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做面包的开门除了秤、拌、发、分、割、烤、凉,一样是七件事。

事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且要心思沉稳的工作,那就是「答客问」!

说重要,是因前面七件事的努力,如果没有让客人化解疑问或不解,就前功尽弃。

说沉稳,因为同样的主题会不断出现,只是题型会变,回答时要先识清题目,再耐心说明。

因为许多消费者早习惯台式或日式软白的面包,面对近年新兴的欧式面包有些不解,也有些不惯。

 

Q:刚出炉面包好好吃,为什么要等冷却?

所谓秤、拌、发、分、割、烤、凉,是简化做面包的步骤,从秤食材、搅拌面团、长时间低温发酵、分割整形、割裂口、进炉蒸烤,到出炉后的冷却。这些步骤大多跟消费者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冷却」这步骤是大大有关系,因为常常还没完成,消费者就想要动刀切面包,大大坏了面包的品质。

不论日式、台式或欧式面包,出炉后的冷却好像可有可无,却是不能省略的步骤,问题是许多人就爱刚出炉的面包,抢著买热腾腾的面包。先不谈添加物会不会挥发,最重要的是定型和保存。因为刚出炉的面包,尤其是窑烤的欧式面包,内部支撑气孔让面包胀大的面筋还是湿软的,用力挤压或是用刀去切,都会破坏这个支撑,让面包塌了,吃起来会像不熟或有硬块感。

再者,刚出炉面包含有大量水蒸气,不断地散发出来。如果没等到温度下降到常温一会儿,面包里的水蒸气压力还高于外面的空间,一旦包进塑胶袋,就容易让塑胶袋里形成冷凝水,在室温里放个一两天就会发霉。有次,南部一家知名糕饼店就因赶货,未等冷却而包装,产品出现发霉,不但要费力回收,损失金钱,更伤商誉。

Q:欧式面包的保存时间?

「老板,请问这面包要冰吗?要怎么吃?」关于欧式面包保存,根据专业分析,使用自养酵母制作的面包因含有醋酸菌等菌群,面团的酸碱比较低,常温下保存时间会比商业酵母做的面包长。但台湾气候潮湿,加上国人偏好内馅多的面包,买回家的面包,一两天可以放室温;如两三天内能吃完就放冷藏;如果更长,就切片冷冻,至少可保存两周。

Q:冷藏或冷冻过的面包,如何恢复口感?

冷藏或冷冻过的面包要怎么处理,是许多人的疑问,有人喜欢酥脆的口感,可直接把冷冻面包片放进烤箱烤到焦黄,这样吃起来有酥脆口感,内部还有湿润感。如果想恢复刚出炉时的口感,就先把冷冻面包拿出来退冰(冷藏室隔夜,室温约一小时),使用有保温功能的电锅,拿掉内锅,并在电锅的底部放上料理纸(超市有卖),再把面包片平铺在底部,盖上锅盖,按下开关。是的,很快就会跳起,跳起后约等个十分钟,就能吃到跟刚出炉一样口感的面包。如果喜欢湿润一点的,可以在盖锅盖前用手指沾一点点水洒在面包上。

如果面包量较多,要快速且湿润点,可以在侧边滴进约5CC的水,但锅盖最后要留一点缝隙,让多余的水蒸气排出。

Q:面包酸酸的,是坏掉了吗?

「你们的面包有点酸酸的,是不是坏掉了?尤其是全麦的,更酸,能吃吗?」面包有点酸,尤其是全谷物面包,更酸,这是正常的,且是欧美人评鉴面包师傅养菌和做面包功力的依据之一。那是因为自养酵母含有醋酸菌和乳酸菌等菌群,虽然使用低温长时间发酵可以减缓繁殖,但温度稍有变化就会出现酸味,全谷物面包可能是更受这些菌群的喜爱,纵然是用低温发酵,相对还是会比较酸一点,这是做三明治最佳的增味。

Q:欧式面包硬邦邦,我咬得下吗?

「老板,有没有比较软的,那个看起来硬邦邦的,我怕牙齿咬不动。」欧式面包并不是硬,它只是有层外皮,不过,这层外皮也可以依烤焙温度改变厚度。只是窑烤无法控温,是顺著窑温规画进出炉的面包品项,无法做出每一颗都是掐下可破的面包。

事实上,欧式面包内里是湿软的,如果切片吃,不会有咬不下去的问题。所以,欧式面包一般来说,体型都比较大,就是要大家切片吃,不像台式或日式面包拳头大一个,拿起来直接咬。

Q:面包颜色深,就是烤焦了?

「老板,你们的面烤太焦了,我要白一点的!」有关烤焙颜色,许多消费者根深蒂固觉得烤得深咖啡色就是焦了,吃烤焦的食物容易致癌。首先,烤到深咖啡色带点黑不是焦,那样才有熟。纽约一家知名的面包店,店就名叫「好熟」,烤出来的面包个个都是深咖啡带黑。他们认为那才有烤熟,面包要烤熟才能吃。

我们的社会因为行销跟广告常推销烤到深色就是焦,吃到焦的食物就会致癌的观念。常有消费者坚持要选只能有点黄的面包,只要有一点深咖啡色就不买。殊不知,深咖啡色不是焦,那是焦糖化和梅纳反应的结果。反倒是白白的表皮,很可能是没烤熟,吃没烤熟的面包,口感奇怪,卫生也有疑虑。

所以,买欧式面包前,有些观念要重新建立,才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文章转载来自https://udn.com/news/plus/9739/2601510

2017-07-24 15:00联合新闻网 文/张源铭(舞麦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