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頭條

1月30日報道,日前美國政府宣佈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等一系列軍工企業進行打擊,警告那些購買俄羅斯武器裝備的國家。有消息認為,美國發出警告後,俄軍工企業很可能將影響俄羅斯出口中國先進武器裝備。

在2017年還為中國生產了10架蘇-35戰鬥機,並且已交付中國空軍。在2018年,該航空廠將為中國生產最後10架蘇-35戰鬥機。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蘇霍伊公司和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公司將繼續與客戶合作,預計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廠很快收到另一份大型國外合同。

俄羅斯卻要求中國最少要採購48架蘇-35戰機,而且禁止對蘇-35戰機進行仿製,以免出現當年「殲-11國產化」的尷尬事件,甚至還傳出了「俄方焊死了蘇-35的發動機,避免中國工程師拆卸」的消息,這都可以證明俄羅斯對中國出口蘇-35戰機的戒心。

然而殲-20的交付直接改變了這種局面,其強大的戰力在軍內的對抗中表現的淋漓盡致--10:0,絕對優勢完全壓制其他機型。用殲-20飛行員的說法就是「橫掃3代機」,用俄院士的說法就是,4代機和5代機(俄標)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不是通過改進就能在性能上接近的。

歸根到底,在國內已經能研製出優秀五代機平臺的情況下,還要進口三代機,確實是無法令人愉快的事情。不過這也就到此為止了,蘇35將會是中國引進的最後一款主力戰機型號,數量也不會太多,未來已經不會再有類似的情況重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