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來,有一座高大的封土,一直聳立在在西安市臨潼區城南的驪山腳下,在這座封土的下面,躺着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這座高大的封土便是秦陵。

  作爲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陵墓的規模是歷史上所有帝陵中最大的,其高度也是最高的:西漢的11座帝陵中,漢武帝的茂陵最高爲46米,其餘的多爲30米左右,東漢的11座帝陵,所有封土的高度都不及西漢高,大約只有20米,因此,秦始皇陵的高度,絕對是空前絕後的。

  今天,本文來談談秦陵的高度之謎,關於秦始皇陵封土高度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班固的《漢書·楚元王傳》:“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

  班固記載這段話的時候,距離秦始皇去世已經過去200多年了,之後的各類歷史文獻,對秦陵封土高度的描述也大體相同,都是從《漢書》中轉載而來的。

  先來算算五十餘丈高摺合現在多少米,秦漢時期的以丈,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2.31米,五十丈,大約等於現在的115米,差不多有40層樓房那麼高。

  秦始皇陵園處在驪山北麓的山前地帶,地勢上呈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狀,因此,我們測量秦陵的高度有一個觀測點的困惑:

  站在陵園外城北牆上測量,封土高度約爲87米;站在陵園內城北牆上測量,高度約爲76米,而把測量點放在陵墓封土北側,測出的高度僅約爲55米。

  那麼,問題來了,無論怎麼測量,秦陵的封土高度和文獻中記載的高度差距都有很多,是班固的《漢書》記錄錯了呢?還是水土流失了呢?

  先來分析一下水土流失說,長達2000多年的風吹雨淋,是不是因爲長期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秦陵封土高度大幅度降低了呢?

  這種說法咋一聽,似乎有道理,可是,秦陵雖然會因爲自然原因,客觀上會有所降低,但絕對沒有這麼多,爲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通過和秦陵時代相隔不遠,地理位置也差不多的在咸陽原上的九座西漢帝陵來說明,經過測量,西漢帝陵如今的封土高度和文獻記載的高度差距並不大,最多隻低了2米左右,比西漢帝陵早100多年的秦陵,水土流失應該也和西漢的帝陵差不多。

  再來分析是不是《漢書》記載錯了呢?

  班固如果沒有準確的數字,他絕對不會在史書上記載秦陵高五十餘丈,難道是他的筆誤嗎?但是,如果沒有其他更有力的證據,我們不要輕易否定歷史文獻中的記載。

  《漢書·楚元王傳》記載的是漢高祖劉邦的異母弟、楚元王劉交及其子孫的事情,文中關於封土高度,是出自西漢著名的大學問家劉向之口。

  劉向,就是《戰國策》的整理和編輯者,他在著書之時,整理過宮廷藏書,所以他有可能閱覽過秦朝的檔案,是不是在秦朝的檔案裏設計規劃的秦陵封土高度就是五十餘丈呢?

  這個可能性比較大,但爲什麼實際的封土高度卻沒有那麼高呢?

  《漢書·楚元王傳》中劉向在說完封土高度之後,又有一句:“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驪山之作,指的就是秦始皇陵,未成,那就是說秦陵還沒有完工,也就是說最後一道工程——封土還沒有完成。

  而此時,陳勝、吳廣的部將周文已經打到了距秦陵不遠的地方了,驚慌失措的秦二世來不及抽調別的軍隊迎戰,趕緊讓負責陵墓建設的章邯,把做封土工程的修陵人武裝起來去迎戰。

  於是,秦陵的封土高度最終沒有達到設計高度,而只能成爲目前我們所觀測到的實際高度了。當然,這個答案也只是筆者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分析得來的。

  兩千多年來,世人始終對這座埋藏着千古一帝的秦陵有無盡的猜想,在這高大的封土下面,還會有哪些神祕呢?

  本文參考文獻:《秦陵——塵封的帝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