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所舉的例子如趙孟頫《汲黯傳》,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傳》、褚遂良的《倪寬贊》等作品,雖然是名家經典作品,但並不是書法史上第一梯隊的作品。

倪寬展

真正的神品,多是書家隨性所書,它多以詩稿和尺牘書信的形式呈現。文字內容也是自己所做。

廉頗藺相如傳

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喪亂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楊凝式的《韭花帖》、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米芾的《值雨帖》等等。

值雨帖

這些作品大都為作者隨性所書,有的還賦予作品強烈的情感,並不是純粹的去表現技法,抄寫文章,大都屬於無意於佳乃佳的作品。

書法之所以稱為藝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書法不僅能表情達意還能能展現作者的性情。

至於題主所問的,為什麼人物傳記多,其實和現在找名人寫個序差不多吧,古人喜歡找名家寫字來紀功頌德。

但這也不是大多數,大多數的帖也不是人物傳記。

你覺得呢?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吧。

同意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傳承的意義比較大,再則大量的抄寫可以使自己的書法藝術水平走向更高的層次。抄寫的同時,自己的書法字體也在不斷的演變之中。我本人現在也正在用硬筆書法抄寫我國的各項法律讀本——已經堅持一年有餘,我本人的感受就是自己所寫的字體和當初剛抄寫的時候已經有了天壤之別。一家之言,僅做參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