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宇航,文徵明和董其昌,就書法來說,文徵明運筆穩健,在我看來,僅次於趙吳興,被傳日書一萬,足見其穩固的紮實基礎。

如看史評,文徵明不是聰明人,對書畫的領悟能力絕對沒有董其昌高明,文徵明二十多歲的書作,個人感覺是比不上董其昌二十多歲的。

此二人都有一個共同經歷,一開始都是字很差,被別人打擊打擊,就發奮圖強,成一代名家。

文徵明和趙孟頫是一樣的,對於書法,以精熟入微。

董其昌以手生出變。

若論章法,墨色,用鋒。董其昌是集大成者,完勝文徵明。

但是論精熟,論心境,文徵明和趙孟頫一樣,是一座大山,董其昌是超越不過的。

如果寫過文徵明都應該知道,文徵明相同的字,幾乎字形不變,筆法稍有出入。

董其昌則是筆法幾乎不變,字形隨意生髮。

一個「內」變,一個「外」變。

董其昌最得意是小楷,我敢保證一點,在求質量還求速度的情況下,文徵明是穩穩噹噹甩董其昌八條街的。

董其昌寫完一篇文章,文徵明可以寫完兩篇。

當然這是對比速度。

董對小楷自負不是沒有道理,在用筆變化上,勝文徵明,董寫小楷一筆可能有三兩個動作,文徵明和趙吳興一樣,工整至上,一個動作完事。

論水平在我看來是需要看篇幅的。

短篇幅,董其昌勝。

長篇,文徵明碾壓。

有一句話不得不說,董其昌小楷題跋,幾乎鮮有人及,個個都是精品。

幾乎都是幾十個字的內容。

文徵明小楷題跋不適合豎幅,只能貼一張方塊紙。

這跟他本身的小楷風格有關係。

行數少沒氣韻,只有行多,看著才高明。

董其昌1555年出生,

文徵明1559年去世。

借用一句,現代「高齡大書法家們」們都愛說的幾句話「我用毛筆的年數,比你活的都長」

難道說,對比文徵明和董其昌,不用看水平,直接說一句「我文衡山名滿天下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老子小楷天下無敵的時候,你剛會玩泥巴」

這樣能出結果嗎?

不要對比

因為根本沒啥必要。

喜歡誰就是誰,我兩個都喜歡,難割難捨。

我是宇航

都曾是名震天下的人,誰比誰更差呢?


文徵明以小楷見長,董其昌以行草稱善。二人同屬王羲之一脈書風。實力在伯仲之間。

文徵明幼年性遲,八九歲時話還說不清幾句。大家都以為他癡愚。其父獨以為異。對眾人說:」我兒幸晚成,無害也。」及長,就讀於私塾。穎慧漸漸萌發。潛心學習詩文。日書及萬。與徐禎卿,祝允明,唐伯虎號稱吳中四才子。詩文書畫,無所不精。有四絕才子之美譽。其書法風格秀朗,清勁靈動。娟秀可人。刊刻有著名的停雲館法帖。收錄晉唐宋元諸名家書作。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書法學習資料

董其昌,其書風飄逸空靈,筆畫圓勁秀逸,用筆老辣古樸。萬曆年間進士,因其文、書俱佳,被選為庶吉士。供職於翰林院。為晚明時期書法的收關人物。刊刻有著名的戲鴻堂法帖,收集了魏晉時期諸名家法書。

在這些一流的書法家中,完全沒有必要去給他們分出高低。我們應該做的,是從他們身上汲取他們留傳下來的養份。從他們的作品找到通往書法殿堂的鑰匙,從而充實自己,為己所用。要分他們的高低,是收藏家們拍賣才幹的事。於學習書法的人一點幫助都沒有


在書法史上,以元代為分界點,一線大師在元以前,元明清以來,二王帖系,趙董齊名並列,可臻一線。

趙董之次一等,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王寵,劉墉,王文治,黃道周諸家。

董其昌被譽為"二王帖系最後一位大師",並非無因。關於這一點,要結合曆代書論,以及二王以來各代書風變遷,才能深刻理解。

我藏的一件民初對聯,局部拍照,湯塤伯書。其深受董其昌影響。知者自識。

趙熟董生,趙妍董淡,各有千秋。文徵明熟不及趙,晚年大字近黃山谷,亦不及黃。文與董比,境界顯然不及也。

另外,董氏在繪畫史中,亦一代宗師。


文徵明在民間有著極大影響,在文學家的演繹下,他和唐伯虎、祝枝山的故事膾炙人口。但論書法,他的水平和影響還是不及董其昌。

董其昌和趙孟頫一樣,是二王脈系的傑出書法家。他是帖學的代表,其淡遠俊秀的書風特徵,為後學樹立了自然、灑脫、超逸的楷模,他對後世書法的影響極大。

文徵明的行、草書取法黃山谷,振拔挺勁有餘而從容爾雅稍差,筆力剛勁,有陽剛之氣,但因未沖和而近猛。他和祝枝山都是這個缺憾。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文徵明的書法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具有晉唐書法的風致。溫文儒雅。穩健持重。 董其昌的書法用筆輕淡、結體內斂、章法虛空,喜用淡墨。體現了其對平淡天真的美學追求。在書法上,兩人各有特點,各有追求,不能論誰高誰低。


學書法好比打基本功,首先最重要的是練好筆法,從這個角度來說,最好的學趙孟頫,其次筆法我認為董比文的要好,所以可以先學董,文徵明的字體結構更大氣,所以筆法的基本功達到一定水準以後可以學文徵明,切勿單純的以審美喜好單純的評價孰優孰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