到園裏打理花草,他說,整個古樹園的形態變化不大,只是在加強古樹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小節點的優化升級,如建設護欄、棧道、小橋及配套休閒設施等,沒有大興土木和大拆大建,整體風貌凸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全村人都很踊躍參與建設,建成後大家一有空就會來這裏散步,真正體現了共建共享。”70歲的村民江炎生說。

  據悉,爲打響“長壽鄉中鄉”品牌,藍坊鎮充分利用古樹資源優勢,強化規劃引領進行“微開發”,通過政府主導、理事會牽頭、鄉賢捐資、羣衆投勞等形式,累計投入資金約180萬元,初步建成了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於一體的青檀古樹園。“這種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在保護中加以開發的方式很有借鑑意義,既保護了古樹名木資源,又美化提升了人居環境,成爲羣衆和遊客的‘吸氧天堂’,爲當地的養生度假遊帶來美好的產業前景。”該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

  小廁所“微整治” 盡顯“民生溫度”

  在高礤自然村入口處,有兩排齊整的清新小房子與周圍鄉村風貌自然地融爲一體。經瞭解才得知,這是將村民豬舍改建後的“微型公廁”。“這個廁所改建得十分美觀實用,大家路過時都可以用。尤其是建了古樹園後,遊客多了,需求更大。”村民江炎生說。

  談及做法原因,藍坊鎮黨委書記鄭康文介紹說,石湖高礤自然村有180戶584人,原入口位置的這兩排6棟建築物曾全是豬舍,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石湖長壽村的村容村貌。經鎮村幹部多次上門做工作,周邊所有羣衆都願意自行退養,並同意由理事會進行統一整治。“這些雖是豬舍,但結構還很完整,如果一味的拆除會造成浪費,所以我們一邊思考如何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將其充分利用起來。最後從縣裏提倡的‘因地制宜、修舊如舊’的‘微改造’中想到了這個辦法,經過預算,整個改造成本每間只需花5000多元,於是說幹就幹。”據悉,此6間豬舍每間不過十幾平方米,改造工程於今年1月份動工,經過鎮主導規劃,從建築屋頂瓦面、牆面進行外觀的統一風貌提升,內部加裝便利的如廁沖水設施,以滿足附近村民和遊客的公共需求。同時,爲讓整個區域形成一條風貌協調的景觀帶,該鎮還在公廁外圍角落及公路沿線進行綠化小景打造,讓遊客在深山裏也能感受到人居環境的匠心。

  “不僅花小錢解決大民生,還將廢棄豬舍進行二次利用,後續的管護也簡單易行,很符合現在大力倡導的‘廁所革命’,充分體現了因村因地制宜的特點。”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評價道。“這個項目羣衆很滿意,下一步想對公廁進行規範管理”,高磜自然村村民理事會會長江慶喜說。

  “廁所革命”是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增強農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舉措。在進行“微整治”解決民生需求同時,藍坊鎮還將戶廁的改造與公共廁所的建設相結合,經與農戶協商,將廢棄的茅廁改建成公共廁所,在節省土地的同時,又節省成本,進一步彰顯了民生溫度。

  【來源】南方日報·蕉嶺視窗

  【文】陳萍 祝銀清 林劍湧 汪敬淼 廖靜宜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日報·蕉嶺視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