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捷運站看到《披薩的滋味》2015/12/31上院線的燈箱廣告  纔想到忘了在自己的部落格為這部印度電影留下點心得與文字。
披薩滋味01.JPG 
我們總是對不熟悉的國度、文化有著很多的誤解與偏見,看電影是瞭解這個世界最簡便的方法了。
這是一部純「南印」電影,導演M. 曼尼坎丹 (M. MANIKANDAN)來自印度南部泰米爾省,故事也在南印度首府清奈,電影裡的故事也發生在南印度,演員也講著南印度的坦米爾語(Tamil),並非大家直覺想到的寶萊塢(Bollywood)電影,完全沒有豪華歌舞片段、也沒有跳廣場舞的男女主角(誤),而且是一部以兒童為主角的電影,參加多項國際影展的電影,且獲得2015 印度國家電影獎最佳兒童影片等。(印度很大,北印、南印大種族、文化、語言都有很多的不同喔!)
披薩滋味02.jpg 
剛剛有提到一般大眾對於印度的印象,是的,撇除寶萊塢(Bollywood)電影裡的多數的奢華感,若要探究印度社會,「貧民窟」仍是很多故事的出發點;「披薩的滋味」描述一對「烏鴉蛋小兄弟」(這也是英文片名為烏鴉的原因),因為父親坐牢,家裡沒錢輟學在家,平日靠撿運煤火車掉落的煤炭賣錢,貼補家用;某次他們看到大明星來到新開的連鎖披薩店剪綵,被亮麗可口的披薩影像吸引,想喫又買不起,而產生的故事。(印度貧富差距極大,即便在南印首都清奈,仍存在著貧民窟)

既然為貧民窟的故事,電影就在清奈的貧民窟拍攝,電影的開頭,透過鏡頭, 貧民窟的生活環境赤裸的呈現,衛生環境極差且極度狹窄的空間,老實說,畫面會讓人有一種不舒服的嫌惡感,但,這就是真實!兩位小演員也是生活在貧民窟的”素人小孩”,導演訓練三個月後,用情境的方式教戲與拍攝,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最真誠的情緒反應以彰顯這故事該有的張力;如果貧窮環境是晦暗汙濁,那麼小孩的童真與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就是一種溫暖明亮,整部電影就在這樣的衝突中呈現「最真實印度電影」。


最後一提,「披薩的滋味」好嗎?或許真的遠不及小兄弟阿嬤做的印度烤餅好喫,因為看完電影之後,我馬上衝去喫印度烤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