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無聲處聽驚雷!今日,東莞市公安局發佈公告稱,已對“團貸網”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立案偵查,並依法對“團貸網”實際控制人唐某、張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拘留,目前案件正在依法偵辦中。

據悉,昨晚就有大批特警出現在團貸網總部所在的東莞衆創金融街,今日一早,由團貸網實控人唐軍掌控的上市公司派生科技發佈停牌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唐軍、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林、董事餘軍、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祕書晉海曼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千億網貸平臺團貸網爆雷

該來的還是來了。千億網貸平臺團貸網被正式立案偵查,因涉嫌非法集資,公司實際控制人唐軍、以及衆高管張林、餘軍等人已被採取強制措施。

東莞市公安局表示,將依法加大偵辦力度,加快追贓挽損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請投資人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反映情況和訴求,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投資人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登記:

方式一:到戶籍所在地或實際居住地公安機關報案

方式二:登陸“公安部非法集資案件投資人信息登記平臺”進行網上登記

方式三:將報案材料郵寄至東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團貸網”專案組,並註明“團貸網平臺報案材料”(收件地址: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東南路3號東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

團貸網2月份運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公司累計註冊用戶人數逾830萬人,撮合融資總額1308億元,撮合融資總筆數254萬筆。而在逾期及關聯關係借款餘額這塊,公司數據存在明顯異常,其中逾期金額(按照合同約定、出借人到期未收到本金和利息的金額總和)爲零,逾期筆數爲零,逾期90天以上金額以及逾期90天以上借款筆數均爲零,且關聯關係借款餘額、借款筆數均顯示零。

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 3月27日,公司當天成交金額就有1.4億元,累計待還餘額94.89億元,公司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9.19%,平均借款期限約2個月。從借款期限來看,公司理財產品以短期理財爲主。

根據網貸之家深度數據顯示,團貸網投資前十的客戶,最大金額爲1178.2萬元,平均投資期限27.24個月,排名第十的投資人金額爲403.33萬元,平均借款期限23.39月。

公開資料顯示,團貸網上線於2012年,是業內規模較大的P2P平臺,運營主體東莞團貸網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運營主體曾多次變更),法定代表人唐軍,大股東爲北京派生科技有限公司。

團貸網表面合規下,涉嫌染指“現金貸”生意

雖說政策明令禁止互金平臺做“現金貸”,但政策背後是披着各種馬甲外套繼續“現金貸”生意。

據自媒體P2P出借人聯盟調查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9月份開始團貸網數據明顯異常。2018年9月,團貸網借貸餘額筆數從8月份的20.24萬筆翻倍達到42.28萬筆,淨增22.04萬筆,增幅108.9%。同期,借貸餘額從8月的135.27億元增長到168.95億元,增幅僅爲24.9%,這個數據說明,在交易筆數猛增的同時借貸餘額並沒有出現同比例增長,也即每筆交易金額在大幅度縮減。再來看累計代償筆數從8月份的3725筆增長到18.04萬筆,淨增17.67萬筆,增幅高達4743.25%,因爲當底層資產逾期的時候,就需要平臺或者第三方來兜底代償還給投資人,因此代償猛增就意味着公司逾期率猛增,兜底風險加大。

業內資深人士陳雄向時報君分析,底層資產逾期之後,如果平臺不代償,投資人就收不到回款,必然影響投資人信心,因此平臺通常會代借款人還款給投資人,從投資人角度來看,回款是正常的,也感覺不到底層資產逾期的情況。底層逾期越多,代償就越多,兩者是相對應的,也可以說是對等的,數據應該要一致,有多少逾期就有多少代償。

另一個數據也能驗證上述觀點,2018年9月團貸網網站猛增很多小額標的,當時團貸網打着開發小額分散、普惠金融旗號符合監管規定,但實際上呢?

數據顯示,2018年8月之前,團貸網筆均代償金額都在30萬上下,而9月份呈現斷崖式分化,筆均代償金額下降爲1.28萬,毫無疑問,新增的借款項目都是小額。

9月份突然加大小額資產上線,當月就出現了大量的代償,這說明還款期限小於1個月,小金額、期限短,且逾期率高,高風險一定伴隨高收益,這與“現金貸”特徵非常相似。

就在3月23日,團貸網300名大戶在東莞旗峯山鉑爾曼酒店開了一場會。唐軍親自發言,明確表態會壓縮P2P業務,轉型線下,唐軍提及這次規劃大變主要內容是:壓縮線上的P2P業務,轉型線下。降低線上規模的原因是監管要求“三降”,以後團貸的發展重點是線下的私募和金交所產品。

派生科技緊急停牌 表示上市公司已剝離互金業務

受該事件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派生科技(300176)今日午間連發數條公告,股票臨時停牌,擬於今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也不得不推遲舉行。從公告來看,此次事件對派生科技的影響有:

1. 派生科技實控人唐軍、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林、董事餘軍、副總經理兼董祕晉海曼女士,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2. 因公司相關人員被採取強制措施無法正常出席業績說明會,特推遲舉行原定於今天(28日)下午的“ 2018 年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具體舉行時間待定。

3. 公司於 2018 年底出售鴻特普惠和鴻特信息後,已經完全剝離了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公司今後將聚焦科技實業。

就在昨日晚間,派生科技剛剛公佈2018年業績報告、分配預案及2019年業績預告,分配預案擬10送5轉1派1.25元。財務數據顯示,派生信息2018年營收34.4億元,同比增17.19%;淨利潤3.7億元,同比減少24.74%;扣非淨利潤3.4億元,同比減少29.1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2.4億元,同比大幅減少75.87%。通過出售兩家子公司鴻特普惠和鴻特信息諮詢,確認投資收益3581.62萬元,影響稅後淨利潤增加2,584.93萬元。

此外,公司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盈利2500萬到4500萬元之間,較上年同期的2.22億元下降79.5%到88.7%。

“派生科技”是A股市場的陌生名號,使用的時間只有一個月多。今年2月25日,原“鴻特科技”將證券簡稱變更爲“派生科技”。更名後的派生科技,股價一路上揚,3月份以來,從38.65元一路飆升至60.17元,最大漲幅逾55%。最新市值超過200億元。

2017年10月,肇慶的上市公司鴻特精密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萬和集團,與團貸網時空房派生集團達成合作。派生集團將北京派生100%股權轉讓給萬和集團,同時還將團貸網商標、平臺授權給萬和集團使用,作爲交換,派生集團將持有萬和集團14.8%的股權,成爲萬和集團重要的股東。

有業內人士表示,派生集團和萬和集團的挪騰模式,其目的可能是爲了規避創業板不可借殼的限制條令,通過這種方式曲線借殼。換股合作達成後,派生科技的高管很快入駐上市公司。2017年12月,同爲派生集團創始人的張林被選舉爲鴻特精密董事長,一併被選舉的還有副總經理葉衍偉、晉海曼,這三人都是派生集團的核心管理團隊成員。張林、晉海曼此次均被公安機關採取了強制措施。

2019年1月17日晚間,鴻特科技公告,派生集團子公司派生實業,擬向碩博投資增資25億元,進而取得碩博投資62.5%的股權,碩博投資是鴻特科技的直接控股股東。完成上述增資後,鴻特科技的間接控股股東將變更爲派生實業,實控人將變更爲唐軍。

派生科技:轉型環保智造領域還有戲嗎

唐軍的朋友圈內容顯示,就在26日,唐軍還轉發了一條“南昌市長劉建洋主持召開垃圾分類會議 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獲認可”的朋友圈。但次日就去公安機關投案,也是相當魔幻了。

21日,唐軍還曾對近日的網紅流浪漢事件進行了點評:炒作而已,博學孤風自賞沒用的!還得拿實實在在的社會貢獻來體現自我博學多才的價值才行。

唐軍在評論中說到:我5歲我母親生完我妹妹就帶我撿垃圾每天,賣的錢買菜零花補貼家用,父親工廠上班。9歲後不撿垃圾了,全家人開始收廢品了踩單車收!這太正常不過了吧,撿垃圾生活照樣能過好,幹嘛非要把自己搞得髒兮兮的全社會炒作呢?

童年撿垃圾的經歷,曾被唐軍反覆提及,並促使他創立了小黃狗。“因爲家庭收入不好,有一次大概在我九歲時,媽媽就帶着我,下了班就去工地撿廢鐵、釘子、螺絲釘。我們走了幾個巷子去收,收到最後袋子都提不動了,那天賺了30多塊錢,覺得很靠譜。第二天我爸就買了一杆秤和一輛自行車,開始辭職收廢品。”

從其朋友圈所發的內容來看,主要集中在宣傳“小黃狗”的業務上。

2019年1月,鴻特科技連發7條公告 ,宣佈終止與派生集團之間關於P2P的合作,正式由互金領域調整爲環保智造領域。突然選擇智能環保領域,這就和派生集團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小黃狗,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資料顯示,小黃狗成立於2017年,是派生科技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業務是通過進駐城市社區、寫字樓、酒店等公共場所,以有償的方式回收市民的生活垃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8年6月,小黃狗完成A輪融資10.5億元人民幣,由中植集團投資,創下國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合景泰富集團隨後入股。10月,小黃狗獲得A股上市公司易事特1.5億元增資,12月,小黃狗再與新華聯集團達成1.5億元投資協議,目前估值150億元。

據小黃狗官網數據顯示,小黃狗已經進駐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等34個城市,鋪設智能環保回收機1萬多組,累計用戶超過326萬人,節約自然資源約13787萬公斤,減少垃圾焚燒約1171萬公斤,減少垃圾填埋2175萬公斤。

2月27日晚間,派生科技發佈新的董事會換屆選舉公告,擬將小黃狗的兩位高管提名爲新董事會成員,分別是桂博文,小黃狗聯合創始人;馬瀟,小黃狗董事、副總裁兼董事長助理。

派生科技副總經理、董事會祕書晉海曼對此表示:“首先在董事會引入小黃狗的桂博文、馬瀟兩位高管,將對公司在智能環保產品的開拓方向上帶來寶貴的創新;其次,未來公司將考慮與小黃狗品牌形成合力,圍繞用戶的需求,開發出一系列智能環保家用電器產品,藉助小黃狗的品牌影響力、區域影響力,輻射更多用戶。

如今隨着相關人士被查,派生科技的轉型之路走向如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