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關注國際局勢的網友想必都能感覺出來,隨著美國的強勢美元戰略疲態盡顯,此輪以「美國吸血局」為核心的世界博弈已然漸漸走向了終局。 不過,只要當下的世界還由無數國家組成,那麼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就永遠不會停止。 而在我個人看來,新一輪世界博弈的核心,將有很大可能是「工業4.0革命」。 說得更通俗些,那就是……新一輪世界博弈將圍繞「工業4.0革命」來進行,到時,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版圖將有很大可能因此發生深刻變革!「工業4.0革命」亦將成為當下各主要大國的試金石,誰能搶得先機,提前完成「工業4.0革命」,誰就能繼續輝煌;反之,如果無法完成「工業4.0革命」,哪怕當下是強國大國,亦會就此走向平庸,乃至沒落! 那麼,「工業4.0革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真會對當下的世界產生那麼大影響嗎? 接下來,我就會針對這些問題,來為大家淺析一番。 首先,咱們來說說……什麼是「工業4.0革命」。 一直關注「工業4.0革命」相關事宜的網友想必都清楚,最先提出「工業4.0革命」概念的國家是德國。 而按照德國給出的標準答案,工業4.0(Industry4.0)乃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對於上面這段「工業4.0革命」的定義,我個人總結為兩大特性,四大內核。 這其中,兩大特性乃是:智能化,個性化;而四大內核,則是: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業,IT業,物流業。 接下來,咱們先說說「兩大特性」的問題。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已然經歷過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生產方式進入機械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器時代,生產方式進入自動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時代,生產方式變為電子化。 從這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中不難看出,每一次的工業革命之所以能出現,正是因為前一次工業革命為後一次工業革命做了大量積累和鋪墊。 比如,假如沒有第一次工業革命,那麼在機械製造技術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由各種機械零件構成的發電機,自然很難出現。 同理,如果電力沒有得到廣泛應用,那麼計算機就算能發明出來,也註定是「奢侈品」,而計算機如果無法得到普及和發展,與此相關的軟體業,互聯網業又怎麼可能發展起來,人類又怎會進入信息時代? 而隨著IT業不斷取得進步,以及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業漸漸走向成熟,以「人工智慧和互聯網」為突破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會出現,自然是水到渠成! 看到這,有些網友想必要問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出現,難道不能以其他領域為突破口嗎?比如新能源領域?」 其實,想要搞明白這點並不難。 正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樣,每一次工業革命出現後,都意味著舊有生產模式要出現根本性變化,而IT業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業的發展,恰恰能實現這點,至於新能源領域的突破,最起碼現在還看不到這種巨大影響。(當然,以後就說不定了,不過到了那時,恐怕已經是第五次工業革命) 那麼,IT業和互聯網業的發展,究竟是如何改變舊有生產模式的呢? 對於這點,我建議大家看一下《星際爭霸自由之翼》的開場CG,也就是泰凱斯芬麗穿機械戰甲的那段視頻。 在我個人看來,那段視頻其實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成之後,智能工廠一個生產單元的真實寫照。 想必看過那段視頻的網友都還記得,在視頻中,泰凱斯的盔甲,是在人工智慧的掌控下,由工業機器人通過各種複雜操作完成整合的,而最終的成型盔甲,亦是為泰凱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產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段視頻卻是將第四代工業革命所具有的「智能化」、「個性化」兩大特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說起來,消費者對於個性化工業產品的追求,其實從沒停止過。 但因為成本的原因,大多數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卻是註定無法得到滿足。 所以至今為止,幾乎所有的大型製造業企業都是在「被動生產」,而廣大消費者則只能「被動消費」。 說得更通俗些,就是相關製造業企業生產出商品後,只能被動接受消費者挑選,如果產品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那麼必然導致商品滯銷,利潤銳減,一個搞不好,生產相關「產品」的企業就得破產關門。 而消費者呢? 同樣只能在自己需要的「同類型產品」中,選擇最貼近自己心意的那款,至於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則很難辦到。 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這種「被動生產」和「被動消費」的情形,在不久的將來無疑會被徹底改變。 而誰能完成「工業4.0革命」,並走在前面,誰的工業產品就將佔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市場份額,進而獲得更多的財富;而落後者,則註定要在競爭中失敗,並最終走向平庸,乃至沒落。 換句話說,隨著「工業4.0革命」不斷得到推進,世界經濟和政治版圖必然會隨之發生深刻變革。 到時,「工業4.0革命」 就會像我前面講得那樣,成為大國的「試金石」! 那麼,放眼當下的世界,誰能通過這塊「試金石」的考驗,並成為那個「領先者」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很明確,在我個人看來,雖然當下的中歐美日都有潛力完成「工業4.0革命」,但最有可能成為那個領先者的,無疑是咱們中華家! 而咱們中華家之所以會成為領先者,原因並不複雜,說穿了,咱們中華家針對「工業4.0革命」的四大「內核」,當下做的要遠比其他競爭者更出色! 接下來,咱們就通過對中歐美日的橫向對比,來看看咱們中華家為何有資格成為那個「領先者」! 首先,咱們來進行「機器人工業」的橫向對比。 在前面舉例的那個星際爭霸CG中,我們可以發現,智能工廠存在的必要和基礎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工業機器人。 所以,想要完成「工業4.0革命」,必須先完成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才行。 眾所周知,在當下的「機器人」領域,日本最為先進,而美歐雖然在某些機器人領域落後日本,但整體來看,依舊非常先進。 至於咱們中華家的「機器人工業」,則因為「後入場」的關係,明顯存在著「先天不足」。 換言之,在「機器人工業」這個領域,咱們中華家跟美歐日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不過,這種差距並非不可彌補。 而咱們中華家為了彌補這種差距,大致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而且成效顯著。 首先,通過進口與國產「齊頭並進」的方式,讓工業機器人在咱們中華家的製造業中得以普及和壯大,從而為完成「工業4.0革命」打下牢固基礎。 而事實亦證明,咱們努力的並沒有白費。如果大家不信,那麼就看看下面這組統計數據吧。 近年來,咱們中華家工業機器人的銷售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早在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銷售量開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佔比超過全球銷量的20%。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6.4%,中國增勢最為迅猛,達到55%,年銷量為5.65萬台左右。預計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15萬台,保有量達到80萬台;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26萬台,保有量達到180萬台。 怎麼樣,這些統計數據是不是很「恐怖」?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咱們中華家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絕對會是全球機器人工業的最大消費市場。而這種情形也意味著,在這個巨大消費市場的推動下,咱們中華家的本土機器人工業無疑將進入一個發展的「快車道」。 畢竟這個市場實在太大了,咱們中華家不可能把這裡面的利潤拱手讓給外國企業。 換言之,對於咱們中華家的本土機器人工業,咱們中華家未來必然會大力扶持,而對於那些外國的機器人企業,願意在咱們中華家設廠,願意跟咱們搞合作,願意「為我所用」的企業,咱們依舊會支持,而那些只想占咱們中華家便宜的外國機器人企業,則註定會被咱們用「關稅」等手段,清理出咱們中華家這個大市場。 而在離開了咱們中華家這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支持後,大家覺得那些「被清理掉」的外國機器人企業還能有什麼前途嗎?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在不久的將來,工業機器人這個領域必然會誕生「中國標準」,以適應咱們中華家這個超級市場的消費需求。到了那時,咱們中華家在「機器人工業」這個領域,必將迎來輝煌! 其次,通過跨國併購,讓咱們中華家的本土企業得以迅速彌補技術層面的不足。 毫無疑問,想要彌補「技術層面」的差距,除了自身的研發和創新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企業併購」,來實現蛇吞象式的跨越式發展。 而當下的國際時局,無疑對咱們中華家非常有利。 說起來,這裡要給美國發個「好人卡」。要不是他們玩「吸血局」,進而讓全球的製造業企業都變得舉步維艱,那些擁有技術的外國企業又怎麼可能輕易就範? 比如,之前的4月18日,在美國密歇根州沃倫市,浙江萬豐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斥資3.02億美元收購美國焊接機器人應用系統服務商Paslin正式交割。這場歷時5個月的海外併購成為迄今為止國內機器人企業規模最大的一起跨國併購案。 在我個人看來,只要當下的全球經濟依舊走不成泥潭,那麼這樣的收購行為,將來恐怕還會有很多很多。而只要咱們的本土企業能快速消化,並吸收掉相應的「收購成果」,那麼咱們中華家的本土機器人企業,未來絕對會得到快速發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咱們中華家官方對機器人工業的發展非常非常重視。 一直關注機器人領域相關消息的網友想必都清楚,之前的4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文件全文。《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力爭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到2020年,實現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台,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台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 《規劃》共五個部分,分析了咱們中華家機器人產業的現狀與形勢,並對未來五年產業發展進行了總體要求,並詳述了主要任務、保障措施、規劃實施。 試問,「國策級別」的機器人工業發展規劃,放眼當今世界,有幾個國家做到了這種程度?答案是除了咱們中華家,其他國家一個都沒有!咱們中華家對機器人工業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所以可以預見,在國家的全力扶持下,咱們中華家的機器人工業未來必然會出現「井噴」式發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工業就會與高鐵工業一樣,成為咱們中華家的另一張世界級「身份名片」! 好了,今天暫時就說這麼多,其他三個「內核」的橫向對比,我會在下篇帖子中繼續給大家作分析。到時,大家自會明白咱們中華家為何能成為那個「領先者」,而日本提出的「工業4.0革命」概念,為何會那麼不倫不類。 總而言之,在這場「工業4.0革命」的競爭中,傳統大國沒有哪個能輸得起,因為輸掉這場競爭,就等於輸掉了未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