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针对报导「经营之神凋零后,只剩小确幸吗?」的思考。

个人思考:

「能容许每个人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样的社会才是幸福的社会,也是最有生存力的有机体。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分散风险、尽可能往多样化发展,是找到更多出路的方法。穷则变,变则通,社会没出路,可能不是小确幸太多,而是小确幸还不够多(种类)的缘故。套用食神的那句话,在没有经营之神的年代,其实人人都是自己 的经营之神。」

  国力局限于人民能力,人民能力激发于生存能力,抑或是自我实现能力;若想摆脱开发中国家之列而迈向已开发国家,产业转型,均系于斯。

  一年前初识「孩子的书屋」的陈爸,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他的经济型态论述:「根据在地需求驱动,自给自足;而非追求最大获利的经济型态」。我认为,这与「隐形冠军」理论可以遥相呼应。

  套用到这篇文章所述,那个仰赖人口红利,由「未开发国家」发展至「开发中国家」,GDP以「指数型」快速增长,鼓励「经营之神」的文明发展阶段;在台湾已经经历过了。接下来迈向人类文明经济发展的「高原期」,应该就是要鼓励「小确幸」,在各个乡镇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独特性,创立利基型在地企业;并善用网路与全世界连结,并且销售至全世界。

  这样或许也能够阻止盲目都市化造成的资源配置浪费、缩短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鼓励人才回流本国/家乡,进而让社会更加安定,人民更加富足。

  如何达成?让自己有能力连结全世界,包括创新产品最主要的市场-北美;尝试发展台南在地产业;等能力人脉搜集齐全后,成立一间社会企业,尝试复制这样子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努力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