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化學學科本身的問題,諾貝爾化學獎被多次頒發給生物、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物理等領域。另一個原因就有關一個諾獎霸主了,他操縱諾獎評獎超過20年,可以說是把化學獎硬生生搞成了理綜獎。

斯凡特·阿倫尼烏是190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的成長之路布滿荊棘,因為熱愛物理化學,大學時的他受到了許多頑固的老教授排擠,十分認真寫好的150頁博士論文只是勉強得到一個及格分數,但在其他大人物那裡卻是稱讚有加。

有朝一日他終於進入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還以他博士論文中的理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簡直就是農奴翻身做主人。

榮光加身足以證明,那些意圖將他扼殺於搖籃的老教授是多麼愚蠢。最重要的是,屬於他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在他無可挑剔的周旋和打點下,他躋身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擁有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1906年,老一輩化學家門捷列夫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門捷列夫提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在化學界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如無意外他將摘得這一年的化學獎。但阿倫尼烏斯可不這麼認為,他在皇家科學院的討論會上大肆貶低「老掉牙」的元素周期表,同時力挺另一位候選人。與他交好的科學家們紛紛站隊,在瑞典科學界根基不深的門捷列夫最終與諾獎失之交臂,第二年便溘然離世。

1909年,諾獎新秀奧斯特瓦爾德摘得諾貝爾化學獎力壓老牌化學家能斯特獲得化學獎,這背後也是阿倫尼烏斯的主意。

倒霉的能斯特萬萬沒想到,他的化學獎竟因此推遲了12年到來。

儘管阿倫尼烏斯在委員會有著巨大能量,但也不是為所欲為的。在皇家科學院中,數學家米勒·塔夫*也是把握話語權的人物。

1910年物理學獎之爭,這年,塔夫舉薦了法國數理物理學家龐加萊

為了防止阿倫尼烏斯搗亂,他事先向世界各地出名的物理學家尋求提名支持。隨後支持信如雪片飛往瑞典,龐加萊在這一年得票34票,離諾獎只是一步之遙。

阿倫尼烏斯得知此事後,竟主動為龐加萊作報告,卻將其描述成一位數學專家。他精準地拿捏皇家科學院元老們的心情,大家都不希望數學家得獎,34票提名霎時作了廢。

最終由阿倫尼烏斯提名,僅有一票的另一位候選人成為這一年的物理學獎得主。不過麻煩事也是接踵而來,法國科學界得知此事,群起怒批他的惡行。

為了平息眾怒,阿倫尼烏斯又在暗裡操縱,讓居里夫人獲得化學獎,除了1903年的物理獎,這已是她第二次得獎。法國科學院受到補償後,不但熄了怒火,次年還給了阿倫尼烏斯一個外籍院士的頭銜。

化學獎在他的操縱下,徹底變成了「阿倫尼烏斯覺得你不錯」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