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d3fd1f4134970a20ab809b95cad1c8a6865dad  

片名:《李娃》(Dolly Lee1970
导演:廖祥雄
编剧:刘艺
演员:江明、紫茵、魏苏、傅碧辉
电影介绍:
叙述唐代江南才子郑元和与京师风尘奇女子李娃之间曲折感人的遭遇。

*          *          *

嗯,DVD外壳介绍就只有这么一句话。

我已经很久没介绍电影了,连写个影展观后小感都发懒,为什么今天要特地来讲一部将近四十五年前、中影拍的而且也不红的片子?真要说个原因,那也只有五个字可以形容:

时代的眼泪

会看这部片实在是有我不得已再不得已的理由。话说敝人不才,总算也成了大学讲师,讲的是古典小说。唐传奇讲了〈李娃传〉,总觉得应该要找个什么影片搭配小说来看。原以为国光有出《新绣襦记》,但查了才发现没出,况且叫十八岁的小孩(对我而言,他们的年纪是小孩)看京剧,应该会死光光,更不用说去找昆曲选段。黄香莲的歌仔戏《郑元和与李亚仙》全长多达155分钟,公视还要拆成三天播,这么长我也不考虑上课放。最后看到中影拍了一部,而且才90分钟,可以在两小时内看完又让学生讨论,于是就花了五十元在博客来买了一片。

我自己先预看时觉得,这片毕竟很有年代了,娱乐性实在很低,几乎都是棚内搭景,或许放的时候台下会死一片。结果某些地方还挺有笑点,而那些笑点大抵上都是「时代的眼泪」。片名的英译也怪怪的,Dolly Lee,李娃娃?多丽李?一开始就惹得大伙窃窃私语。之后谈情说爱的对话,也充满四、五十年前的情调,「我想每天早上看妳化妆,晚上看妳卸妆」,这一辈的小孩不会这样谈情说爱了。到了后面,郑元和看著李亚仙那双美目而不想读书,直说任何金钱名利都比不上她的美目,一时之间还颇有笑点,没想到下一幕李亚仙跑回房间拿发簪戳眼睛,那画面顿时变成惊悚片,全场不少人倒抽了一口气。

对古典小说流变有些研究的人都知道,李亚仙刺眼一事是出自明传奇《绣襦记》中「剔目劝学」的桥段,但是这部片的片头中打著是改编自高阳的小说。后来我比对了《绣襦记》与高阳的《李娃》,原来这部电影是结合了两个著作而成的。高阳的著作是依据白行简原作改编,但是男主角改名叫郑徽,且李娃最后选择功成身退,中间并没有「剔目劝学」,而电影中倒有不少台词确实是高阳小说所写,且其中仆人「贾兴」(字幕打为「甲仙」)、张二宝、魏仙客都是高阳所创。而郑元和、李亚仙之名,实出於戏曲,损友「乐相公」(字幕为「岳相公」)、剔目劝学、喜剧收场,也是《绣襦记》所创。因此片头只说是高阳原著,并不确切。

时代的眼泪之二是,因为当时民风的关系,或者顾及观众好恶,有些剧情做了更动。李娃身为娼妓,在风尘中打滚已久,却坚持卖艺不卖身;郑元和住进了「李家」(实为妓院),但李娃无论如何是不与他同寝的,非得等他功成名就才行;郑元和被设计赶出李家之后,被道观带去唱迎神歌。读过〈李娃传〉的文本都可以很清楚认知到,李娃一出场就充满了老练世故的风情,她待郑生完全就是待客而已,甚至很投入的以假借求子嗣之名赶走郑生;郑生去了凶肆后,大唱挽歌,观众还听得痛哭流涕。不过,民风保守的年代,男女主角婚前应该要清清白白的,导致李娃也与郑生始终以礼相待。而一般观众恐怕怎么想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唐代会把这么触楣头的死人歌光明正大搬到京城大街上演唱,公然举办「殡仪馆好声音」之类的活动,或许因此才改编成吉祥的迎神歌唱大赛。但如此一改,〈李娃传〉的故事,完全走味。

时代的眼泪之三是,男女主角人选实在与原著形象有差。这不能怪演员,那真的是时代的演泪。让小朋友讨论的时候,得出「男主角不帅」与「女主角不艳丽」的结果。女主角不艳丽,那得归咎于剧本的人设,将李娃改编为清纯又纯情的少女。男主角不帅,那就真的是各个年代审美观的问题了,想当年江明可是一线的小生演员啊,怎么说也算是六、七零年代的帅哥吧?

小朋友听到江明是那年头的帅哥,一脸痛苦的表示:「啊啊啊~~不要说了,不要再说了!!!

倒是我那年且六十的老板,听说江明是男主角,表示在他们那年代,江明就是斯文小生的代表人物,所以会让他演郑元和实在不意外。而傅碧辉演李姥姥,也是个十分正常的选角。

至于李娃,小朋友认为该找谁演呢?有人说,Angelababy,或者范冰冰吧。看来李娃的条件应该得够艳丽才行,希望以后能有人考虑重拍一下李娃传。

*          *          *

来聊聊这部片的其他小事吧。

因为这部片的女主角紫茵,对我而言名不见经传,于是就查了一下几十年的新闻,连带也研究了一下其他演员与电影本身的相关讯息。原来打从1965年,中影就准备要拍李娃传的故事,到了1966年,连男主角都定好是江明,编剧是刘艺,改编的是高阳小说(男主角就名叫郑徽),而导演是李行,女主角是唐宝云。到了1966年底,导演改为张曾泽,女主角改为王复蓉。到1969年说要开拍,导演变成周旭江,女主角变成白兰。不久又说要跟邵氏合拍,女主角要换成邵氏派来的李菁。过了一个多月,说希望唐宝云回来当女主角,而男主角要改成邵氏的男星高远。一直到1970年中才正式开拍,这一拖就是五年。

这部卡司一波三折的片看来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新闻完全不提何时上档,开拍新闻终于出现后,下一次有相关新闻,竟是1971年八月,魏苏(魏龙豪)抱怨片酬越拍越低,拍《李娃》时片酬仅三万。那么片子到底好不好呢?完全没有评论可言,也没有太多新闻好说。于是,除了1985年在电视台上播过一次外,这部电影似乎就淹没在电影史的洪流之中了。

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讲到紫茵小姐的来历,原来她是来自梨山的泰雅族小姑娘,少女时期跟随紫薇学习唱歌,十六岁时进了中影拍电影。当她拍《李娃》的时候,才年方十七而已,无怪乎这李娃实在是过度清纯且天真无邪,因为连女主角本人,恐怕都还没有太多社会历练,又怎能强求她呈现出小说中那样世故的李娃形象呢?

相对于十七岁的清纯美少女,饰演郑元和的江明其实当时应该已经年届三十了,论年纪与紫茵差了一轮有余,无怪乎配对看起来有些不对劲。如果女主角是当初传闻的唐宝云(二十六岁)、王复蓉(二十七岁)、白兰(三十二岁)、李菁(二十二岁),或许看起会好一些。至于为什么女主角一波三折,个人猜想,先是唐宝云嫁到美国去,一度息影;王复蓉当时跟陶大伟私奔,后来也去美国生小孩了;白兰在1970年拍了一堆片子之后就结婚息影了;李菁则可能是中影最后仍没跟邵氏合作而破局。最后兜了半天,就安排了刚出道的紫茵小姐来演这部片。

紫茵没拍几年戏,就转行去当歌星了。不过也不能说是转行,因为她本来就是跟著歌后紫薇学习的「紫家班」成员。到了八零年代以后也结婚退出演艺圈了,直到前几年偶尔出现在歌唱节目、原住民电视台节目。她在息影之前也为妹妹出道铺路,不过妹妹在演艺圈没有待很久,后来也离开演艺圈,之后竟然成为声乐家。

回到《李娃》这部片,还有几个可以提一提的演员。饰演郑父的魏苏,就是台湾鼎鼎有名的相声大师魏龙豪,他早年给中影拍了不少片子,结果酬劳越给越低,让他一怒之下就解约不干了。在那年头,电影公司、电视台都有专属的基本演员,在合约期间是不能乱跳槽的,所以这种艺人闹解约都算是新闻。

饰演损友乐公子的雷焕璇,原来竟是来自港澳的足球选手,1964年还曾经代表台湾参加奥运(对!台湾以前竟然踢足球踢到可以出国参加奥运!足球元年根本是八百年前的事啦!)此君边踢足球边拍电影,先在香港出道,后来在台湾跟中影签了约,也是拍到1970年就结束演艺事业了。不过这么个体魄强健的人才,竟然在《李娃》里演一个卷款潜逃的酒肉朋友,真是太可惜了。

有一位不是主角但也可以拿来一说的,或许可能也是全剧中唯一一个目前还有作品问世的演员,就是素珠阿姨(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都要叫她素珠阿嬷了)。素珠在《李娃》当中,扮演那位和李姥姥同谋设计赶走郑生的刘三姨,戏份不重。不过可以看到还很年轻的素珠阿姨穿古装现身,也算是一项收获吧。

*          *          *

除此之外,学生评这部片还有两大缺失,一是拖台钱,二是转太快。这两件事一点也不冲突,因为剧情往往在不重要的地方(如李娃歌舞、谈情说爱等)讲太久,而文本最重要的几段(如郑父训子、迎娶李娃等)草草结束。其实,这部片如果能完整按照高阳的原著呈现,应该会更好才是。可惜如果真要这么演,少说也得拍成十集连续剧才行。

想当年公视也拍过《李娃传》连续剧,饰演李娃的是堂娜,郑生则是李志希。当时年纪小,还不懂看这些电视剧(而且可能家人也没看),直到现在想看,却怎么也找不了,可惜。希望有人能够再把李娃的故事拿出来翻拍,拍出属于新世纪的《李娃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