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春秋戰國的亂世紛爭鑄就了中華文明的基本形態,也造就了華夏民族的基本性格。在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縱橫捭闔之間,我們往往只是看到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而忽略了市井之中街巷酒肆的日常百態。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餐桌上,能夠看到哪些美食呢?

  01 不同人羣的特殊享受

  春秋戰國時期,權貴席上常擺的肉食較多進入普通人家。《論語》記載子路野宿一隱居丈人家,即受到“殺雞爲黍”的招待。另一方面,嘗慣了山珍海味的王公貴族轉而獵田澤菜蔬素物爲奇味。魯侯饗周公閱,“有昌歜(即昌蒲,取其根切而醃之,成昌蒲菹,有五味之和)、白黑(白者熬稻,黑者熬黍,均沃以膏)、形鹽”,稱爲“薦五味,羞嘉穀,鹽虎形,以獻其功”。

  作爲齊國貴胄的齊仲子食鵝,竟然厭而吐之。家境殷實的曾晳嗜食羊棗(柿之小者,即牛奶柿)。柱厲叔取湖塘水生植物菱芰(即今江南水鄉所產“雞頭”,殼有芒刺,內實如豆米)爲食。

  種種冷門的田間野疏頗受當時貴族的青睞。

  圖/南方的菖蒲

  02 北方的饕餮盛宴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經濟中心位於黃河流域,北方地區的飲食風味繁雜多樣。在北方的貴族餐桌上,各種花樣的食材滋潤着人們的味蕾。首先是飯前的開胃羹湯,主要有三樣:大羹—不調入酸苦甘辛鹹五味的肉湯、和羹—用不同調味品調製成的羹湯、鉶羹—調入五味的菜湯,盛於鉶器而得名。隨後是開胃小菜,主要有昌本、脾析(牛百葉)、蜃肉、豚拍(小豬肩肉)、深蒲(蒲芽)五種食品切丁鹽漬而成。

  圖/牛百葉

  接下來就是主食階段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人繼承了周代的八珍:淳熬——稻米肉醬蓋澆飯、淳母—黍米肉醬蓋澆飯、炮豚—燒烤燉乳豬或羊羔、珍—膾肉扒、漬—酒香牛肉、熬—烘肉脯、糝——三鮮烙餌(牛羊豕三鮮)、肝膋——烤網油包狗肝。這些豐富的主食在今天看來依舊十分誘人。大餐之後,北方的古人還要用肉醬作爲加餐,這便是七醢,主要指酖(肉)、蠃(大蛤)、蠯(小蛤)、蚳(蛾子)、魚、兔、雁七種肉醬製品。

  03 南方的魔幻美食

  南方江淮流域列國權貴,則有品瓜果、啜花椒和偏愛水產禽類的食性。從選料看,以南方產禽鳥水產和糧食作物爲本,有雞、鵠、鴻(雁)、鴿、雀、鳧、(野鴨)、甘雞(青蛙)、鮒魚、蠵(大龜)、豺、豚、羊羔、稻、黃粱、粢(米粉)、嫩蒿等,與今天的南方多河鮮與米食

  的特點十分相似。南方的食物配伍精緻考究,爲當時質樸直率的北方食饌所難及。

  從調料看,有吳羹、吳酸、吳醴、楚酪、楚瀝等土特複合調味品,又有上等蜜飴、蜜餌、柘漿(甘蔗汁)、大苦(甘草)、麥芽、苴蒪(蘘荷)、蔞(香草)、辛(椒、姜)、瑤漿(白酒)、瓊漿(紅酒)、酎(醇酒)等。既有菜餚,也有點心,還有熱酌,更有冷飲。南方人的飲食享受可謂奢華。

  圖/長沙米粉

  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飲食已經在食料選材上廣泛使用了各種野生材料,並且在烹調與搭配上也十分考究,今人來看也是歎爲觀止。

  參考文獻:1.中國全史百卷本

  2. 戰國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