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實景演齣先河 王潮歌獲2017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奬

王潮歌導演

中新網5月7日電 近日,由光明日報社主辦的“2017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揭曉典禮在京舉行,“印象”係列、“又見”係列、“隻有”係列演齣總導演、總編劇王潮歌榮獲“2017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殊榮。


“腳踏三晉地,背靠武夷山,她用一雙巧手譜寫瞭一首首蕩氣迴腸的盛世情歌;敦煌絲綢路,琵琶盛唐聲,她用一腔熱血演繹瞭一座座華夏文明的曆史豐碑。”這是主辦方給予獲奬者的頒奬詞,她,就是開創中國實景演齣先河的著名導演王潮歌。

據悉,從《印象·劉三姐》實景演齣作為文旅演齣開山之作開始,王潮歌開創瞭中國文旅演齣的全新模式。隨後,她一部接一部地推齣全新作品,代錶瞭新時期文藝發展的新路徑,引領著中國演齣市場的全新航嚮,此後,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實景演齣如雨後春相繼上演,方興未艾。

“胸有淩雲誌,敢為天下先”,繼“印象”係列實景演齣之後,王潮歌繼續前行,創作瞭全新情景體驗劇 “又見”係列,以《又見·平遙》為例,首創瞭觀眾在行走的過程中觀看的全新觀演模式,即在演齣的過程中,觀眾自由行走在不同的街區、院落之中,仿佛就是在曆史的時空中穿越。

14年來,包括《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大紅袍》、《印象·普陀山》、《印象·武隆》、《又見·平遙》、《又見·敦煌》、《又見·五颱山》等等王潮歌導演的多部作品每天在全國同步上演,總演齣場次達到三萬多場,每天新增觀眾近2萬餘人,纍計觀眾達到4000萬以上,纍計門票收入近百億,特彆是前一段時間廣受關注的《印象·劉三姐》演齣,於4月25日實現瞭第6666場,每年利潤高達1億元,而“又見”係列作品《又見·敦煌》更是一經推齣,即得到大眾廣泛好評,創造瞭一天演齣8場的記錄,當年即盈利8000萬。


“中國每100個人中就有3個人看過她的作品,這個成績全世界絕無僅有,王潮歌也由此更被人們稱之為‘現象級導演’。”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中國藝術研究院為此還成立瞭專門的課題組,計劃用兩年時間研究實景演齣這一特有文化現象課題。對此,王潮歌錶示:“在我之前確實沒有做實景演齣的,拿實景當舞颱本不足為奇,但將山川、河流變成和演員一樣的同等演齣元素這是絕無僅有的,是‘印象’係列開創瞭中國實景演齣的先河,隨後的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係列也是如此,開創瞭中國室內情景體驗演齣的先河。”

“另外,作為一個導演,王潮歌的每一部作品是嚴肅的藝術之作,她不重復,不迎閤,關注時代進程,關注觀眾感受;在她的作品中,充分地體現瞭民族特徵,贊美民族精神,在這個講快餐文化的時代,這種精神太難能可貴瞭。”這位業內人士感嘆道。

開創實景演齣先河 王潮歌獲2017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奬

印象劉三姐


據瞭解,與其他類型演齣不同,“印象”係列、“又見”係列的演員與工作人員都是非科班齣身的專業人員。遇山是山民,遇水是漁民……都是生活在當地最最普通的人,經過王潮歌導演的嚴苛專業訓練後,就組成瞭一支極具爆發力與凝聚力的演齣隊伍。

“目的是什麼,就是為瞭作品能夠如實的展現當地的文化特色與生活風貌,要讓觀眾看到當地真實的生活狀態,用作品的真誠去打動人。”王潮歌介紹,正在緊張排練的《又見·馬六甲》作品就真實的反映瞭當地的民族風情,把各民族的生活狀態融閤得恰到好處,比如在當地生活瞭五六百年的華人就保留瞭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她要用作品去贊美當地多元文化和諧相處的盛況。

據悉,7月7日《又見·馬六甲》即將進行全球公演,目前劇組正在緊張的聯閤彩練過程中。

“我們每天都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最讓我揪心的事就是每天排練現場都會有人齣現暈倒的情況。”“不過,馬六甲的演員們非常熱情,他們錶演起來會非常嗨,熱情到過頭,我們需要適時的把控一下節奏。” 王潮歌笑道。

據悉,在本屆的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評選標準中,除瞭具備標誌性、導嚮性、創新性、示範性、發展性以外,還有一條就是引領性,即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走齣去”,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融閤的典範,而王潮歌導演的《又見·馬六甲》,正是這一時代性命題的踐行者。

“一個作品是要經得起時間的推敲和考驗的,是要給子孫後代看的。”王潮歌錶示,十多年來自己一直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行走,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探索切閤普通大眾的曆史傳統和民族心理的共同話語、價值認同、人文性格,對於當選2017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是當之無愧的。 “這個奬頒給我就對瞭!” 王潮歌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