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能寫出這樣意境高遠、情思飄逸、溫婉靈性的詞句,非吳儂軟語的江南之人所不能也。

前一句「沙上並禽池上暝」,乃實景素描,並沒有出奇之處,直寫一對鴛鴦在水邊並頸而眠,讓人好生羨慕。至下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就是平地之中的奇峯突起,索然乏味之際的情趣盎然,令人眼界一下就豁然開朗,而且其景中有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妙趣橫生。

這句詞真是生動之極!但是它是如何一個生動呢?

首先,從詞句中的景來看。這一句中,有風、雲、月、花、影五種意象,而這五種意象彼此相關,有機聯動,形成一個自然有趣的故事鏈。因為有風,風吹破了雲;因為雲破了,所以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我們就看到了花,花也纔有了影;花在風的吹動下,才能弄著影。有意思的是,這其中,風是隱著的,句中沒有明寫,但風明顯是背後始作俑者。從張先的原詞中看,本句裏的風應該是春風。在春天的季節裏,風最是惱人、最是容易讓人思春的,「風乍起,吹皺一江春水」。而張先尤其是一個愛春之人,據說他八十歲還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為此蘇東坡還寫過一首詩來戲謔張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可是,此時的張先應該是一個人的,看著池中鴛鴦,就不由地傷春起來。

所以,其次,我們可以從詞句蘊含的感情來看這句詞的妙。這關鍵在一個弄字,點出了這景實乃寄託詞人的一種傷感落寞之心情。可以說,這景描寫越生動,這情就越發顯出深刻與動人,尤其其景其情都與上句形成強烈的對比。雲破,好好的雲怎麼會破了呢?那是風,把雲吹散了,就象有個人把衣服撕破裂開來。月來,月亮本來是被厚厚的浮雲遮擋了路的,所以你看不見她。現在風把遮擋的雲撕破了,讓月亮走了出來。月兒皎潔,曬下一片清輝,大地顯得格外寧靜。月代表嫦娥,她很美,但又孤獨地駐守清冷的月宮,所以月輝也給人很美且有點清冷。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它也因此總是被賦予一種相思、悽美之情感。而這時,更見那花兒在隨著風、獨自搖曳著婷婷身姿,難免令人有些孤獨落寞之感了。只是這一個弄字,非得見識過傳統江南女子的柔情溫婉之態,否則不能識得個中之妙來。

這句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李白寫過相似的《月下獨酌》中的一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只是詩仙感情狂放,雖表達的也是一種孤獨落寞之情,但絲毫沒有張先的溫婉情懷。

題中將「雲破月來花弄影」作為對聯來求下句,確是很難對的了。如前所述,這句描寫的一種孤獨落寞傷春之陰柔之情,下句如果對以類似之句,就是疊加傷感,要讓人心傷不已了。所以,要對的下聯,估且從其反面,使用充滿陽剛、粗獷之句。

故此,我的下聯是:山開日出燕熹春。

乍一看,這下聯與上聯的風格似乎有些違和,但是一陰一陽,一傷一熹,倒也相得益彰了。

此文重在對原詞的欣賞與理解,至於下聯,純粹狗尾續貂,各位姑且一樂吧。


雲破月來花弄影 煙鎖江隱帆自行


上聯:雲破月來花弄影

下聯:雨霽日出草送香


出聯,雲破月來花弄影

下聯,夢斷林消夕無蹤

這是拆字對。

上聯拆了一個能字,雲破,厶,來一個月,加兩個匕,就是花弄影。下聯,拆了一個夢字。


雲破月來花弄影,天晴日出樹遮蔭。


上聯:雲破月來花弄影,

下聯:風開霧散水齊天。


雲破月來花弄影。風拂霧散鳥調情。


雲破月來花弄影,

風吹日麗草鞠躬。


雲破月來花弄影,

酒眠人夢水流聲。


題主的出聯,尾字影是平音!應是上聯

上聯:雲破月來花弄影!

下聯:霧化日出葉戲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