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捆綁」竹枝詞原創 2017-08-02 李樹喜

切莫「捆綁」竹枝詞   竹枝詞,是詩詞諸體中最接近民歌、生動活潑的一種形式。其源頭可追溯到唐代詩人劉禹錫。宋代黃庭堅說:「劉夢得竹枝歌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竹枝詞的名篇,至今膾炙人口。 竹枝詞的特色表現為題材上的指向性、語言上的鮮活性,生活化和口語化,由此表現為風趣、幽默、詼諧,更兼有諷刺功能。例如: 「風水先生總喫香,造墳起屋選山場。他言若是真有用,早已自家出帝王。」(曾明星:風水迷信);

「有了金錢事事行,求官贖罪買前程。閻王若是也開業,多少富翁獲永生。」(袁美林:乙亥竹枝詞)。 兩者都用假設手法,對風水迷信、買官賣官、以錢亂法等進行了諷刺。另如田昌令詠清潔工:「朝朝橫帚掃殘星,夜夜華燈待掃明。大院侯門最難掃,濁流腐氣總盈盈。」歌頌和諷刺並具,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竹枝詞源自民歌,屬於原生態。其平仄寬泛,本來就不存在所謂「格律」,寫成七絕格式亦無不可。考劉禹錫集共有竹枝詞十一首,其中九首未依七絕格式,合於七絕的只有兩首包括「道是無晴卻有晴"。 蓋因這首名氣大、流傳廣,有人以為做竹枝詞必依七絕,純屬誤判!這既有悖於其初衷,也混淆了它與七絕在樣式上的區別。自然也就抹煞了竹枝詞。 竹枝寬鬆體,不宜捆綁之!精選留言杜山如水 為什麼不叫柳枝桃枝呢?因為襯字八竹枝」,」女兒」貫全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