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與497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按:說到有關猴子的故事,中國人總是最直觀地想起《西遊記》,想起那一個跟頭就翻過十萬八千里、取經路上降妖除魔的「大師兄」孫悟空,這隻孫猴子儼然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經典猴子」。然而,關於猴子的故事,不是只有孫悟空,不論是在自然界還是在動物園,猴子的魅力總是經久不衰,它們有智慧,有時樂於助人,有時扮演「反派角色」,要是我們能跟猴子對話,也許會特別想問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這麼聰明?

【新知】

《猿猴家書》

作者:張鵬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2015年2月

  

這是第一本以書信形式介紹靈長類及其進化的科普書。目前,靈長目動物是全球所有哺乳動物中面臨危險最為嚴重的一個類群,除了天敵和疾病等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的加劇和各種規模的戰爭使得靈長目動物以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身之所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的各種活動,幾乎將靈長目動物中的大部分種類置於死地,使它們面臨著「樹倒猢猻散」的滅頂之災。

  

在此情境下,本書以生動活潑的問答方法,集中展示靈長目動物神奇而浪漫的一面,讓人看到在工業文明之外還有一群生靈,與我們一道感受著自然的變遷,讀者通過了解猿猴這種靈長類動物,亦增加對自然的歸屬感。人類、猿猴及其棲息環境是相互依偎的生態系統。

【兒童】

《蒲蒲蘭繪本館:小猴子系列》

作者:伊東寬

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

2012年6月

  

這是給三至六歲的小朋友翻閱的「猴子的故事」,此系列共分四冊,包括《猴子的日記》、《猴子是猴子》、《猴子出海》、《成為猴子的日子》。在南方的一個小島上,住著一隻小猴子。他每天與夥伴們一起玩水、扔青蛙、捉跳蚤,等待著海龜爺爺,他常常想些奇怪的問題:大海的那邊有什麼?被螃蟹鉗了會不會變成螃蟹?樹林里的這棵樹和那棵樹一樣嗎?哪裡有好吃的香蕉?在哪有青蛙等著我……小猴子提出一個接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問題。他在遊歷中尋找,在前輩的指引下有所感悟。

  

作者伊東寬認為「小猴子」系列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成功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南方島嶼跟家人、朋友們一起生活的猴子,他並不違抗自然的規律,憑藉智慧過著舒適的生活,看看天空就能感到幸福。可是,當代人怎麼也不可能有猴子那樣的聰明和幸福感。這是為什麼呢?

【生活】

《最後的耍猴人》

作者:馬宏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

  

這是攝影師馬宏傑用12年時間,跟拍中國最後一代民間耍猴藝人在全國及邊境地區行走江湖的故事。作者跟著耍猴人一起四處遊走,一起扒火車,一起賣藝,和猴子一起打地鋪露宿,記錄了耍猴人這個特殊群體的家庭生活,記錄了耍猴人云游海外,以及上當受騙、傾家蕩產,被刑拘的各種離奇遭遇,從一個特殊的群體反映了當代中國的現狀與變化。耍猴人辛酸的生活真相里,有世人對耍猴人的誤解,有耍猴人的道義與堅持,有好心人的善良幫助,也有強權以一己私利的殘酷鎮壓,有為生活付出生命,也有因為淳樸而導致終生受難……紀實性的文字總是涉及我們的真實,看來總是不忍,而這種不忍里,隱藏著慈悲。

【國故】

《西遊記的秘密》

作者:(日)中野美代子

出版社:中華書局

譯者:王秀文 

2002年12月

  

很難說這是一本文學專論集,東亞神學研究札記,還是一本動物手冊。它有點含混,但確實好看。日本北海道大學中文部教授中野美代子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她主要攻研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思想文化。本書是她對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進行文本解讀的系列學術著作。作者從佛學、道教、民間文學以及中國、日本、印度的傳統文化中的相關知識出發,對《西遊記》的背景、人物造型及其象徵作用、情節的剪裁與重組等都做了細緻的討論與全方位的闡發,內容雅俗共賞。探討的問題既深刻,又趣味盎然,包羅萬象。

  

從《西遊記》這個文本出發,日本人的島嶼想像力到達了猴子、五行等有趣的東西,深入但不發散。作為一部驚人的「雜書」,閱讀門檻可能有點「高」,你可能得會中文、會古文、懂點易經、懂點古代戲曲、懂點印度文化、懂點符號學,再懂點天文地理……一部《西遊記》,可以挖掘的東西竟有如此之多。

【文化】

《猿猴志》

作者:西西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年8月

  

在《縫熊志》里,「永遠的小女孩」西西做了好多熊,給它們穿上古代的衣服,對讀者講述歷史。《縫熊志》之後的《猿猴志》,猴子們不再穿衣服了,它們這回不用再扮演人類的故事,因為猿猴們將要開始演繹自己——這些人類的近親們在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中,是如何與人類展開緊密聯結和親密互動的。

  

為創作《猿猴志》,西西訪遍了亞洲各動物園、保育中心、熱帶雨林,實地游訪,探察猿猴原貌,跟蹤猿猴生態保護,與猿猴進行零距離接觸,最終落實成翔實直美的文字和五十一隻栩栩如生的猿猴布偶;而西西與香港作家何福仁的關於猿猴的主題對談,囊括中西文學、繪畫、戲劇、電影里的猿猴形象,從地理學、歷史學、人文學、社會學全方位展示人類與近親猿猴的緊密聯結,堪稱一部別緻的猿猴文化史。這本書差不多算是一部小小的靈長類百科全書。

  

【哲學】

  

《猿猴的把戲》  

作者:達里奧·馬埃斯特里皮埃里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年2月

  

這看似是一本表現猿猴智慧的書,實則探討的卻是人性和人類行為。在這本書里,你可以隨著著名靈長類學家達里奧·馬埃斯特里皮埃里的指引,從經濟學和社會生物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的社會行為。這些「猿猴的把戲」不是橫空出世,而是跟人類的動物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兩隻猴子在一個逼仄的空間狹路相逢,它們會做什麼?當兩個人在電梯里陌路遭遇的時候,又會做什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嗎?「事實證明,當兩隻獼猴被關在一個小籠子里時,它們會想盡辦法避免發生打鬥。」但是時間一長,「靜坐或裝作漠不關心都已不能繼續控制局面了。」人呢,「從理論上說你可以跟獼猴做同樣的事情:微笑和閑聊」。但事實比這個更複雜,猿猴的把戲其實是人的把戲,猿猴的關係也就是人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猿猴的把戲》是一本挺高級的書。

本文選摘自2月6日新京報A19版,文:柏琳,編輯:李昶偉、方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挺一下堅持原創的書評君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精彩內容

年度好書|四月好書|紅鏡頭|聶隱娘|同性戀群像|馬克·吐溫|康夏|權力的遊戲|小王子|孤獨圖書館|黃家駒|腋毛禁忌|二十四節氣|伍迪·艾倫|夏日翻書|禁煙令|瑪麗蓮·夢露

如果你愛文學、愛藝術、愛科學,

就請快到書評君的碗里來。

入口在左下角「閱讀原文」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