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裡談論歷代開國君王的視野。談了宋代的趙匡胤,快要談到接下來的元代。 談元代,不能不想到歷史上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首先是匈奴。 《史記.匈奴列傳》,詳細地記敘了漢代以前匈奴的歷史,以至風俗習慣。 一開始就說:「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首領叫淳維。」 夏後氏,就是國號夏的禹。夏禹的歷史很長,四百四十年(公元前二二○五年至前一七八六年),苗裔分布很廣。 這裡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是從中原民族分枝散葉出去的。他們去到草原的大環境中,「隨畜牧而轉移」。 史記寫他們的畜牧生活,很生動。他們主要是畜馬、牛、羊,還有駱駝、驢,多種野馬。平時以射獵禽獸為生,遠程用弓矢,近程用刀鋌(類似矛)。小孩子也能夠「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他們每居一處,眾多的馬牛羊等要吃大量的水、草,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必須「逐水草遷移」,甚至去掠奪他人,「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交戰時,「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

這裡的「其天性也」一句,可以理解為在草原上為生存搏鬥形成的特性。 在《匈奴列傳》中出現的這些游牧民族名稱很多,較常見的有東胡、月氏、戎、狄等等。 中原有一些古代歷史大事件是與北方民族有關的。如:周幽王寵信美麗的褒姒,引起申侯聯同犬戎,攻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戰國時,秦昭王開始築長城以拒胡;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秦滅六國後,秦始皇使蒙恬統領十萬眾北擊胡人,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等等。 漢代,匈奴不時入侵,劉邦曾被圍於白登。與匈奴有時和親,「匈奴無入塞,漢無出塞」,但仍時有爭戰。唐詩裡面,有人們熟知的詩句「誓掃匈奴不顧身」、「羌笛何須怨楊柳」等等。羌族也是很古老的族名。殷周時,部分居中原,羌字在甲骨卜辭中已見到。 這些草原民族,後來在西面活動的,以突厥為主,在東面活動的,稱東胡。 西面的突厥、回鶻(回紇、畏吾兒),在唐朝初期,很興盛。包括柔然、鐵勒各部。疆域最廣時,北過貝加爾湖。李世民打天下的時候,曾與突厥談判結盟。《新唐書.太宗本紀》:「武德七年,突厥寇邊,太宗與遇於豳州,從百騎與其可汗語,乃盟而去」。後來突厥為回紇所滅,餘眾流轉於中亞、西亞各地。有一族(鄂托曼)流入小亞細亞,滅東羅馬,建土耳其國(相當於中國明朝時,十三世紀末)。 在東面活動的東胡,主要有四大族,與中原的歷史更為密切。這四大族是:契丹(原屬鮮卑),党項(自稱為鮮卑拓拔氏之後,又與羌族關係密切)、女真(源於東北古老的肅慎族)、蒙古(祖先蒙兀室韋,是東胡的一支。遷到蒙古高原中部,與突厥通婚。據說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是紅頭髮藍眼睛)。 東胡這四大族中,蒙古後來建立元朝,女真後來建立清朝(稱滿族),至今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兩大族党項和契丹,則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 現在我們回頭談到宋代,主要就將談到遼和金,宋朝一直與遼、金打交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