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年,滇系軍閥最先在西南扯旗放炮,西南諸公反袁拉開大幕。從本質上來說,這場“護國戰爭”是點綴着軍事戰的廟堂角力,且決勝的重要力量,“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北洋軍閥的“老頭子”所憂心的,是那些老部下對於自己逆流之舉的態度,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這些人的翼贊極爲重要。至於陸榮廷、陳炯明、梁啓超、蔡鍔,他根本不放在眼中。而岑春煊呢,一直是當年在晚清朝堂之上的死對頭,但現在他唯一可依靠的力量,是之前的下屬陸榮廷。不過後者遠在貧瘠的廣西,也翻不出什麼風浪。何況,還有龍濟光這個“滇邊蠻子”替北洋環伺廣東。

  倘若陸榮廷“綠林流寇”膽敢叛逆,這兩位前清“廣西提督”必然會大戰一場,誰勝誰負,未嘗可知。然而,就在這節骨眼上,陸榮廷的兒子死了。古代君王指名抽調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兒子進京,任內廷侍衛,表面上是寵愛和提拔,實質上是羈押爲人質,這是“質子游戲”的老橋段。民國四年的夏天,老袁也效仿前人故智,召陸榮廷兒子陸裕勳爲侍衛武官,即刻進京。民國五年初,蔡鍔已經在雲南樹起反袁大旗,滇軍也經貴州向四川進發。正在這時,陸榮廷給袁氏發了份電報,替陸裕勳請假:“我突然身體很不好,請大總統恩准,讓我兒子回廣西來探病吧。”

  老袁令人喫驚得大度,當時就准假,特許陸公子回鄉照顧老父。當然,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場“宦海三岔口”,即陸榮廷在試探老袁的信任程度,也在表白自己對袁氏的忠誠。若袁氏不信陸榮廷,就不會釋放陸裕勳 ;若陸榮廷真要反袁,也不敢明目張膽要求北洋放人。他只要出重金,安排一些江湖弟兄幫陸裕勳祕密逃出北京就行。老袁何等世故,自然一眼就看穿了榮廷的這兩個用意,當然也不會對他兒子再做留難。然後就發生了一件從後來看算是比較重要的事情:陸裕勳從北京回廣西,竟然在漢口停了下來,更要命的是他在漢口病了,而且沒幾天就死了。

  時人多認爲,就像宋教仁一樣,陸裕勳也是袁氏下令暗殺的。但是就像宋教仁一樣,陸裕勳的死因,並非只有袁之下令暗殺的。因爲宋教仁及其基礎南方軍沒那麼重要;而陸裕勳及其父親陸榮廷也沒那麼重要。說白了對北洋一脈不具備實質性的威脅,而且,宋教仁的死激怒南方軍,陸裕勳的死激怒了陸榮廷。這對袁氏的大計來說,都是反作用。這兩人被暗殺的時候,恰巧是他最需要穩定的當口。一得到從漢口傳來的噩耗,喪子之痛的陸榮廷,馬上召集他麾下最爲親厚信賴的二十多名重要將領,以“如有違異,飲彈而死”的毒誓,開始了廣西的反袁之路,至於這場質子游戲的捉刀人,則在波瀾詭譎的局勢中不得而知。

  參考資料:《菜根譚》、《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