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40年來出版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著作,成為我國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版陣地。  資料圖片

  推動中國學術「走出去」是近年來中國社科出版社的工作重點之一,圖為各語種相關作品。  資料圖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成立40周年。40年來,這家與改革開放同步的出版機構不忘初心,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繁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為改革開放鼓與呼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可喜景象證明了這個論斷的真理性。作為一家學術出版機構,成立於1978年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改革開放同行,用2萬餘種圖書見證並記錄著時代風雲與社會變革。40年深耕細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重要出版陣地、哲學社會科學出版重鎮、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其他國家高端智庫成果的發布平台、中國學術「走出去」的主力軍。「傳文明薪火、發時代先聲,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說。

  1978年6月,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成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應運而生。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拂中華大地的時刻,這家初出茅廬的出版社集中出版了中國最負盛名的一批學術大師經由一段時間的沉寂而後厚積薄發的名作,如顧准《希臘城邦制度》、于光遠《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錢鍾書《石語》、季羨林《中印文化交流史》、費孝通《中國紳士》、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呂叔湘文集、顧頡剛文集……在那個歷史轉折期,這批作品成為無數知識分子和普通讀者吸收新知、啟迪思想的養料,動輒數十萬冊的銷量造就了中國學術出版在新時期第一個繁榮期。「這批作者層次很高,奠定了我們社學術出版的基礎,也奠定了我們社在全國出版界的學術地位。」趙劍英說。中華優秀文明成果在這個哲學社會科學專業傳播平台上繼往開來,續寫新的篇章。

  有趣的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書是《提高生產率》,這本定價0.2元的小書在1978年9月第一次發行時就達到了10萬冊。「從這些書的發行量里也不難看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渴望了解世界、渴望發展生產力的迫切願望。我們社的圖書恰好滿足了這樣的時代要求。」中國社科出版社營銷中心主任王斌說。

  從那時起,用高質量的學術出版發時代先聲就成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特色。肇始於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在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高度重視,兩卷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討論集》收集整理了真理標準大討論中的重要理論文章,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鼓與呼。

  20世紀90年代,在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時,社科出版社出版了劉國光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模式研究》,深入探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的理論支撐。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日益引起國際重視,社科出版社推出了蔡昉的《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引起國內外的廣泛討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版陣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陣地,匯聚著一大批學有專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這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出版資源。從建社初期的《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學思想研究》《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到後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的演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一大批學術質量上乘的理論研究著作,在贏得諸如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的同時,也為普及和推廣馬克思主義作出了貢獻。

  擅長圍繞時代主題出版圖書是中國社科出版社的另一個「看家本領」。歷時10年、匯聚300多位專家、總字數達1900萬字的「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叢書,被譽為「國內唯一系統完整地展現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發展史的大型叢書」,「是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其中一些著作是對學科創建具有創新性開拓意義,如馬大正的《當代中國邊疆研究(1949—2014)》,是新時期我國第一部從學術史的視角認識中國邊疆研究的權威著作。甲骨學、敦煌學、簡帛學並稱近世「三大顯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考古和研究的深入,「三大顯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叢書」中的《新中國甲骨學六十年(1949—2009)》《當代中國簡帛學研究(1949—2009)》《當代中國敦煌學研究》(即將出版)對於傳統文史學科構建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叢書」中的《當代中國經濟學理論研究(1949—2009)》被譽為樹立中國經濟學話語權的大作,作者張卓元是歷史的記錄者,也是親歷者。他從20世紀50年代起,親身經歷了中國經濟的探索過程。作者認真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界許多艱辛論證、理論爭鳴、思想碰撞。2012年由《當代中國經濟學理論研究(1949—2009)》而補充修訂的《新中國經濟學史綱(1949—2011)》獲得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成為中國經濟學學術史上的經典。

  推動中國學術走向世界

  推動中國學術「走出去」、擴大中國學術出版的國際影響力,是中國社科出版社的另一項重點工作。近年來,圍繞改革開放、中國道路、中國發展和中國當前改革問題,社科出版社組織策划了一批有助於海外讀者了解研究當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著作。如「理解中國」叢書,2014年該叢書推出以來,中文版已出版15種。《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中國社會巨變和治理》《中國的民主道路》《中國的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在海外引發強烈反響。其中,《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英文電子版在斯普林格資料庫上線半年點擊量為2880次(國外學術類電子書的點擊量一般是1600次/年)。該叢書的英文、韓文、日文、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版已陸續出版。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教授艾詩表示,西方學術界對中國的關注不僅停留在經濟層面,而且正在慢慢擴展至更多領域,「理解中國」叢書以專家知識與有益視角幫助海外讀者理解中國。

  「中國制度」叢書已出版有《中國政治制度》《中國法律制度》《中國基本經濟制度》《中國基本分配製度》《中國基本社會保險制度》等。趙劍英說:「這套叢書旨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淵源、實踐基礎、基本內容、內在邏輯、特點和優勢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有關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從我對國外的了解看,迄今為止,國外很多人並不了解中國治理和制度體系。將中國制度體系梳理清楚,這不僅是學術界、理論界的重要任務,也是出版界的重要職責。」趙劍英認為,把「主題出版」「精品出版」與「走出去」出版三者統一起來是一條成功的路子,「只有三者統一起來,才會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

  主題重大、質量上乘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圖書在國內外贏得了高度讚譽。2017年底南京大學發布的「中文學術圖書引文索引」顯示,在全國580多家出版社中,在影響力評價涉及的21個學科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有12個學科位居前三強,綜合學術影響力全國最高。另據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圖書入藏海外圖書館數量最多,近年達1800餘種,海外影響力位居第一。

  習近平總書記說:「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展望未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出版前景光明。「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專業化、精品化、數字化、國際化、大眾化的戰略,為繁榮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做出我們的貢獻。」趙劍英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