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無論如何節衣縮食,解衣衣人,給予朝鮮多少援助,朝鮮都認為是中國欠他的。

朝鮮說:朝鮮在為中國站崗放哨,朝鮮在為中國擋子彈,所以我要什麼,你就得給什麼,不給你就是美國人的走狗!

用中國老百姓的話說,「一碗飯是恩人,十碗飯是仇人」。這就是我們的惡鄰朝鮮。

我就奇了怪了,為什麼中國人不能理直氣壯的說這句話:如果不是中國出手救援,六十七年前朝鮮就已經亡國!如果不是中國派出兩百萬大軍,跨過鴨綠江大橋,進入北朝鮮,與聯合國軍血戰三年,地球上早就沒有朝鮮這個國家了,連朝鮮的墳頭都找不著了,還輪得著今天你這樣說話嗎?

你又何曾為中國站崗放哨過?

我說的不是事實嗎?

讓我們打開歷史看看這部編年史:

1945年8月9日,北緯38度線為界,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

1948年住北朝鮮的蘇軍撤離,1949年美國從南朝鮮撤軍。

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不宣而戰,越過三八線,出動十多萬大軍舉進攻韓國,朝鮮戰爭爆發。三天後,韓國首都漢城些失,幾乎沒有軍隊只有武裝警察的韓國,節節敗退,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國土。

9月15日,麥克阿瑟醞釀已久、震驚世界的軍事行動開始了,這就是代號「烙鐵」的仁川登陸。

中國方面早就警告金日成,美軍將會選擇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一刀兩斷,可金日成完全沒有把中國的警告當回事。剛愎自用的金日成認為,仁川有著巨大的海潮落差,且形成了寬達24公里的淤泥帶,帶著重型裝備的美軍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越過這片淤泥帶的,這片淤泥帶勝過百萬大軍,是「世界上最不宜進行登陸作戰的港口」。美國人是不會愚蠢到選擇這個地方登陸的。

可麥克阿瑟卻偏偏選擇了這個地方。因為這是朝鮮的蜂腰地帶。並且他早就制定好了通過這片24公里的淤泥帶的作戰方案,

仁川距離漢城僅40公里,不過半個小時的車程,美軍如果在這裡搶灘登陸,大軍漢江一線展開,就能把朝鮮軍隊攔腰斬斷!使入侵的北朝鮮軍隊全線震動,南北夾擊,陷入重圍,各個擊破。

此時,北朝鮮人民軍主力己打到洛東江畔,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後,金日成尾大不掉,未能及時回防,仁川與釜山前線距離大約400公里。如果他迅速回防,入侵韓國的戰爭的敗局也許還有救。可他的決策是,集中一切力量猛攻釜山,一戰全殲李承晚。

此時,入侵韓國的戰爭敗局已定。

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當麥克阿瑟在東京第一大廈寬敞的辦公室里,講述仁川登陸作戰的計劃時,所有在場的將領們,幾乎一致認為這位70歲的將軍「是不是腦子出了什麼問題?」

海軍方面的反對意見是:仁川的潮差很大,平均落差為6.9米,大潮時為10米以上,淤積的爛泥形成了幾十公里的灘涂,步兵在這樣的灘涂上登陸,將會被淤泥所吞沒。

另外,仁川可供船隻進入的水道只有狹小的一條,且水流洶湧。在這樣的水道中,任何一艘船哪怕只出一點兒事故,就會將整個水道完全堵塞,這時其餘的艦隻就連掉頭的餘地都沒有。會被敵軍的炮火全部殲滅!如果進攻受阻,一旦耽誤到落潮的時候,水道上的船隻就會擱淺,要想重新浮起來就得等12小時後的下次漲潮,在這樣的情景下,敵軍的海岸炮火會將進攻的部隊打的片瓦無存!海軍最後得出結論:此方案斷不可行!

陸軍方面則擔憂:一旦仁川登陸的美軍上岸,要想達到登陸作戰的目的,就必須指望沃克部署在釜山防禦圈裡的第八集團軍向北實施反擊,與登陸的美軍形成南北夾擊的態勢,否則對於仁川登陸的美軍來講,「將是災難性的」。

但麥克阿瑟堅定地認為,北朝鮮軍在仁川幾乎還沒有設防。他舉了1759年英國人在加拿大魁北克突襲的例子,正是英國士兵爬上了被認為根本不可能爬上去的高岸,才使法國人的守衛猝不及防。仁川正是出奇制勝的地方!

每天在仁川登陸,可以把敵人的攔腰斬斷,敵人漫長的戰線就會因此而全線崩潰。

對於第八集團軍能否殺出釜山,形成合圍,麥克阿瑟認為不是問題,他堅信號稱鐵軍的第八集團軍的戰鬥力,遠不是金日成所能夠戰勝的。

最後麥克阿瑟說:「假如我的計劃失敗,唯一的損失只是我個人的名譽。但仁川之戰的勝利,它將重新改寫世界歷史!」

麥克阿瑟下令,所有的電台和報刊大肆宣揚聯合國軍要在釜山進行反攻,同時,在朝鮮東海岸的三陟附近,麥克阿瑟命令出動以接受日本簽字投降而聞名的「密蘇里」戰列艦艦隊,艦上口徑巨大的艦炮對三陟海岸進行了猛烈炮擊,幾乎摧毀了海岸上所有的炮台和海岸陣地。

與此同時,「特里姆蓋」號航空母艦和「海倫娜」號巡洋艦, 也在平壤外港和南浦一帶猛烈炮擊。美空軍對群山港50公里範圍內的公路、鐵路等目標進行了酷似真正登陸作戰前的猛烈轟炸,

所有這些聲東擊西的策略,這些假消息都進入了金日成的指揮部。而仁川的海岸線,這裡黎明靜悄悄。

1950年9月15日凌晨2時,麥克阿瑟坐在他的「麥金萊山」號旗艦上,嘴裡叼著玉米穗芯煙斗,下達了仁川登陸作戰的命令。

由美第1陸戰師、第7師,以及海軍陸戰隊等組編的第10軍,為登陸主力。出動的兵力將近3萬人,可仁川附近的北朝鮮防禦兵力不超過1000人,火力僅僅是不超過10門的火炮和一些機槍。

北朝鮮的軍隊還在酣睡,麥克阿瑟的總攻展開,4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在距離岸邊很近的地方,在不足45分鐘的時間內,就把2845發炮彈傾瀉在仁川外圍小島——月尾島上。

艦炮的火力之烈,令空中的海軍飛行員無法看清地面的任何目標。結果「整個島子好像從頭到尾被犁了一遍」,「月尾島上所有的生物蕩然無存」。與此同時空軍開始向整個仁川傾瀉炸彈,其數量「恰恰等於諾曼底登陸前傾瀉在奧馬哈海灘上的炮彈數量」。這場攻堅戰之猛烈可想而知。

早上8時,美軍順利攻佔月尾島後,工兵開始作業。

此時海水退潮了,艦隊因此退到了外海。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因為登陸的行動已經公開,真正搶灘則需要等待12小時左右後的再次漲潮。一切都在麥克爾森的掌控之中,包括海潮的漲落。

如果北朝鮮軍這個時候大舉反擊,戰局會向哪個方向轉化,還很難說。為此,美軍所有的艦載飛機悉數出動,對以仁川為半徑的40公里以內的目標,尤其是公路,進行了不間斷的封鎖轟炸。

這一次,老謀深算的麥克阿瑟又一次得手,匆匆趕來的北朝鮮軍向仁川方向的增援部隊,在公路上遭到了美軍空軍的猛烈攻擊,死傷慘重。

仁川登陸的主要戰鬥開始於這一天的下午,在這段時間裡,麥克阿瑟的海軍陸戰隊藉助潮汐的高潮期。從兩片海灘發起衝擊,一處是位於主港的紅灘,一處是城市南部的藍灘。他們使用木製或鋁製的梯子,從登陸艦艇上爬下來並攀上圍繞著仁川市的由混泥土構築的海堤。

下午5時30分,第一名美軍陸戰隊員登上仁川的土地。美軍很快以死亡20人的微小代價佔領了仁川城。

緊接著,整整一夜的時間,18000名美軍陸戰隊員和幾十輛坦克,全部在仁川上岸。此後四天里,聯合國軍5萬多士兵也陸續上岸。

大軍仁川登陸成功,美軍立即攻擊漢城。

百戰不殆的常勝將軍金日成大夢初醒,他終於看清了戰場的形勢,腹背受敵的北朝鮮軍處境己急轉直下,他所統領的軍隊已經陷入重圍,龜縮在釜山的美軍和南朝鮮軍士氣大振,大舉殺出。與仁川登陸的美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金日成的處境已經非常危急!

金日成慌忙調兵,在洛東江防線上頑強地阻擊向北突破的美第八集團軍的猛攻;另一方面,調動兵力向漢城增援,試圖把敵人消滅在京仁地區。但是,除了在後勤補給上北朝鮮軍與聯合國軍相差懸殊外,在兵力上北朝鮮人民軍也處於劣勢。

9月中旬,聯合國軍的兵力已經達到15.1萬人,坦克500輛,各種火炮1000門以上,還有美空軍第五航空隊的1200架飛機的支援。

而這時在韓國領土上的北朝鮮軍隊只有7萬左右的兵力,其中約一半的士兵還是為補充戰爭受損而征來的新兵,其裝備也在戰鬥中損失嚴重,裝備率僅是編製的一半。

北朝鮮軍隊在洛東江對峙線上苦苦堅持了六天,隨著洛東江各條防線的一一失守,其全線崩潰的已如摧枯拉朽。從9月18日晚開始,北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右翼開始後退。9月22日,在釜山狹窄的防禦圈內苦苦堅守了兩個月之久的美第八集團軍突破了防線,大軍渡過了洛東江。

金日成的軍隊,一夜之間從進攻變成了敗退,在面臨重新構築防線已經沒有實現希望的形勢下,9月23日,大勢已去的金日成,下達了全線向三八線以北撤退的命令。

9月27日,沿著京釜公路突進的美國第一軍與從仁川登陸的美軍會師。北朝鮮人民軍的退路被全線封鎖。

被分割包圍的北朝鮮人民軍部隊奮力突圍,很多部隊被殲滅,進入韓國領土的7萬多北朝鮮人民軍撤退回三八線以北的己不到3萬人。在損失的兵員中1萬人傷亡,1.2萬多人被俘,潰散的有近2萬人。而且,坦克火炮等重裝備幾乎全部丟失。

9月29日,聯合國軍收復漢城。上午10時,麥克阿瑟飛抵金浦機場,隨即到達南朝鮮中央政府大樓國會議事堂。

麥克阿瑟和李承晚夫婦一起進入會場。

麥克阿瑟宣布把漢城交還南朝鮮,李承晚的感謝詞。全世界的人都從那一天的報紙上看到了這個老頭子「泣不成聲」,「我本人的永遠感謝和南朝鮮國民的感謝心情,……」

當天,聯合國軍的先頭部隊北進三八線。潰不成軍的北朝鮮軍隊,風聲鶴唳,摧枯拉朽,兵敗如山倒,在釜山前線的人民軍主力被麥克阿瑟從仁川登陸的美軍截斷後路殲滅。大約11萬朝鮮人民軍成建制被俘虜。要不是朝鮮副帥崔庸健帶領少數部隊拚死扭住美軍,使之不能迅速北上合圍,金日成早就成了美軍的俘虜。

10月1日北朝鮮軍隊敗退三八線以北,10月19日平壤被攻陷。金日成率北朝鮮首腦機關退到距鴨綠江50公里的江界。斯大林提議放棄朝鮮半島,讓金日成撤往通化組織流亡政府;中國決定派志願軍入朝參戰。

……

重讀這段歷史,你還能相信,朝鮮在為中國站崗放哨嗎?朝鮮在為中國擋子彈嗎?

我就奇了怪了,為什麼中國人不能理直氣壯的說這句話:如果不是中國出手救援,六十七年前朝鮮已經亡國!如果不是中國派出兩百萬大軍,跨過鴨綠江大橋,進入北朝鮮,與聯合國軍血戰三年,地球上早就沒有朝鮮這個國家了,連朝鮮的墳頭都找不著了,還輪得著今天你這樣說話嗎?

你又何曾為中國站崗放哨過?

我說的不是事實嗎?

(本文主要參考:《朝鮮戰爭》,王樹增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版;《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美]貝文·亞歷山大著,郭維敬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日本人眼裡的朝鮮戰爭》[日]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編,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