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IP经济是最火的词之一,伴随著消费升级与粉丝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批文学、影视作品跨界捞钱,赚得不亦乐乎。

在多数人看来,IP经济的爆发来得不可思议,但在「内行」眼里,国内IP价值的释放才刚刚开始。

迪士尼的生财之道

一部经典作品,其价值远远大于行业本身的基本盘,这一点上,迪士尼可谓玩到了极致。

不久前,《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上映,迪士尼多了一次躺著赚钱的机会。这个机会,便是针对IP经济的深度开发,尤其是衍生品的授权。

截止2016年,星战系列的衍生品累计收益已经高达惊人的270亿美元,单一个BB-8机器人,就创造了20亿美元的周边财富。

同属迪士尼旗下的「漫威」系列,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漫威电影宇宙诞生的时间不足10年,但「复仇者」们缔造的衍生品,每年都撬动了超过10亿美元的市场。

不止是迪士尼,好莱坞电影中,衍生品收入一般占电影总收入的70%,是票房收入的两倍多。而在国内,电影收入的90%-95%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衍生品更多承担著宣发用品的角色,非收入来源。

这些文化作品,赋予了游戏、服装、手办等其他产业以庞大的增值空间。一位业内人士曾如此形容品牌授权:消费者就像是在买空气,一件商品原价500元,印上美国队长后卖800元,粉丝不但甘心掏钱,还对此趋之若鹜。

钱还不是最主要的。优质内容和经典IP,从底部托起了迪士尼整个娱乐帝国:集团通过优质IP吸引粉丝、衍生品持续扩大受众群体、并且赋能于主题公园等其他业务,这便是迪士尼IP文化的核心。

以米老鼠、唐老鸭等IP为例,很多中国消费者未必看过相关影视作品,但对于这两个形象均耳熟能详,因为其授权产品到处都是。

为了获得这些形象的授权,中国400多家厂商大掏腰包,迪士尼不仅收钱,还免费获得了海量宣传渠道,这就是迪士尼、乃至美国文化输出最厉害的部分。

视线回到国内。尽管IP经济大火,但其价值依旧局限于「文学财产」变现为游戏或是影视作品,这三块之外的庞大区域,依旧是一片荒漠。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在几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阿里巴巴入场了。

阿里鱼和授权宝全面整合

1月17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阿里影业)宣布,影业集团旗下的授权宝,将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IP交易平台阿里鱼全面整合,开展IP认证、IP授权、交易撮合等一系列链条服务,全面进军全球IP领域。

阿里影业对新平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定义,简而言之:阿里鱼将作为授权与衍生品业务品牌,为IP版权方和阿里生态体系的品牌商家提供全链路服务,打造面向全球授权产业链的新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内容商业化进程。

从阿里影业跨度到母公司阿里巴巴旗下业务的整合,对于阿里来说亦是不小的动作。外界分析认为,此举表明,阿里影业的IP授权和衍生品开发得到了阿里集团的全面支持。

阿里之所以「大动干戈」,或是出于相关市场的金矿即将全面爆发。

LAMA(全球授权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特许授权商品的销售额为2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而亚洲市场的增幅则高达8.8%。该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将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授权市场。

国内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与迪士尼模式的成功,吸引了国内外一众目光,近两年,国际品牌授权公司和协会一个劲往中国跑,国内相关公司也层出不穷,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但结果表明,相关市场看著是一块肥肉,啃起来却变成了硬骨头。

国内品牌授权市场有几大难题,盗版和强力作品还是次要,最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内容商业化的基础设施。

此前,业内的企业,走的都是迪士尼的老路,即立足IP寻求厂家,再由厂家找到消费者。这样点到点的联系,不仅需要长时间,而且缺乏稳定性,而阿里的入场,则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系——从销售入场,通过与核心用户的直接对话,来影响上游的版权方和生产方,从而形成更强大有效的闭环。

阿里的电商体系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令IP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形态。很久之前,便有粉丝在淘宝、天猫上搜索各类关键词,希望买到理想的衍生产品,这些大数据引发了阿里的注意。

为了满足这类消费需求,阿里在2015年开始了一系列尝试,第一次合作的对象是《大圣归来》,这部国漫的衍生品,在天猫的单日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

这次尝试之后,天猫内的优质企业,开始主动寻求合作,希望帮忙联络IP,并且做强设计、推销的工作。这之后,《港囧》、《功夫熊猫》等电影的衍生品相继登陆天猫,其中《功夫熊猫》的衍生品,更是在阿里年货节期间缔造了1.65亿的成交额,创造了国内电影IP联合营销的记录。

几次尝试下来,阿里发现,国内商家购买IP的热情越来越高,粉丝们也愿意为此花钱。更重要的是,同理于迪士尼通过IP拉动受众增长,和这些热点IP合作后,天猫的新客增长率较之前提高了70%以上。

在此背景下,2016年5月,全面负责IP授权业务的阿里鱼应运而生。依托整个集团的势能,阿里鱼的中游连接著10万家优质品牌商家,上游则是数以亿计的消费者。

和从无到有,全面搭建电商、支付体系一样,阿里的进入,也第一次给国内行业带来了必备的基础设施。

由于不用附加其他成本,阿里内部就可以打通从内容到终端的整个生态闭环,使得衍生品市场的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IP授权方拥有广阔的变现渠道,下游的粉丝则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聚集起来……

另一方面,阿里影业由影视行业切入衍生品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阿里影业衍生品的业务合作商家,由最初的几十家扩充到600多家,覆盖家居,智能科技,数码3C,潮品,美妆,服饰,家纺等全品类。

品牌方领域,阿里影业则相继与Amblin Partners、派拉蒙、CN、万代南梦宫、TPC、圆谷等海内外多家IP版权方达成合作。

体系架构完成后,阿里影业「小试牛刀」,通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举斩获了3亿衍生品市场,令业界大开眼界。

「三生三世」的爆发,不仅「养足」了一批相关厂商,阿里影业也从中受益颇多:2017年半年报显示,阿里影业综合开发业务的收入达3700万元,同比增长幅度接近18倍。

基于上述背景,2017年8月,阿里影业推出全新品牌「授权宝」,在原有的电影、动漫、游戏类IP之外,将IP版权种类扩充至全娱乐产业。再之后,便是授权宝与阿里鱼的全面整合。

有分析认为,授权宝除了阿里影业自身内容制作和宣发外,还将联动阿里大文娱旗下的优酷土豆、虾米音乐、大麦网、阿里文学、阿里游戏等业务,源源不断地孵化和培育出新的IP资源。

此前,曾有数据分析称,随著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中国大陆地区的IP经济将得到充分释放,并且稳步增长至千亿空间。如今,随著阿里巴巴的大举投入,这个本该自然成长的过程,或许将被压缩到极短的时间,阿里影业的业绩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