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現場

  1. 現場包含「現」與「場」兩個因素。
  2. 「現」就是現在,現時的意思,強調的是時間性。
  3. 「場」就是場所,地點的意思,強調的是區域性。
  4. 「現」與「場」結合在一起,就是賦予了一定時間的特定區域。
  5. 對於製造型企業來說,現場就是生產車間。

走進現場

現場的「三忙」現象:

忙亂:表面上看每個人都很忙,其實,盡在做多餘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無功效。(瞎忙)

盲目:由於太忙,人們總是機械地做事,沒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長期盲目的工作導致人們思想麻木,意識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幹什麼,幹什麼都是糊裡糊塗。

現場最關注的是產量:

分析現狀----找出瓶頸---採取措施----解決問題----提高產量(顯示能力)

現場的功能:輸出產品

現場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 人員(Man):數量,崗位,技能,資格等。
  • 機器(Machine):檢查,驗收,保養,維護,校準
  • 材料(Material):納期,品質,成本
  • 方法(Method):生產流程,工藝,作業技術,操作標準
  • 環境(Environment):5S,安全的作業環境

現場管理的金科玉律

當問題(異常)發生時,要先去現場。

檢查現物(有關的物件)現象(表現出的特徵)。

當場採取暫行處理措施。

發掘真正的原因並將它排除。

標準化以防止再次發生。

生產活動的6條基本原則

1. 後工程是客戶

  • 作業的好壞由後工程的評價來定
  • 不接受不合格,不製造不合格,不傳遞不合格

2. 必達生產計劃

  • 年計劃、月計劃、
  • 每日、每小時按計劃生產----生產計劃的保證

3. 徹底排除浪費

浪費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沒有也可以的物

4. 作業的標準化

  • 有標準作業書,作業基準書,不是標準化
  • 標準化是作出規定,遵守而且改善這個規定,不停地進行改善---遵守---再改善的活動纔可稱為標準化。

5. 有附加價值的工作

  • 管理的目的是謀求更大的附加價值(利潤)
  • 現場要有大局觀,辨別生產瓶頸,採取最優對策

6. 積極應對變化

  • 基本要求------決定標準書等作業的基本,養成遵守的習慣
  • 先觀察------事前收集情報,採取下一步措施
  • 掌握實力------提高技能和擴大實力,提高設備稼動率等

現場的日常工作

1. 現場的質量管理

現場如何確保優良品質呢?避免失誤的5原則:

  • 取消此作業
  • 不要人做
  • 使作業容易化
  • 檢查
  • 降低影響

2. 現場的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最佳方法,就是剔除過度的資源耗用

  • 改進質量:工作過程的質量,合理的5M
  • 提高生產力以降低成本:不斷地改善
  • 降低庫存:流動資金、儲藏、搬運、質量隱患、新產品
  • 縮短生產線:合理的生產線工人
  • 減少機器停機時間
  • 減少空間
  • 現場對總成本降低的作用

3. 交貨期: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4. 現場實際作業應把握的內容

  • 生產作業計劃的合理性、生產計劃與實際困難、計劃調整的影響
  • 人員狀況、員工的技能、缺料設備故障引起的停產、不良品對策及處理
  • 零部件/工裝夾具/生產輔料是否齊全、生產是否正常、工作方法可否改善

5. 現場的基本方法:深入一線、信息暢通、瞭解生產能力、注意員工狀態、時間/動作研究

6. 現場的注意事項:異常處理的制度化、現場教育、解釋、工作職責明確、公正評價員工。

現場管理的實施方法

1. 日常管理的要點

? 重視所有管理項目

今天抓品質,明天弄設備?

? 決定重點管理項目

原則:「不給下個工程或客戶添異常」,決定重點項目;

「應該做怎樣的程度為止」,管理水平的設定。

? 管理的習慣化

量化及明確一些日常工作,管理習慣化。

2. 日常管理的進行方法

? P- D- C- A管理循環

如作業管理,目標為生產計劃的達成、生產率的提高。

  • P(計劃):達成生產
  • D(實施):實行計劃—作業設定
  • C(檢查):檢查目標與實績的差
  • A(行動):採取對策或者改善

3. 現場管理方針

a、生產部的工作口號:

不接受不良,不製造不良,不傳遞不良!

b、品質管理方針:

質量第一,高效準時,客戶滿意,不斷提高。

c、生產管理方針:

創新技術,改進生產工藝;科學管理,強化運作和諧;挖掘潛力,充分調動積極性;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生產效率。

d、管理的要求:

A:已落實崗位責任製為基礎,實行全員責任包乾制。

B: 任務是死的,有條件要執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執行。

C:決定了的事情就是對的,如有疑問,事後再說。

D:必須獎罰分明,且要及時,到位。

4. 自主管理

  • 以給自己做事的心態工作。
  • 自負其責,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自己拿主意。
  • 不推卸責任
  • 以自我為根本,完成工作任務

5. 三檢法

其作用是實現「三個不」。(不接受不良,不製造不良,不傳遞不良)

要實現「雙檢」靠的是自主管理:

  • 灌輸實施「雙檢」的重要性。
  • 不定時的現場抽查
  • 有問題出現時強調「雙檢」關聯雙方的責任。

6. 修理作業

修理作業是指對不良品實施的糾正措施。

  • 要通過修理,舉一反三,提出反饋意見,防止再發生。
  • 埋頭苦幹苦幹,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 修理員是生產部管理者,尤其是組長的搖籃。

修理品的管理:

  • 修理品需經過原檢查工位重檢
  • 對修理品有適當的標識
  • 修理中發現多次修理或有重大隱患應立即報告

7. 執行作業指導書

  • 班組長要熟悉作業指導書,並教會員工;
  • 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作為標準,任何時候作業人員必須遵守。
  •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提出修改意見,待修訂批准後纔可執行。
  • 「5他法」:講給他聽、做給他看、讓他試做、幫他確認、給他表揚

8. 抓住現場的主線

現場的主線是什麼?生產計劃。所有現場人員都圍著它轉,它是焦點,是工作目標是衡量工作結果的標準。

日生產計劃:

計劃的產量就是任務,如完不成時就要承擔責任。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就要申請加班,它也是生產日報表的依據。生產計劃一旦發行就是命令!

9. 產量要心中有數

  • 產量是生產部門只關重要的目標。
  • 生產管理著要做到對產量心中有數就需要掌握和控制好生產線的速度。
  • 決定產量的因素:生產線的運轉速度、機器,設備的機械能力、工程與工藝的穩定性、人員的作業能力、材料的品質。

生產準備

生產準備是新產品從開始試產到批量正常生產的整個過程中,為了確保新產品能夠按計劃順利進行試產、批量生產,保證產品質量,而進行的相關人員培訓、指導書制定、物流調達、設備(含工裝、量具、工具)的準備活動。

現場管理中的生產準備

  1. 生產工藝和資料準備:流程圖,作業指導書,圖紙,QC標準等。
  2. 工裝夾具、工具、輔助材料、勞保用品等的準備。
  3. 設備、儀器、工裝的安裝、調試。
  4. 人員的崗位安排和產能設定。
  5. 現場員工的生產前培訓。
  6. 物料、設備、工藝、資料異常的發現和反饋。

現場確認

現場配置管理表:

也叫生產線配置管理表:它的形式象檢查清單一樣,可以使管理者確認現場的佈置狀態。

指定工位人員,工具用品,儀器,材料的放置區域,作業方法,記錄單等。

現場器具點檢:

時機,範圍,責任者,頻率,方式,內容,記錄,確認。

作業日報的管理

作用:

  1. 交貨期、品質、安全、成本管理等多個項目管理的工具;
  2. 方便與上司和其他部門傳遞情報、交流信息;
  3. 出現各種異常或問題時,作為原因追蹤的資料;
  4. 幫助管理者掌握現場的實際情況。

常見問題:

  1. 內容太多,記錄起來很費時間;
  2. 需思考、回憶、判斷內容太多,很異常,所以馬馬虎虎算了;
  3. 自己不願意寫而讓他人代寫;
  4. 沒有人指導怎麼填,所以隨便填就行了;
  5. 工作日報只是當成資料收集起來,上司也不看,也沒有什麼作用。

作業日報的要求

設計要求:

  1. 必要的事項齊備,項目盡量精簡
  2. 項目順序要符合實際作業或邏輯習慣
  3. 減少描述或數字填寫,用符號或線條代替記入
  4. 採用標準用紙,避免過大或過小,方便存檔

應把握的內容:

  1. 每人的工作日報是否準確
  2. 材料/作業/產品有無異常
  3. 作業效率
  4. 是否達計劃
  5. 生產效率與設備效率
  6. 不良產品及工時損失
  7. 工時現人員配置是否合理
  8. 整體實績情況

作業日報的填寫

  • 需向有關填寫人員說明作業日報的作用;
  • 班組名、作業者名、產品名、批量號等基本內容由現場辦公人員填寫,再發給作業者填寫其他事項,減輕作業者負擔;
  • 生產數量、加工時間只有作業者才清楚,由作業者填寫;
  • 要養成寫完後再度確認的習慣;
  • 管理人員要認真審閱作業日報,及時指出異常點並協助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
  • 現場人員根據日報把握作業的異常趨向,並針對這種趨向實施重點指導。

生產統計方法

內容:產量,投入的資源。生產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生產性。

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及時性)。真實性

各級管理人員的總結:

  • 生產數量
  • 品質,生產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
  • 人員狀態。出勤率,違紀,出差錯
  • 生產事故,損失工時
  • 物料供給狀態。
  • 機器設備問題
  • 技術,工藝問題

現場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和生產系統

製造時間的分析

現場IE

由於製品的設計或規格基準,而導致附加的作業內容

  • 不好的製品設計,妨礙著最經濟的工程利用
  • 標準化的欠缺,妨礙著高標準生產工程的利用
  • 不合適的品質基準,是導致不必要的作業的原因
  • 由於設計問題,引發多餘的物品移動

非能率的製造工程或作業方法,而導致附加的作業內容

  • 錯誤的機械使用
  • 不正確的工程或惡劣條件下的操作
  • 錯誤的工具作用
  • 惡劣的配置,是導致浪費的原因
  • 作業員採用不好的作業方法

管理者的缺陷導致無效時間

  • 多種類的製品在短時間頻繁更換造成休閑時間過多
  • 標準化的欠缺,出現短時間運行造成休閑時間增加
  • 設計變更,使作業者停止或修正,導致無效時間的增加
  • 拙劣的設計下的工作和命令,會導致人和機械的休閑時間過長
  • 拙劣的設計下的原材料不足,會導致人和機械的休閑時間過長
  • 機械設備的故障,給人和機械造成了休閑時間
  • 惡劣狀態下的機械設備,由於廢品和修理增多,導致無效時間增加
  • 惡劣條件下的作業者,由於不得已,休息出現無效時間
  • 事故造成作業停止和缺勤,使得無效時間增多

作業者的制約導致的無效時間

  • 缺勤、遲到、怠工導致無效時間增加
  • 不重視工作的態度,是造成廢品和修理原因,也是導致無效時間的緣由
  • 事故導致作業停止、缺勤,使得無效時間增加

動作研究與分析:18個基本動作

動作經濟原則

  • 能用腳或左手做的事情,決不使用右手
  • 養成兩手同時作業的習慣,並儘可能做到同時開始,同時結束
  • 不要讓兩手同時停下來,空手的情況下要下功夫,使其能做點別的什麼工作
  • 儘可能小範圍運動,與身體的運動量相比,胳膊、手臂、手腕和手指等的動運量逐漸變小且靈活
  • 作業範圍:正常作業範圍(肘為支點)、最大作業範圍(肩關節為支點)
  • 基本動作要素組合數越少越好
  • 將2個以上的工具組合成一個,材料和部品要放置在容易拿取的容器內,為的是減少動作量
  • 長時間手持對象物品時,要利用夾具
  • 要讓動作按一定節奏自動地有序進行
  • 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左右對稱運動,同時不要向同一方向運動。
  • 利用慣性、重力、自然力等,同時儘可能地利用外界力
  • 為了減少疲勞,作業點的高度要調整適當

時間研究

現場生產性管理

勞動生產性指標:

  • 勞動總合指數
  • 作業效率
  • 稼動率
  • 特殊時間率
  • 間接時間率
  • 勞動生產性
  • 價值的勞動生產性

設備及原材料生產性指標:

  • 設備生產性
  • 每一臺設備的生產量
  • 設備使用率
  • 故障率
  • 原材料生產性

其他指標:

  • 能量生產性
  • 不良品率
  • 計劃指數(計劃達成率)

目標管理與管理項目

目標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必須要達成的成果.

目標必須明確規定:做什麼,時限、數量等內容

什麼是目標管理?

  • 為達目標,總是以目標為目的開展工作
  • 一邊確認現狀是否符合目標要求,一邊開展工作
  • 對工作結果是否符合目標要求進行評價或反省,以利於達成下個目標時借鑒

目標管理的目的:對組織、對管理者、對員工

常用管理項目:效率(P)、品質(Q)、交期(D)、設備(E)

管理項目與目標管理的關係:決定開展某項工作—決定管理項目—現狀分析—明確問題點—提出達成的目標

抓住重點 : 80/20法則,重要的少數。如何判斷重要的少數:

  • 影響後工序工作的事務;
  • 有牽連影響的跨部門工作;
  • 影響指標指數的事務;
  • 上司特彆強調的方面;
  • 員工、下屬關注的工作等。

思考:你的工作中重要的少數是什麼?

標準與標準化

管理標準:管理規章、人事規則、政策、工作說明書、會計制度

作業標準:員工實踐QCD所應執行的工作方式

標準的幾個特徵:

  • 代表最好、最容易與最安全的工作方法
  • 提供一個保存技巧和專業技術的最佳方法
  • 衡量績效的基準和依據
  • 表現出因果之間的關係
  • 提供維持及改善的基礎
  • 作為目標及訓練的依據和目的
  • 現場工作檢查和判斷的依據
  • 防止問題發生及變異最小化的方法

根據作用對象不同,標準的分類:

根據生產要素,標準的分類:

標準的執行

? 標準是最高的作業指示:付諸實施,高於任何人的口頭指示。

? 班組長現場指導,跟蹤確認:糾正,毫不留情。

? 宣傳揭示:將標準放置顯眼的地方。

? 發現標準有問題時:

  • 將你的想法立即報告你的上級
  • 確定你的提議的確是一個好方法後,改訂標準
  • 根據改訂的標準改變你的操作方法
  • 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 不斷完善

? 定期檢討修正:

  • 標準內容難以理解、定義的任務難以執行、產品品質水平有變
  • 5M1E有改變時,法律法規有變時,上層標準(ISO、GB等)有變

? 向新的作業標準挑戰

問題的把握與改善

問題意識

否定現狀的精神(意識到不能維持現狀)

  • 使自己陷入困境,為之煩惱的,覺得有疑問的事情
  • 有浪費、勉強和不合理
  • 故障、投訴、索賠事件

更高的追求(想做得更好)

  • 理想、展望、憧憬
  • 使命感、責任感
  • 成就感、正義感

問題種類

  • 人員問題還是工作問題
  • 組織問題還是目標問題
  • 當前問題還是將來問題
  • 內部問題還是對外問題
  • 表象問題還是本質問題

問題發現表

解決問題的步驟:

  1. 問題的明確化
  2. 問題現狀的把握
  3. 目標設定
  4. 界定問題發生原因
  5. 原因分析、證據調查
  6. 針對原因的對策
  7. 對策的可行性分析
  8. 對策的實施
  9. 效果的掌握
  10. 標準化

有效對策與無效對策

改善的十二種方法

  1. 排除
  2. 正與反
  3. 正常與例外
  4. 定數與變數
  5. 轉化和適應
  6. 集中和分散
  7. 增加和刪減
  8. 擴大和縮小
  9. 並列和串列
  10. 改變順序
  11. 互補和代替
  12. 差異和共性

P、D、C、A

PDCA循環法 (戴明環)

PDCA循環的細化

P:確定目標、現狀分析、確定計劃、結果評定標準

D:實施計劃、實施準備、實施組織、異常處理

C:比較、積累信息

A:分析、反饋、確定下一循環起點

PDCA循環的工作步驟和內容

如何打造靚麗的現場

  1. 現場亮麗意味著檔次高。
  2. 現場佈局
  3. 做好5S管理
  4. 現場裝飾和標語
  5. 現場秩序與標識
  6. 現場空氣要清新
  7. 亮麗的現場需要大家維護

5S管理

5S基本概念:整理 (seiri)、整頓 (seiton)、清掃 (seiso)、清潔 (seiketsu)、素養 (shisuke)

整理:區別需要與不需要,不需要的堅決不要。

整頓:需要的物品排成有序狀態。

  • 滿足生產工藝流程,人體保健,流徑短而清晰;
  • 人的勞動強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
  • 使搬運、裝卸的次數少。

清掃:設備點檢、維修維護相結合,杜絕新的污染源。

整理的過程:

整頓過程:

區域規劃:作業區、通道區、存放區

標示:

  • 區域標示:定置線——定置圖
  • 物件標示:設計放置的場所;
  • 標出放置的場所;
  • 物件上應有明顯的標示。

清掃

清掃——全面性的機器設備預防保養

清潔的意義

  • 維持清掃的成果,使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區域、機器設備保持在乾淨、無污垢的狀態。
  • 設法撲滅污染源,開動腦子將污染降到最小。

素養的養成

常聽人說:「我們不是沒有規定,而是規定了沒有人執行。」

樹立新的觀念:

  • 惟有素養的養成,才能奠定管理的根基;
  • 惟有素養的養成,才能形成共同的管理語言;

晨會制

晨會是指利用上班前的5—10分鐘時間,全體員工集合一起,互相問候,交流信息和安排工作的一種管理方式。

為何開晨會

有必要開晨會嗎?浪費時間?貼告示就行?時間短,什麼也說不清?開會的時間可以多做幾個產品?

晨會是人員點到、活動發表、作業指導、生產總結、喚起注意、培訓教育、信息交流的場所;

有利於團隊精神建設;能產生良好精神面貌;培養全員文明禮貌;提高幹部自身水平;提高工作佈置效率;養成遵守規定的習慣

思考:晨會怎麼開?

晨會的內容提示:

發出號令,集合人員;

人員報數點到(通過報數聲音確認人員精神狀態);

總結昨天的工作;

傳達今天的生產計劃和基本活動,說明注意事項;

公司指示事項的傳達;

人員工作幹勁的鼓舞;

宣佈作業的開始

尤其是班組內有輪班或上班時間不一時,就特別要把晨會事項

傳達到下一班組。

聲明:本文來源首席質量官,轉載請標明來源。頭圖來源於:pixabay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