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還沒有有利的證據證明俄羅斯前間諜在英國中毒事件與俄羅斯有關。而英國和盟友卻加大力度反制俄羅斯,歐美國家同時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連北約也在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實屬罕見!歐美國家有意藉此事,把俄羅斯孤立起來。那麼為什麼,英國以及盟友還沒把事情搞清楚就迫不及待的加大力度反制俄羅斯呢?其實歐美國家只是想藉此事,進一步對俄羅斯施壓。

由於烏克蘭一心導向西方國家,俄烏關係交惡俄羅斯強行吞併克里米亞,受到國際制裁。西方國家原本希望俄羅斯受到制裁可以軟化立場,沒想到俄羅斯更加強硬!後來美國控制原油價格,想讓俄羅斯經濟崩潰,然而只起到一點效果,沒有讓俄羅斯傷筋動骨。俄羅斯不但沒有服軟而且更加我行我素,不但在烏東部戰爭中支持反對派,還出兵敘利亞。西方國家正苦於沒有更合適的理由,來進一步對俄羅斯施壓。此次間諜中毒事件一出,西方國家便抓住機會更加強硬的對俄羅斯進行施壓。西方國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想藉此事事件表達對俄羅斯以及普京本人的不滿!俄羅斯已然成為西方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西方國家還會加強對俄羅斯孤立、圍堵、扼制!


美歐對他國經常使用的就是制裁,加強制裁,全面制裁。這次外交攻勢比較凌厲。俄羅斯還在逐步的被孤立、被圍毆、被制裁,基本到了能制裁的都制裁了。

俄羅斯可謂內憂外患,禍不單行。先有國內大火處置不當,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和抗議,後有國際外交西方多國組團驅逐外交官。壓力山大,經濟的衰退,外交的被動,鄰居烏克蘭的敵對升級,多處的聯動其實根源都在中東大局。

美國一面敘利亞修建基地,拉攏土耳其,加急組建鷹派內閣,一面拉起大旗靜觀身後隊形變化。這個大哥或有所激進行動了。

中東的利益多方是都不會退縮的,因為對各自的意義重大,對未來的戰略形勢影響太深。必須經過再次的博弈才能達成最後的妥協。是敘利亞換烏克蘭的安定,是又一個國家再次分裂瓦解成多個國家畫疆而立,就看各自拿出和收回的籌碼夠不夠份量了。

有意思的是,歐盟和北約有不少國家發出不同的聲音,對俄羅斯表示不會改變外交。而站隊的又有多少國家是另有他想呢?不過從各國紛紛表態不會斷絕溝通渠道來看(最起碼還有熱線溝通),大家還沒有失去理智,不顧後果!!!

關注查看更多內容


隨著英國驅逐俄羅斯23名外交官,英國盟友們紛紛跟進。美國等超過20個西方國家參加了這場反俄大合唱。北約也來參加這場驅逐外交官活動並不奇怪。

目前各方的表現,都有一點不太理性。英國首相梅發表談話時,其實還沒有把話說得很滿。只是說此事很可能是俄政府所為,因為軍用級別的神經毒劑不是普通犯罪分子可以得到的。但是她還說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俄羅斯有可能對軍用神經毒劑控制不嚴,致使軍用毒劑流入犯罪分子手中。並且限俄羅斯一天之內查清此事。

俄羅斯給予了強硬回應,要求英國拿到毒劑樣本,讓俄羅斯參與調查,並且警告英國不應該威脅一個核大國。

從英國的角度看,雖然諾維喬克是俄羅斯的軍用毒劑,但是沒有找到俄羅斯政府部門投毒的直接證據,就對俄羅斯如此聲色俱厲,並且只給俄羅斯一天的調查時間,這兩點都有些過。無罪推定是英美法律傳統,也就是說在沒有找到他人犯罪的完整證據之前,應將嫌疑人認定為無罪。俄羅斯最多就是個嫌疑人而已。

俄羅斯的態度也不怎麼樣,雖然說了英國證據不足,要求參與調查這些。但是警告英國不要威脅核大國,這個是明顯讓事態升級的威脅性語言。

美國等英國盟國和北約加入進來就更加不理性了。英國指認俄羅斯政府毒殺前俄間諜和女兒,證據不完整。這些國家和組織有那麼多法律專家,不可能不知道。

俄美都是核大國,英、法、德也是有核國家,如果引發軍事衝突,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好在此次特朗普政府還保存了最後的理性,說此事取決於俄國。如果俄國配合,俄美還有改善關係的可能。也算是給此事留了個口子吧。現在看,各方都需要一個臺階。

不知道中國能否給此事提供一個臺階。如果可以,則功莫大焉。


美國及北約對俄羅斯發動的這場外交大戰,可以說是黔驢技窮的第三蹄子了。對俄羅斯而言,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驢的搏擊之技也就那三蹄子。美國對付俄羅斯無非也就那麼三蹄子——政治戰,經濟戰和軍事戰。

經濟戰在烏克蘭的搏奕中用過了,沒有取得什麼效果,克里米亞還在俄羅斯手裡。

軍事戰在敘利亞也用過了,儘管俄敘聯軍把美國及北約的代理人打得潰不成軍,儘管美國及北約吵吵要動武,但至今也沒敢亮劍。

現在美國及北約只剩下最後一蹄子,與俄羅斯打政治戰,即外交戰。

問題是,這政治戰到底能玩到什麼程度呢?政治嘛,也就是玩玩心計,耍耍嘴皮子而已。玩來玩去,互相讓一步,各自給對方一個臺階,一個面子,也就過去了。畢竟外交是門妥協的藝術嗎?

可如果特朗普這個瘋子與普京這個硬漢懟起來怎麼辦?拿什麼懟?經濟?已懟無可懟了,最終只能是武力解決。但軍事對抗是最難選擇的,雖說美國常規武器比俄羅斯厲害,但把俄羅斯打急了動核武器怎麼辦?都不敢與擁核的朝鮮硬懟,還敢與核強國俄羅斯死磕?

雖然俄羅斯對付北約羣毆沒有多少政治經濟牌可打,但只要有核武器在手就足夠了。

試想,假如俄羅斯把原子彈沖美國和英國架上,然後找個藉口對英國某地點進行突然轟炸。。。。結果會怎樣呢?

歷史上,國家之間互驅外交官事件多了去了,小布希和奧巴馬任期間,都與俄羅斯玩過驅離外交官遊戲,哪次不是不了了之了?

沒什麼大不了的,政治鬧劇而已,很快就會煙消雲散的。


「我今天已撤銷俄國代表處7名成員的派駐,我也將否決等候中的另外3人派駐請求。」這番話是斯托爾滕伯格在3月27日那天說的。其目的實際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外乎是要配合美國的行動。畢竟北約的當家人看似是祕書長,實際說話算話的卻是美國。26日,美國已率先驅逐了俄羅斯駐美國的外交官,其中還包括駐聯合國的外交官,作為美國的拳頭——北約,沒有理由不吭氣,不行動!

截止到現在,未見有關俄國如何反擊的報道。我想原因有兩點,1.當前俄羅斯本身被美國、歐盟等國經濟制裁,加上俄羅斯將於今年6月14日至7月15日舉辦足球世界盃賽,俄羅斯為了把比賽舉辦成功,為了不讓事態繼續擴大,為了不讓事態繼續按照英美兩國的節奏發展,極有可能選擇暫時忍耐。2.俄羅斯西伯利亞克麥羅沃一間商場週日(25日)下午發生大火,已經導致至少37人死亡,43人受傷;另有70人下落不明,包括40名兒童。27日下午,總統普京到現場視察並致哀!這件事看來是俄羅斯的優先處理的大事,外交糾紛推遲處理,自然就看不到俄羅斯的反應了。

今天有報道,說有6個國家追隨英國,抵制俄國舉辦的足球杯賽事。

西方各國的集體發聲,其深層次背景是世界的經濟發展太脆弱,恐怖襲擊時刻籠罩在歐洲上空,他們需要相互支持,獨善其身幾乎沒有可能,所以就跟在美國之後「搖旗啦喊」。我認為,如果一味的步步緊逼,就會適得其反。

俄羅斯不是小國,有核武器,有巡航導彈,有多種作戰手段,還有政治上的「一票否決權」,一旦發現沒有退路可去,鋌而走險殺出一條血路,那就是一場災難。這些跟追隨者不要寄希望於「美國」。因為地緣的關係,美國永遠就在大洋彼岸的保險箱裏藏著,而首當其衝的則是與俄羅斯同處一塊大陸的歐洲國家。敘利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縱然有人幫助,可自己國家千瘡百孔,百姓流離失所,這難道是你想要的?

英國「發難」引發的外交危機,假如最終演變成一場災難,我想,歐洲官場上的各個政客就成其為歷史的罪人,真正罪不可赦!


這充分顯示了國家的強大是必須的,如果國家不強大了,也就是像俄羅斯那樣被別的國家到處欺負。北約國家是以美英為首的一個團體。美英對哪個國家不滿,別得國家也得隨之呼應,現在俄羅斯總統普京,是美英等西方最看看不慣的國家領導人,因為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各方面有了好得改變,大國地位又能重振雄風。這是美英最不想看到的。所以在美英的縱容下煽動一下。跟屁蟲的國家開始追隨著美英看俄羅斯的笑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明國際社會己經對俄羅斯的胡作非為己經忍無可忍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俄羅斯仗著自己的核武器和軍事力量,不顧國際道義,肆無忌憚侵佔他國領土,打壓國內異己,扶持邪惡政權,無差別使用僅次於核彈的溫壓彈轟炸平民,不止一次使用化武毒殺他國公民,擾亂國際社會秩序,開歷史倒車己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公憤,如果任其肆虐下去,世界將永無寧日,所以國際上一些勇敢的國家團結起來,對其說不。


一個間諜的死,至於嗎?肯定不至於,就算是投誠間諜,就算還英美立下過汗馬功勞,但你已經沒有價值了,就是廢人一個。如此大規模的驅逐俄外交官,看來北約是想利用間諜的死來升級與俄羅斯新一輪對抗。

從普京當選新一任總統開始,北約的驅逐活動就升級了,顯然普京是北約最討厭的人,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面對北約時態度日趨強硬。好不容易搞垮了蘇聯,西方國家才無拘無束的「浪」了幾年,現在又冒出來個俄羅斯處處與西方國家作對,這是西方國家無論如何都無法忍受的。

在西方國家眼中,地球應該是圍繞著他們轉的,他們才應該是這個世界的主人。然而事與願違,俄羅斯的崛起、中國的復興打亂就他們的美夢。而俄羅斯的短板就是經濟,不計後果的瘋狂制裁就降臨俄羅斯頭上,中國強勢的也是經濟,所以貿易戰終於不可避免的打響了。

現在的北約,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了應對自己「意淫」出來的敵人,是可以不擇手段的。北約接下來可能會加強東部的軍力部署,將俄羅斯拉入無休止的對抗,當年蘇聯就是被這樣拖垮的。


美國是欲重振雄風,顯示霸權未失 ;北約在東擴遭俄羅斯頑強抵制,尤其烏克蘭失利後,急需找個點以對付俄羅斯,並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正當其時英國這個已失去日不落帝國強勢、在脫歐與國內壓力致內外交困之際,不知怎麼的搞出個已是活屍的「間諜謀殺案」,且不容聲辯、不作調查,以當年用謊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手法發動了對俄外交戰,於是乎羣魔亂舞……。相信俄羅斯在普京總統領導下,一定能度過危機,照樣舉辦世界盃,並且繼續發展,愈戰愈強,願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團結奮勇前進。


俄換屆大選,西方國家寄希望與新政府人員的改變而帶來俄對外政策的大改變,從而來尋求對俄關係的改變(以及俄對中東政策的大調整!),而普京的當選讓他們所有的算盤皆空,所以內心無比的"絕望"!(間諜死於誰之手其實無關緊要,反正都可用來嫁禍俄羅斯,並且都可藉此事件來摸黑和打壓俄羅斯!以此為道德致高點來抱團泄憤!形成對抗俄羅斯的"黑聯盟"!)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搶食中東這塊油田肥肉"!再次讓我們見識什麼是西方的民主?西方的民主:一切都是為利益!是扭曲的"民主"!還要包裝的很聖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