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2019年大年三十前一天上市成功,但貓眼娛樂(港股代碼01896,以下簡稱貓眼)依然無法摘掉“最差新經濟股”這頂帽子。

  讀娛 | yiqiduyu

  文 | 第二阿累

  1

  營收同比增長47%

  經營虧損擴大111.2%、網票網致其損失約1個億

  在上市前發佈招股書後,由於貓眼從2015年起連續三年虧損額達到12.96、5.08及0.76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爲1.44億元,累計虧損高達20億元,因此被媒體評爲了最差新經濟股。

  原以爲Q4能有所扭轉,然而從3月25日發佈的上市後首個財報(2018年全年財報)來看,其還是擺脫不了虧損的命運。下面,就一一來看看貓眼的具體財報:

  貓眼2018年全年營收3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4%;具體到四大業務則是,在線娛樂票務業務營收22.8億元人民幣;娛樂內容服務所得收益10.69億元人民幣;娛樂電商服務所得收益人民幣1.958元;廣告服務及其他所得收益人民幣2.104億元。

  雖然營收持續增長,但利潤卻不漲反之虧損放大。相比2017年年內虧損人民幣7600萬元,2018年年內虧損爲人民幣1.384億元;而經營虧損達到1.39億元,較2017年的0.66億元同比擴大了111.2%。毛利率也從2017年的68.4%,下滑到了2018年的62.7%。

  對於虧損放大,貓眼解釋稱原因主要包括票務系統成本增加、內容宣發成本增加以及在2017年9月完成微影收購事項後無形資產攤銷增加所致。

  除此外,讀娛君此前在2017年報道的

  《2年後原價轉讓網票網,甩掉包袱的光線其實是賺了》

  ,光線擬作價1.3億人民幣,向天津貓眼轉讓其持有的捷通無限68.55%的股權,捷通無限正是電影票務網站網票網的企業主體。

  包袱始終是包袱,因爲其一直虧損不已,拿到手後的貓眼先是在2017年當年進行了近4700萬元的商譽減值,而後在2018年又拋棄掉網票網,以76.6%的股權、2200萬元的價格“退回了”原股東之一、時任網票網CEO的姜春陽。

  而這一來一回,與此前收購光線的1.3億元相比,這筆交易前後讓貓眼損失了大約1億元。

  2

  超六成收入來自在線票務

  內容投入加大,現金流危機依然嚴峻

  相比起虧損,宣稱要多元化發展的貓眼,雖然把業務擴大到四大業務,但“在線娛樂票務服務”的收入達到22.8億元,在全年收入中佔比超過6成。可以看出,貓眼還是完全依賴在線票務,也並未能擺脫“票務平臺”的形象。

  這在行業觸及到天花板、盈利能力較弱的當下,對於收入佔據六成的貓眼是不利的——2018年監管部門明確規定,第三方售票手續費不高於2元(含票務系統),院線/影投不得參與分配。

  至於持續投入的第二大業務,“娛樂內容服務”收入佔總收入28.2%,包括參與投資電影的分成以及宣發收入。然而根據媒體報道,貓眼所披露出品的31部影片中,虧損的項目達到了17部,超過五成。

  眼見在線票務的環境,貓眼能做的只能加大內容業務。這在財報會議上也得到了證實,高管稱“整個市場已經從票價補貼驅動轉換爲內容驅動。”

  只不過,想要做到真正的內容驅動,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的。目前,貓眼正拓展影視劇投資、製作、出品、分發等,再加上娛樂內容服務開支的持續增多,這勢必會影響貓眼的現金流。

  要知道,截至2018年9月30日,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出淨額爲14.33億元,資金緊張致使貓眼迫切尋求外部融資。如今,即使上市了,但對於現金流僅有15.3億的貓眼而言,大開支、大投入的情況也未必能飲鴆止渴。

  那麼,在股市募集等之外,貓眼又如何應對現金流危機呢?——2019年2月1日,一位名爲“李飛專職律師”的舉報或許透露出了些許什麼。該律師舉報貓眼平臺截留中小影院票房收入、進行違法“二次清算”。在律師看來,貓眼是平臺,應讓消費者和影院買賣雙方自行發生交易,而不是把錢截留,進入貓眼的賬戶,“成爲支撐貓眼發展的一筆現金資金池”。

  截止目前,據悉主管機關已對這則舉報內容進行覈實調查。一經發現舉報屬實,貓眼可能面臨着罰款、沒收違法所得,並被勒令進行整改。

  除了律師舉報的現金流來源,貓眼也向銀行進行了借貸,共六億,以備不時之需。但這六億也不是那麼好拿,需要長期支付高昂的利息,同時也增加了其償付風險,一旦現金流短缺,銀行和其他債權人同時提出償付需求,貓眼賬面的資金是不足以應付的。

  整體而言,多元發展的貓眼,現金流危機依然充斥在其身。

  3

  兩座大山重壓

  內有渠道危機,外有同行虎視眈眈

  當下,貓眼還得面對兩座大山的重壓,一是自身的渠道危機,二是來自外部的虎視眈眈。

  衆所周知,貓眼目前是在線票務最大的一家,佔據市場份額超過60%。但未來,成也它,敗或許也是它。

  貓眼的市場份額完全來自於渠道貢獻的大流量,而這些流量又與其複雜的股東密不可分。從上市前招股書獲悉,貓眼最大股東爲光線傳媒及其關聯方,持股48.8%,此外微影時代、騰訊、美團分別持股20.62%、16.27%、8.56%;在董事會的6位非執行董事中,光線系3席,微影、美團、騰訊系各佔一席。

  股東、股權的多寡也反應在了資源的投入。據悉,貓眼月活用戶中來自美團的佔比達53%,來自微信及QQ渠道的佔比爲41%,僅5.1%的月活用戶來自貓眼APP——流量、用戶,是互聯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砝碼,但貓眼卻把這些交給外人,給自己留下了禍根。

  據資料顯示,貓眼與美團和騰訊分別在2016年、2017年簽署了長達5年的戰略合作,也就是說,合作年限分別截止到2022年和2023年,一旦合作到期,再出現續簽問題,那將對貓眼造成致命的打擊。

  同樣,美團、騰訊、貓眼分散性的資源和流量,註定無法使得貓眼在生態上統一發力。這也是爲何,貓眼電商、廣告業務收入小的原因。

  如果說渠道危機是顆不定性炸彈,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因素來激發;那麼來自外部,淘票票不遺餘力爭奪市場第一帶來的壓力,則是急需面對的。

  作爲在線票務市場的另一大平臺,淘票票比貓眼更簡單,也更穩定。一是股權清晰,沒貓眼那麼複雜,不用承擔更多的風險;二是背靠阿里大文娛和阿里,有多個入口和生態支持;三是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3月5日,阿里完成了對阿里影業的股權增持,向其注資12.5億港元,阿里影業正式成爲了阿里的子公司。

  面對一個有生態、流量、資金的對手的虎視眈眈,貓眼要面臨的將是巨大的挑戰。

  所以,接下來的內力、耐力、財力……等比拼,纔是決定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