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汽車集團的契約精神說沒就沒了?

  2019年3月12日,在德國大衆汽車狼堡的年會上,這家德國汽車集團的CEO赫伯特·迪斯就中國合資夥伴股比調整的一席話,讓商業信譽和商業規則都擺到在了利潤的石榴裙下。

  他說:“2020年我們確實想重新調整在中國的股比,我們已經增加了一個新的合資公司,西雅特也考慮進入中國,我們在重新思考中國問題。市場的情況、股比,我們都在考慮。我們今年內肯定會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明年年初會有一個明確的回答,現在回答有點早。”

  這番毫無徵兆的話,很快以各種不同的語言散步開來。核心意思是大衆汽車集團調整在中國三家合資公司股比一事,已經排到了議事日程上。

  迪斯與大衆汽車集團變臉的速度之快,令各方感到震驚。

  於危難之時接掌大衆汽車集團的迪斯,能順利的渡過排放門危機,中國合資夥伴功不可沒。2018年,南北大衆兩家合資公司貢獻了421萬輛的銷量,在其集團總銷量的佔比超過38.6%,同時交出了46.27億歐元的利潤,中國市場成爲大衆穩定全球最重要的支柱。

  更重要的是,在大衆汽車集團全面轉向電動化後,中國合資夥伴爲其提供了穩定的預期。來自於合資夥伴和中國政府的支持,是穩定其CEO位置最重要的保障。

  在中國政府宣佈逐步放開汽車市場的股比限制後,大衆汽車集團的高管們早已有言在先。

  2018年4月,迪斯在北京車展前夕公開對媒體表示:“合資企業已有股比關係以及相關未來協議,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的業務重心是加強研發,轉型成爲領先的移動出行提供者。

  2018年11月,大衆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說:“我們現在認爲三個合資企業以及和三個合作伙伴的合作都非常好,我們沒有任何的理由要改變這種狀態,至少現在沒有。”其他大衆汽車和大衆中國的高管也在不同的場合表達了類似的說法。

  大衆汽車集團與大衆中國高管的表態,在很大程度上釋放的是其與中方合資夥伴之間維持現狀的善意。

  在風雲變幻的當下,各方需要有相當的默契纔有長遠的未來。任何一方有改變合作計劃的想法,都必須先在談判桌上進行,否則就背離了中德雙方之間多年合作遵循的商業規則與契約精神。

  可轉眼之間,迪斯就推翻了之前的承諾。

  迪斯本人在多個不同場均對中國市場表態。在他看來,“中國市場決定了大衆汽車集團未來的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他頻繁的往來與中國和德國之間,爲大衆深耕中國營造空間。

  不過,調整三家中國合資公司股比的說法,讓之前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他的話瞬間瓦解了大衆與三家合資夥伴之間的信任關係,打破相互之間合作共贏的局面,這必將帶來新一輪的利益博弈。沒有三家中國合作伙伴的支持,大衆汽車的全新戰略只能是紙上談兵,這在把他個人置於危險境地的同時,更讓大衆汽車失信於中國的合資夥伴和中國的消費者——在追求利益的時候,這家德國汽車集團完全沒有基本的商業道德和底線。

  事發至今,大衆汽車集團沒有對此做進一步的解釋,危險正在步步逼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