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送別》,又作《山中送別》。明代李沂《唐詩援》中評:「(此詩)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妙就妙在藏而不露。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寫送別詩,多會寫離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但此詩開篇就從送別之後寫起。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在山中送別朋友,黃昏時一個人回到家中,默默地關閉柴門。

離別時固然傷感,但是那時你要為朋友整理行囊,要給朋友祝酒,要給朋友寄語,人的情感被大壓縮在角落裡。只有當朋友已經離去,離別的傷感才會慢慢襲來,侵佔你的整個心靈。

王維就是抓住這個特殊的時刻,來表達自己的孤寂傷感之情。

友人的離去,本來已經極為傷感,偏又是黃昏之時,「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黃昏將詩人內心的孤寂,渲染的更為刻骨。

最後,詩人只好無奈地關上柴門。詩人身在柴扉之內,心在柴扉之外。但詩人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讓讀者自己從「掩柴扉」這一動作細節中體會。詩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詩人的情感,一直沒有直白地表露出來,而是隱藏在時間與動作中。到了最後兩句,詩人依然沒有直言自己內心的孤寂,而是突然問,明年此刻,春草又綠,王孫還會不會回來?

朋友剛離去,就問回不回來,可見詩人對友人深厚真摯的友誼,而友人已經離去,詩人尚喃喃自問友人回不回來,可見詩人內心的孤寂。

內心越剋制,情感越濃烈,表達越剋制,情味越濃烈,讀王維的這首詩,在他平淡的語言背後,我們能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孤寂之情,所以說語雖平淡,卻有無限感慨。


雖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樣千古絕唱,卻也是短小精悍,巧思妙作。

《山中送別》(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特別之處:文字之通俗,意思之易懂,卻是俗中有大雅。

一雅:送誰?誰送?身份不俗。

送的是王孫,王維山中送。

王孫,貴族子弟,王維的詩都是「王孫」,

比如「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人以羣分,友人身份之尊貴,表明自己也不是普通人。

王孫能夠不辭辛苦,山林訪友,可見王孫也是淡泊寧靜之人,非勢利庸俗之徒,情懷之不俗。

二雅:何地?山中,環境清幽而雅緻。

一二句頗有意思。

如何送友人?不知,只知送別後詩人獨歸。

回的是柴扉之家,顯然隱居山林,質樸求真,追求之不俗,「巖扉松徑長寂寥 ,惟有幽人自來去。」

送別最黯然銷魂的,不是離人動身漸行漸遠,而是送別歸來,魂不守舍的一刻,

王維用「掩柴扉」來一筆代過,卻掩飾不了,夕陽西下,暮色襲來,粗園陋室,形單影隻的落寞與憂傷。

這個細節很巧妙,不提離別場面之大悲,只有別後之黯然傷神,

淚眼決眥之江河化為涓涓細流之從容,可見詩人之內斂,不俗。

三雅:何期?離後方知情濃。

三四句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

化自《楚辭 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詩人卻有點睛一字,「綠」字傳情。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是不是從王維這兒得的靈感?

年年春草皆會綠,年年友人可會來?

這本離別時當面問,詩人卻在別後心裡悄悄問,是告別時忘了,還是別後才知情濃,後知後覺呢?

這又是一巧妙之雅緻。

唐汝詢《唐詩解》「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

二十字,餘味無窮也。


王維在唐朝詩人中,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他長得特別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當時著名的文藝界的小鮮肉。他的音樂造詣極深,據說還會作詞譜曲。因為他長得帥,又年輕,更有高超的音樂造詣,打動了當時權傾朝野的玉真公主,公主親自拍板,王維就以高排位考上了進士。

其實王維真的不是靠姿色進入唐朝官場的。王維是真的有才。王維的才情主要體現在他的詩和畫上。蘇東坡特別崇拜王維,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說的是王維詩歌特別善於運用意象藝術,他的詩有一種強烈的畫面感。也就是說,他的詩都可以畫成畫,或者排成VCR.

王維擅長寫送別詩。題主提到的這首詩,就是有名的送別詩。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詩體現了王維的感情的反射弧特別長。王維和友人在山中相別。時間肯定不會是晚上,因為有誰會在山裡趕夜路呢?基本上是在早上。一般人講到離別,立馬就悽悽慘慘慼慼。比如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就是一上來就表現地和悲傷的樣子。但是王維不這麼說,王維說,早上我在山裡送別了朋友,淡了晚上我關上家裡的柴門的時候,還在想著我的朋友。王維是擅長意象藝術的,你看王維專門用了日暮的詞。日暮這個詞本身有很蒼涼的意味,也代表了王維和朋友離別後的悲傷心情。要是王維說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這個就不是依依惜別了,而是盼著朋友早點滾蛋了。

第三第四句就更為有意思了,王維在關門的時候就想,春草明年會定時的蓬勃生長,代表著春天會定時回來,而我這位朋友,明年到底會不會回來呢?還剛走,就盼著朋友回來,可見王維與這位朋友的感情很深。

順便說一句,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春草、青草往往有離恨的意思。比如李煜說,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歐陽修說,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等,都是這個意象。


如何欣賞王維的經典五言絕句《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一、眼前之事,心中所想

前兩句是敘事,說的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後兩句描述的心中期盼,說的是未來事。

古人作品,觸景生情時經常發出感慨,前邊兩句敘事寫景,後邊兩句抒情。送別詞中很多說眼前景,發此時感慨如: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易水送別》[唐]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二、對未來的聯想

但是抒情中對未來做出聯想,詩意就加深了一層,例如 王維的另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最後一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的經典五言絕句《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三、春草與王孫

詩中沒有太深的典故,「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宋人曾經說過詠春草,言必稱「王孫」,可見用此典故的名作太多,以至於到了宋朝春草與王孫已經是用爛了的典故。

宋朝詩人陸遊 《老學庵筆記》:

「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至慶曆後惡其陳腐,諸作者始一洗之。」

陸遊批評的是濫用代字,這也從側面說明瞭春草與王孫的緊密關係,下面介紹幾首宋朝著名的詠草詞,都是離情別緒,每篇都離不開「王孫」。

1、林逋的《點絳脣》是宋朝有名的詠春草詞: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

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

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2、梅堯臣的《蘇幕遮》亦是詠春草詞中的名篇。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

獨有庾郎年最少。垂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3、歐陽修的《少年遊》 :

闌幹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裏,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結語

春草這個意象因為《楚辭·招隱士》的原因,總是和王孫一起抒發離別之情,除了上面舉例的,還有一首著名的五律,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您還記得幾首詠草的詩?說來大家聽聽..........

@老街味道


謝謝悟空小祕書邀答!

引言:

少年時喜歡太白詩篇,那是你渴望將自己的夢想點燃,還沒有走遍天下名山大川,就已經感到人世的艱難;步入青壯年便覺得王維更清雅脫俗,有時近乎平淡,然而淡定中更多了一份情感;行將暮年,將最後的寄託留給王維還是杜甫,如果詩魂還在,那就需要邊走邊看??

一一一【題記】

在唐詩絢麗的的色彩中,每個人都有心中的一抹風景。屬於自己喜歡的那一種,多少年的積累使我早已情有獨鍾。作為我來說"五絕應是王摩詰,七律當屬杜少陵"。

據考證,在《唐詩三百首》中,有29首五絕作品當中,王維就佔了5首,包括《相思》、《雜詩》、《鹿柴》、《竹裏館》,以及題主提到的這首《山中送行》。

王維的送別詩,最著名的莫過於那首聞名後世的《陽關三疊》:渭城朝雨,客舍柳青,勸君杯酒,西出陽關,難得無故人。但在他的五絕詩作當中,對於送別詩歌書寫依然得心應手,灑脫自如。

且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五絕.山中送別》,是王維不可多得地五絕送別詩。讓我來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

開篇兩句,直接了當描述詩人依依不捨送別友人的場景。「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山中送別了老友,心情很是複雜,尤其是一個"罷",可以讓我們想到兩人的依依惜別。友人,也許是兒時的夥伴,也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許是朝思暮想的兄弟??但最終只能道出"罷罷罷",目送友人遠去,直到背影消失在霧氣繚繞的山中。詩人滿帶著失落和惆悵,回到山中自己的居所。

"日暮掩柴扉",時間已是傍晚時分,將山中小屋的柴門掩上,也許昨天這個時候還在和友人把酒言情,而此時此刻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送別了老友,自己也早點休息了。這是一句最讓人難受的感懷!常言道:"相見時難別易難",原本山中多孤寂,又無親人相隨。友人已經遠離,詩人該如何打發這種失落孤寂的時光?

所以說這一句看似平淡,卻寫出了詩人內心的不捨和無奈。給讀者留出無限的空間,讓你盡情想像此時心裡感受。這時你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最次也就是"洗洗睡吧!做個好夢"。

後兩句寫詩人的對友人的期盼,對來年的想像。"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此處化用《楚辭.招隱士》當中的"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表達出了詩人盼望友人莫負光陰,莫負春色,早日歸來的心情。

縱觀王維的文學作品,向來喜歡寫景,以景代情,情景交融於無形,而且浸透著無限的禪意,讀來讓人神清氣爽。而唯獨這首小詩,獨出新裁,近乎白描敘事的意味,也更表達出了詩人內心極度的失落之感。

正如東坡先生所言"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最為經典的"日暮掩柴扉"是詩人一個生活畫面的截圖,過多的留白卻把詩人內心的糾結、傷感都表達出來了,失落感一覽無餘。這也正是王維後半生"半官半隱"的真實寫照。

再次感謝悟空小祕書平臺!

【溫馨提示】原創不易,敬請文友,多多支持,留言轉發,評論交流。


王維此首《送別》是其送別題材的名篇,詩人於送別中隱含有自己的心性與志趣。

此詩語淺情深。詩歌首句即點出了送友離去且是剛剛送罷,次句寫日近傍晚時掩上柴門,由此可想像詩人送人離去後,依然佇足在送別的地方直到日暮時分方纔迴轉。

後二句轉折,由前二句的實寫轉入虛寫,彷彿剛剛關上柴門那一刻,思念友人之情就陡然從心中升起。但作者不是追憶與友人的過往,而是對來年能否相聚的遙想表現這種深摯的友情。

詩歌在結構上首尾響應,語義疊起。首句寫送,末句望歸,由對再聚的虛擬想像來襯出相送的不捨。

同時前二句寫送別的情狀舉止,後二句寫內心所想,通過行為上的送別翻疊出心中的盼歸,所表達的情思深切委婉。

此詩後二句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指代的是隱士,招隱士,則有招賢之義。

而隱士遊于山中,不願歸來,因此末句則呼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整首作品通過寫山中的陰森與恐怖,以此言隱士不必留于山中,人間方為樂土。

但王維此詩卻是反其道而言之,言望朋友從俗世回歸山中。

王維處於盛唐時代,且盛唐文人普遍有著積極入世的心態,而由隱而仕的「終南捷徑」亦是許多文人入仕的途徑之一,

由此可知,詩人送走的朋友此時定是追求功名而出山了。詩人末句用一個「歸」字點出他的態度,隱居纔是自己的精神歸宿與追求,也點出了其友現在的出山之歸來不可期,不歸來即功名有望,歸來則仕途乖蹇,然縱然以歸來為結局亦有清嘉的山間春景相待,足以慰友之情懷。末句以疑問結句,於猜測中見出詩人對世情的體悟與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王維,是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畫家,曾在朝為官。他的邊塞詩、山水詩等都有膾炙人口的名篇。

王維的這首《送別》共有六句,第一句是敘事,寥寥五個字就道出了,詩人邀請朋友下馬來喝一杯灑,與朋友告別。

以下五句,全是詩人同朋友的問答對話。

第二句是問朋友要到哪裡去?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第三、四句是朋友的回答,表明了朋友歸隱的原因、心中的不平以及對現實的不滿。

笫五、六句,是對朋友的勸慰。表現了詩人對朋友處境的同情和安慰。

這不是一首平常的送別之作,表面上看似平淡的對話,實際上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對榮華富貴的否定以及對隱居山林的嚮往。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

山路彎彎是送別的腳步,

輕掩柴門怎麼能將憂傷封堵。

今晚夢中又見春草萌綠,

衣錦後 你會不會再來我的草屋。


王維,字摩詰。因後期作品空靈無我,修禪參悟,後人在給唐朝詩人封號的時候就尊稱他為「詩佛」。其實他本人作品各個時期風格不一,算得上是與李白同時代現象級詩人。他出身高貴門閥,長得又特別帥,音樂繪畫無所不能,政途也順暢,官至右丞相。所以,他和李白雖然同時代,卻是同纔不同命的文人模板,兩人之間也沒什麼交集。

瞭解詩人的詩風和五絕的特色之後,我們來看題主說的這首詩。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字面上都是很簡單的。在山裡面把朋友送走了,傍晚了關了柴門。第一句起寫朋友走了,第二句承,寫回家關門,第三四句就轉開了。「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完全是寫心理活動,誰的?詩人的。春草明年綠?這不廢話嘛,大家要體會言外之意:春草明年綠,這是有準兒的。王孫歸不歸?那可就沒準兒了。這種友情和思念,就更加顯得深刻,感人。

有人說這個是不是直接問「王孫歸不歸」?這個不是直接問了,而是接前面三句,詩人把朋友送走之後自己心裡所想。並沒有問,或者說根本就不知歸期。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別贈酒的不捨,直接寫別後日暮,看山中草綠,望來年重聚。簡單的生活細節描寫,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題目送別,卻寫別後日暮封門時寂寞之情更濃,為盼望再次相聚作了鋪墊,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卻不一定再來。惜別之情,自在詩外。意味留白,高人一籌。

詩是人心。你平白這麼一念這些平淡描寫的句子,末必能解作者心中深意。但是多想想,又自然體會得到詩人超高的文學素養。簡單,精鍊,寫作留白,這纔是五絕精妙之處。


離離芳草意,慼慼雁單鳴。

相別暫久遠,執手到行舟。

語透切時語,步履慢階行。

近前止足停,握手言復嚀。

此往千里遠,家嚴顧己分。

不須費情惦,兄在保腹飢。

至處修箋回。勿許家相盼。

含淚展容歡,咐言感卻殷。

船家催客早,恐誤工期行。

揮手泣相別,來日歡聚多。

望君思我意,舉首觀月明。

來朝今日景,你我共暢杯。

一鳴驚人8.1日於興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