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微博上又一次因爲“996”工作制炸了鍋。數位商界人士用自己早年奮鬥的例子迴應民衆對“996”的不滿:想成功,就得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既要“965”(每週朝九晚六,工作五天)又想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巔峯”,這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迴應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混淆概念、避重就輕。

  我們反對“996”,當然不是反對奮鬥精神、反對“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真理,我們反對的是管理者對員工選擇權的剝奪,是被迫加班卻沒有合法等值的報酬,是如此畸形的惡性競爭。

  與當年的“鐵飯碗”不同,如今的企業中,管理者掌握着員工的“生殺大權”。儘管沒有哪一家公司敢公然把“996”寫入合同,但當老闆把合理合法的正常工作時間與“沒有拼搏精神”劃上等號時,爲了不被淘汰,除了加班、加班、加班之外,員工哪裏還有其他選擇?就像微博評論裏有人調侃的那樣,“強制996違法,所以不會強制,但你不996,我就幹掉你”。生活已然一地雞毛,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精力、有能力運用法律的武器去與大公司抗衡,除了忍,還是忍。

  當加班成了行業風氣,那些不願加班的企業可能失去競爭優勢,認認真真落實勞動法規定的好企業,反而成了競爭中的犧牲者。這樣的結果,正是在給不守規則的企業以假象:我們的做法沒問題。但實際上,一份基於CFPS(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研究顯示,中國勞動力市場上大部分的加班都是被動加班,而這樣的被動加班,帶來的是勞動者更低的工作滿意度,從而會導致更低效的工作。效率低了,不守規則的企業爲了更高的利潤,便會進一步延長工作時間,徹底陷入惡性循環。

  不走這條道路,企業照樣能夠聚集優秀人才、獲得成功。拿我熟悉的一些公司來說,它們從未要求員工必須加班,也沒有任何“潛規則”逼迫員工加班,可照樣站在了2017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榜單的前幾名。面對已經形成畸形競爭環境的某些行業,我們需要外力打破行業內部“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循環,讓那些守法的、真正熱愛並尊重員工的公司活得更好,給勞動者更多選擇的權力。

  借某些人士的話來作結,我們的國家還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需要腳踏實地的奮鬥。但奮鬥是爲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幸福,而非少數人的利益。真正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建立在每一個人的健康、快樂與幸福上的,只有大多數勞動者能夠從奮鬥中獲得利益與快樂,纔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這纔是一個社會的良性循環。某些人士奮鬥的道理講得頭頭是道,法律常識卻是零。真不懂嗎?或許是真在裝不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