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遊戲裏,擁有更多的路徑意味着有更大的生機。擺脫單一票務平臺定位的貓眼,在成爲一家“互聯網+娛樂”綜合性服務平臺的道路上,也在試圖尋求更多元化的營收途徑。

近日,貓眼公佈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報,增加的營收與增長得更多的虧損讓貓眼在公衆的目光下接受一層層審視。財報顯示,2018年貓眼全年總收益達到37.55億,同比增加47.4%;全年毛利達到23.56億,同比增加35.3%,同時貓眼年內虧損1.38億,同比增加82%;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2.29億,同比增長35.4%,經調整溢利淨額2.90億,同比增長34%。

整體來看,貓眼的營收業務正在走向多元化,除了在線票房,電影宣發服務佔比逐漸增加,電商、廣告服務等也在發力,但是新的“掘金點”還未出現。

在票務市場平臺更迭、巨頭形成對峙格局之後,紅利在逐步減少,市場天花板已經出現,電影市場則由於整體內容質量、觀衆審美、觀影人次等因素的變化,電影宣發總體成本增加,貓眼在主要業務之外需要找到新的着力點。

貓眼全年營收37.55億元:票務、宣發“兩架馬車”

從財報來看,貓眼的營收主力依舊是在線娛樂票務服務。2018年在線票務貢獻營收達到23億左右,佔比超過60%。這個成績在意料之內,電影票務市場在經歷了迭代期之後,行業洗牌,巨頭收攏行業其它平臺,最終貓眼、淘票票分割而立,其中貓眼電影票務市佔率達到60%,成爲行業排頭兵。2018年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607億,市場上票務線上轉化率超過了80%,貓眼的在線票務佔比可想而知。

其次,是娛樂內容服務(推廣,發行和投資等業務),收入達到10.68億,佔比28.5%。2018年,貓眼參與了《熊出沒·變形記》、《來電狂響》、《李茶的姑媽》、《一出好戲》、《後來的我們》等電影的出品發行。

數據顯示,2018年貓眼主要出品、發行電影票房達均超過60億。在春節檔、暑期檔、賀歲檔等重要檔期中均有押中爆款,2019年春節檔貓眼同樣參與了《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等多部電影的出品發行,佔據了檔期的半壁江山。

剩下娛樂電商服務與廣告及其他服務收入分別達到1.95億與2.10億,實現增長,但不是平臺主要營收動力。

而主要營收業務,高收入也伴隨着高成本,財報顯示,2018年貓眼全年收益成本13.98億,同比增加73.5%,而成本增長一部分是由於主力業務的成本增加,如票務系統成本、電影內容宣發成本等,一部分是由於2017年貓眼收購微影留下的資本攤銷。

票務與宣發這兩大業務的成本出現了細微的變化,2018年貓眼銷售及營銷開支雖然達到19.40億元,但佔比同比下降了4個百分點(2017年佔比55.7%,2018年佔比爲51.7%)。而下降的原因是“競爭更理性及用戶激勵降低”,即部分原因是由於政策導向與市場迴歸理性之後的票補費用減少。

“我們相信通過提供補貼來促進銷售的模式已經大大弱化,整個市場已經從票價補貼驅動轉換爲內容驅動,行業主要平臺也趨於理性,開始更爲重視分發的內容質量,而且市場對於高質量內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財報發佈後,貓眼公司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但是雖然票補大戰時期已經過去,“9.9時代”一去不復返,票補卻並未消失。目前打開貓眼、淘票票等購票APP,仍然有19.9元特價看片、影城卡優惠等活動。以目前電影市場的情勢來看,影票價格對觀衆觀影有着較大的影響,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等電影的高票價一度引起公衆討論,過高的票價讓觀影人次下降的問題更爲凸顯。

另外,營銷及推廣開支與內容宣發成本在增加,2018年貓眼營銷及推廣開支達到17.38億,內容宣發成本達到了2.69億。隨着貓眼繼續發力電影推廣發行等服務,這部分營收或將增加。

“去年內容服務業務貢獻了公司28%的營收,而三年前公司幾乎所有營收都來自票務,公司的內容服務業務包括推廣,發行和投資業務,其中推廣和發行仍然是我們業務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這也是建構貓眼平臺的基礎,也就是幫助優秀的內容取得票房上的成功,公司將繼續服務於所有內容,包括電視劇,電影和現場表演等等。我們預計未來兩到三年,這部分營收佔比可以達到35%甚至更高,其中推廣和發行的增長要高於投資業務。”貓眼高管表示。

內容製作、演出票務……誰是貓眼新的驅動力?

在財報之前,貓眼與歡喜傳媒達成戰略合作,此舉被業界解讀爲貓眼有意對產業鏈上游內容進行深耕。畢竟以“導演天團”聞名的歡喜傳媒,綁定了甯浩、徐崢、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張藝謀等國內一線導演歸攏到旗下,也與賈樟柯、王小帥、陳大明等電影人,達成長期合作。同時還在致力於發展“少而精”路線的流媒體歡喜首映。貓眼對歡喜傳媒的入股,獲得了一衆導演資源的優先投資權及獨家宣發權等權益,在上游內容上得到了助力。

這場交易也被認爲是貓眼的長線佈局。目前,貓眼以“互聯網+娛樂”爲戰略,在電影產業各個環節入孔不入,從電影出品發行、內容營銷、廣告服務到線上票務、口碑推廣等,貓眼與淘票票分割了如今的電影互聯網宣發市場,每到電影市場的大檔期,就幾乎是兩家平臺的車輪戰,而宣發渠道、票務銷售上二者各有千秋,上游內容就成了突破口。

財報顯示,2018年貓眼內容製作成本達到了1.36億。除了電影業務的出品發行,2016年開始,貓眼接連參與了電視劇業務的出品,包括《獵毒人》、《歸去來》、《老中醫》、《逆流而上的你》等劇集作品。

目前影視市場頻頻受到政策調控,電視劇行業“限古令”“限薪令”此起彼伏,網劇市場題材審覈也再次縮緊,對於貓眼而言這或許會造成短期內的影響。“相對於公司將電視劇投資視爲長期策略,市場監管只可能對公司的相關業務造成短期的影響,而諸如限制演員薪酬等政策會對行業形成長期的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貓眼在演出票務市場也在積極佈局,2017年貓眼成立演出事業部,迅速在演出市場佔領市場。據艾瑞諮詢報告顯示,以總交易額計,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9個月,貓眼於在線現場娛樂票務市場排名第二,佔市場份額的11.3%,僅次於大麥。2018年貓眼獲得到張學友全球巡迴演唱會獨家票務代理權,經過一些列營銷服務,演唱會北京站線下預售18秒票房破千萬。

國內演出市場一直被視爲一個潛在的紅利區,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89.51億元,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演出市場規模達超過500億元,到2019年這一規模將達到535億元。

誰都想在這塊領域分得一杯羹,但是市場一直被大麥、永樂等一級票房平臺把持,剩下的二級票務市場魚龍混雜,黃牛等灰色產業鏈也無法根除。貓眼的出現是市場的一個變數,由於電影票務搭建的覆蓋面極廣的銷售渠道,觀衆逐漸累積的購票定勢,貓眼在演出售票上有着天然的優勢。

貓眼上現在已經有演唱會、話劇歌劇、休閒展覽、音樂會、戲曲藝術等多元化的演出品類,如何進一步深入演出市場,達成電影票務流量與演出消費的互通,擴大演出票務收入,或許是貓眼的發力點。

貓眼在找尋更多的盈利空間,在產業上游市場長線佈局,同時在票務市場尋找新賽道,這個趨勢顯然是正確的,隨着國內娛樂市場消費內容與方式的多樣化,單一的票務運營並不能支撐平臺發展,雖然目前電影、電視劇、網劇等內容製作,演出市場等投入未能在營收中展現實力,但未來必將爲貓眼上游增長貢獻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