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丨迦溆

2019年4月8日-11日,由Nature/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主办、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Nature Conference on Cellular Metabolism」会议在厦门岛内五缘湾湿地公园内成功召开。会议组织者为厦门大学生科院林圣彩教授、Nature杂志编辑Vesna Todorovic(USA)、Nature Metabolism杂志编辑Ana Mateus (UK)和Christoph Schmitt (Germany)。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约380人左右(应主办方要求严格控制规模),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义大利、以色列、荷兰、瑞典、比利时等国的36位代谢领域的资深顶尖学者和青年才俊做大会报告。来自MIT 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HHMI的David Sabatini教授(mTOR领域的大师)以及美国三院院士、哈佛大学的Lewis Cantley教授(PI3K信号通路的发现者)做特邀报告(Keynote Speaker)。

图为David Sabatini教授做开场特邀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图为Lewis Cantley教授做压轴特邀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来自厦门大学的林圣彩教授、武汉大学宋保亮教授、复旦大学赵世民教授、北京大学肖瑞平教授、英国邓迪大学的Grahame Hardie教授(AMPK领域的奠基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Jodi Nunnari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主编,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研究领域的权威)、哈佛医学院Tobias Walther教授(HHMI研究员,研究脂质与细胞膜稳态)、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Ralph DeBerardinis教授(HHMI研究员、发现了多条调控肿瘤的代谢通路)、美国犹他大学的Jared Rutter教授(HHMI研究员、聚焦线粒体代谢以及线粒体蛋白功能的系统鉴定)等24位国内外代谢领域的杰出学者做30分钟邀请报告,另外还有10位报告人(来自国内的报告人有华南理工大学高平教授、清华大学吕旭超博士、北京大学陈晓伟研究员、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尹慧勇研究员、浙江大学张进研究员、浙大爱丁堡联合学院Mikael Bjorklund教授、复旦大学李晋研究员)通过提交摘要被组委会遴选出来做Short Talk(15分钟)。

大会开幕前,8号下午举行了一个冷餐迎宾会,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杂志编辑、学生等进行了自由交流。

冷餐会上,与会人员自由交流。Image credit:BioArt
冷餐会上,AMPK研究领域的两大「巨头」再聚首。图为林圣彩教授(左)、Grahame Hardie教授(右)。Image credit:BioArt

本次会议在4月8日晚上7点正式开幕,会议开幕式由林圣彩教授与Nature/Nature Metabolism杂志的三位编辑Ana Mateus 、Christoph Schmitt、Vesna Todorovic共同主持。

林圣彩教授与三位来自Nature/Nature Metabolism杂志的编辑共同主持会议开幕式。Image credit:BioArt

短暂的开幕式后,林圣彩教授主持了David Sabatini的开场特邀报告。由于第二位报告人、耶鲁大学的Gerald Shulman教授因签证原因未能及时到场,因此,Sabatini有更充足的报告时间。

图为Sabatini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学术崇尚自由,充满智慧的」碰撞「才能擦出更多」火花「。来者即为客,英雄惜英雄,相逢一笑泯」恩仇「。图为林圣彩教授(左)与David Sabatini教授(右)。Image credit:BioArt

对于BioArt的读者来说,Sabatini课题组的成果应该并不陌生,过去一年BioArt也报道了三项Sabatini组的重要成果(Science长文丨David Sabatini组关于核糖体自噬的关键发现——林圣彩教授短评Nature亮点丨改善化疗效果或许需只要补充一点组氨酸Science重要发现丨终于找到了丝氨酸转运进入线粒体的关键因子)。

图为Sabatini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本次Sabatini报告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关于mTOR方向并未花太多时间讲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过去发表的重要内容的总结,报告的重点主要是线粒体相关内容。围绕线粒体部分的内容除了分享了前不久发表在Science上的成果(Science重要发现丨终于找到了丝氨酸转运进入线粒体的关键因子),另外还重点报告了一些没有发表的成果。总的来说,同行对于目前Sabatini重点进军线粒体领域是非常欢迎,或许对于Sabatini来说,围绕mTOR的重要科学问题不太多了,而线粒体这座矿还有许多重要的宝藏等待挖掘。

Grahame Hardie教授本次报告主要传递的信息是关于AMPK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由于AMPK的激活剂二甲双胍(Metformin)的使用有被报道可以降低患癌风险,因此很多研究会更多认为AMPK是肿瘤抑制因子。Hardie组通过一些肿瘤模型和大量的分析研究表明,AMPK激活剂更多用于癌症预防,而AMPK抑制剂可能对于肿瘤治疗会更有帮助,这表明AMPK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复杂的。

图为Hardie教授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林圣彩教授的报道紧接著Hardie,本次报告主要全景式展示了AMPK的时空调控(相关工作相继发表在Cell Metabolism、Nature以及近期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该工作非常全面系统,理清了领域内多年积累的一些问题,BioArt近期将会重点解读报道,敬请关注)以及部分没有发表的关于钙通道蛋白调控AMPK激活的工作。

图为林圣彩教授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berto Zoncu教授(Sabatini的博后)主要报告了胆固醇如何调控溶酶体上mTORC1的功能。

图为Zoncu教授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第二天上午会议茶歇期间,有个自由式拍照环节。

合影环节。Image credit:BioArt

赵世民教授的报告重点关注蛋白质的氨基酸修饰,本次报告除了讲述了前期发表在Cell Metabolism的开创性成果(首次报道蛋白质上具有丰富的氨基酸修饰并感知营养)之外,还重点讲述两项没有发表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的重点都在某些关键蛋白的氨基酸修饰调控上,非常值得期待。

图为复旦大学赵世民教授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宋保亮教授的报告内容主要围绕胆固醇的系列工作展开,主要讲述蛋白质胆固醇修饰重要意义以及他们此前发表在Science上重要工作(Science丨宋保亮/马依彤合作组揭示人体高胆固醇的「保护基因」),此外也报告了部分没有发表的内容。

图为武汉大学宋保亮教授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Ralph DeBerardinis 教授的报告首先从他实验室在代谢领域的两大重点发展方向: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和cancer metabolism开始,回顾了他在这两方面,尤其是以代谢流技术分析人体肿瘤代谢的突出工作;继而著重就已发表与清华大学胡泽平研究员合作开展的小细胞肺癌中MYC调控IMPDH介导的嘌呤代谢(Cell Metabolism丨胡泽平组报道小细胞肺癌亚型中的新型代谢重编程通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报告了后续开展的MYC调控GTP与ribosome合成的未发表部分工作。

图为西南医学中心Ralph DeBerardinis教授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第三天晚上会议方组织了精心准备的晚宴。值得一提的是,晚宴的每个餐桌上都安排了两位资深的报告人,其他人随机选择座位,这样一来,给予了更多年轻人机会直接和资深学者近距离接触。国内的一些学术会议今后或可以借鉴。

晚宴时刻,资深学者各自领衔一桌,与年轻人交流。Image credit:BioArt

晚宴期间,会务组宣读了评选出的优秀海报奖项。

图为会议组织者与优秀海报奖获得者合影。Image credit:BioArt

限于时间、精力以及其它因素(未发表的工作不能公开详细描述),BioArt仅选取部分Speaker进行介绍,详细的会议日程以及报告人信息详见文末附图。

10号的晚宴是比较轻松、自由的会议环节,也是与会者找机会与大咖合影的最佳时刻。

图为部分年轻师生与大咖们的合影。Image credit:BioArt
图为Sabatini(中)与林圣彩教授(左)、高平教授(右)在晚宴上合影。Image credit:BioArt

北京时间4月10号晚上,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11号早上,北京大学肖瑞平教授做报告之前先秀了这张让全球为之惊叹的照片。肖教授的报告围绕她们实验室过去长期研究的一个肌小特异表达的名为MG53的蛋白进行展开,近期她们的研究发现肌细胞分泌MG53调节全身胰岛素反应和代谢稳态,并提出用MG53中和抗体治疗糖尿病的新策略(相关工作不久前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此外还报告了一些没有发表的关于MG53的新的代谢调控功能。

图为肖瑞平教授做报告,用「黑洞」照片开始。Image credit:BioArt

本次大会的最后一个报告交给了Lewis Cantley教授压轴。Cantley教授绝对堪称代谢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三院院士(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他是PI3K信号通路发现者。让Sabatini开头,Cantley结尾,也体现了会务组的良苦用心。Cantley的报告由林圣彩教授主持。Cantley的报告关注饮食与肿瘤的发生,重点关注PI3K激酶与肿瘤代谢,更多的从临床上肿瘤治疗角度出发,通过肿瘤模型(结直肠癌)得出结论认为PI3K抑制剂结合生酮饮食在肿瘤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强调了饮食中葡萄糖或者果糖的危害。Cantley一直认为糖对人们的饮食有很大的坏处,所以极力提倡生酮饮食,不要喝任何含糖的饮料(自从听了这个报告后,笔者喝果汁前一想到Lewis报告里面的data就心生犹豫,不过林圣彩老师是反对生酮饮食的,详见:碳水化合物不是「洪水猛兽」!林圣彩教授Cell Metabolism发表评述文章解读葡萄糖代谢——专家解读点评)。
图为Cantley教授做报告。Image credit:BioArt

本次大会的圆满召开离不开厦门大学生科院师生的精心安排,向辛苦的志愿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大会志愿者的集体合影。Image credit:BioArt

感受:本次会议可以说是国内举办的最高水平代谢会议,真可谓巨星云集,还有许多没有发表的工作在大会报告中。由于本次会议邀请报告中只有4位是来自中国的学者(林圣彩、赵世民、宋保亮、肖瑞平),约占15%。所以说,尽管会议是在中国举办,但是并没有因此就增加了很多国内学者的邀请报告。另外,笔者注意到,前来参会的很多听众中很多是国内外知名的优秀学者,他们在没有报告的情况下全程参会学习实属难得,毕竟国内很多会议经常是speaker做完报告就离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公认的最大牌的Sabatini和Lewis二位也是全程参与了整个会议。此外,笔者还了解到,由于天津的全国细胞生物学大会和厦门代谢会是「背靠背」同步召开,因此,很多与会人员都是做了艰难的选择,也有很多人遗憾未能赶上这次代谢盛会。

另一点,通过本次会议,不难看出Nature出版社的强大号召力。今年是Nature Metabolism杂志的创刊之年,Nature选择将第一次代谢会议放在中国想必也是深思熟虑过了,因该说中国在代谢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很多领域都在直接和国际一流实验室PK,未来可期。另外本次会议也相当于为新刊Nature Metabolism做了一次最好的广告。据悉,Nature Metabolism杂志的定位非常高,将直接与Cell Metabolism竞争(比较有画面感的是Cell Metabolism的主编也来参会)。据说,不少人的文章投Nature的代谢领域文章直接被转到Nature Metabolism,如果Nature Metabolism也不要,则将挑选部分transfer到Nature Communications。也就是说,Nature Metabolism杂志定位比NC至少要高了。

最后说一句,会议的伙食很好,茶歇的「标准」也非常高(除了食材好,关键是每个茶歇时间都安排30分钟,充分考虑了参会人员的交流需求)。

会议花絮:

Lewis做完精彩报告后与参会者交流答疑。Image credit:BioArt
Poster Session。Image credit:BioArt
CUSBEA老友相聚,分外亲切。图为管俊林教授(CUSBEA1期)与林圣彩教授(CUSBEA4期)。Image credit:BioArt

Nature杂志编辑Vesna Todorovic与北京大学肖瑞平教授交谈。Image credit:BioArt
会议结束后,Lewis Cantly教授离开厦门前与厦门大学赵同金教授合影(赵老师全程负责大会秘书处,为本次会议圆满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Image credit:BioArt
清华大学胡泽平研究员与其在西南医学中心期间的faculty mentor、Ralph DeBerardinis教授合影。Image credit:BioArt
Nature杂志编辑Vesna Todorovic (中)、Nature Metabolism杂志编辑Ana Mateus (左)和Christoph Schmitt (右)在厦门大学留影。Image credit:BioArt
会议所在湿地公园的优美风景。Image credit:BioArt
风景优美的厦门大学。Image credit:BioArt

附大会议程:

特别感谢大会组委会、厦门大学生科院对BioArt的支持!

BioArt,一心关注生命科学,只为分享更多有种、有趣、有料的信息。

我们将每天更新一篇高质量文章,欢迎关注本专栏。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bioartbusiness 或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