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向前進——追憶「四大金剛」

作者: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筆名:施展)

本文為微博原創首發文章,禁止商業轉載

在人民海軍建軍70周年之際,謹作本文獻給所有投身於人民海軍建設的軍人和科技工作者們!

新中國海軍自建立以來,恰值朝鮮戰爭時期,因此大部分海軍訂貨經費都轉撥給了空軍。再加上國防建設要為經濟發展和工業建設讓步,海軍處於極次要的地位,裝備發展緩慢。為了解決中國海軍的武器裝備問題,海軍司令員肖勁光於1952年4月22日親率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同蘇方商討一攬子海軍裝備購買計劃。蘇聯方面原則上同意對華出售岸炮、魚雷及教練機等武器裝備,卻婉拒了中方提出的驅逐艦購買意願。

為迅速充實新中國海軍隊伍,毛澤東主席不惜兩次致電斯大林,闡述「中蘇戰略合作」的重要性,請求允許出售驅逐艦,最終蘇方做出讓步。1952年9月及1953年初,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先後兩次率團赴蘇商購驅逐艦。談判進行得十分艱苦,1953年3月12日羅舜初電告周恩來和蕭勁光,陳述蘇聯不但准許出售的7型驅逐艦都是「廢銅爛鐵」,而且要價奇高。

「廢銅爛鐵也要!」

為什麼說這種驅逐艦是「破銅爛鐵」呢?因為7型驅逐艦是上世紀30年代設計、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批量建成的蘇聯第一代魚雷-火炮驅逐艦,它們在50年代在無疑已經落後。哪怕是作為原使用方的蘇聯海軍,也在大量退役、停用這種老式驅逐艦,轉為建造30比斯型驅逐艦和更先進的56型驅逐艦,有3艘7型驅逐艦還被蘇聯海軍用於新地島的核武器試驗中。

蘇制7型驅逐艦總布置示意圖:

1 –舵機艙和化學室;2 – 5號指揮室;3 – 盥洗室;4 – Б-13型130毫米炮;5 –ДМ-3型3米基線長測距儀;6 –5號火炮彈藥庫;7 – 下級水兵艙(按原設計應為海上對空射擊指揮儀室);8 – 4號火炮彈藥庫;9 – 34-К型76毫米炮;10 – 廚房;11 – 39-Ю型魚雷發射裝置;12 – 機艙;13 – 動力部位;14 – 無線電室;15 – 信號室;16 – 導航室;17 – 指揮人員通道;18 – 艦長室;19 – 指揮人員室;20 – 軍官餐廳;21 – 卷揚機;22 – 豎式絞盤機;23 – 食品貯藏室;24 – 油漆間;25 – 建築材料庫;26 – 艏尖艙;27 – 錨鏈艙;28 – 冷藏室;29 – 1號指揮室;30 – 儲備艙;31 – 1號火炮彈藥庫;32 – 2號指揮室;33 – 2號火炮彈藥庫;34 – 燃油艙;35 – 3號火炮彈藥庫;36 – 鍋爐艙;37 – 底油艙;38 – 輔助鍋爐;39 – 化學品貯藏艙;40 – 6號火炮彈藥庫;41 – 7號火炮彈藥庫;42 – 備用燃油艙;43 – 深水炸彈投彈器;44 – 廁所;45 – 淋浴室;46 – 21-К型45毫米炮;47 – 洗碗間;48 – 應急柴油發電機艙;49 – 值班室;50 – 艦長淋浴室;51 – 更衣間

另外一點,無論是蘇聯海軍自己還是前往莫斯科洽談驅逐艦購置事項的中國海軍代表心裡都非常清楚7型驅逐艦在設計上存在一個不可容忍的缺陷:該型艦的主機和鍋爐採用線性布置, 一旦在戰鬥中機爐艙被魚雷或火炮命中可能會立即喪失全部動力!正是為了糾正這個缺陷,後來蘇聯人被迫暫緩部分7型驅逐艦的建造,改為建造將採用主機和鍋爐梯次布置的7У型驅逐艦。

7型驅逐艦的主武裝為4門Б-13型單管130毫米炮

不僅如此,該型艦在服役期間還多次暴露出艦體穩性和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甚至還接連發生過因惡劣氣象導致的艦體斷裂惡性事故!比如在1938年11月8日,為太平洋艦隊建造的7型驅逐艦「堅決」號因遭遇8~9級風暴艦體斷成三截整艦報廢。1942年11月20日,服役於北方艦隊的7型驅逐艦「強擊」號在為QP-15船隊護航時因天氣惡劣而斷成兩截,不久後沉沒。

1938年11月8日,為太平洋艦隊建造的7型驅逐艦「堅決」號因遭遇8~9級風暴艦體斷成三截

雖說在衛國戰爭結束後,部分7型驅逐艦陸續回廠接受了現代改裝,並加裝了雷達(為此將原本脆弱的單柱桅改為三腳桅)、聲吶、新型魚雷發射裝置和換裝В-11型雙聯裝37毫米高炮等武裝,但7型驅逐艦自身存在的生命力低下、居住條件差、缺乏應對核武器的防護措施(各個戰位均露天在外)等先天缺陷並未得到徹底的解決。綜上所述,將7型驅逐艦稱為「破銅爛鐵」並非是信口開河。

中國水兵正在操作「鞍山」級驅逐艦上的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魚雷手需要長時間暴露在外解算射擊諸元並控制發射(供圖:水母魚)

但對於人民海軍來說,7型驅逐艦雖然在技術性能上並不如戰後新造的驅逐艦來得優秀,但引進後能迅速擴充和形成戰鬥力。於是蕭勁光在3月16日回電羅舜初:「破銅爛鐵也要!」 雙方在經過多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於1953年6月達成協議。當年6月4日,在蘇聯訪問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兼重工業部部長李富春,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了《關於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這一協定又稱為《六四協定》,購買4艘7型驅逐艦的內容即包含在協定中列出的未來三年(1953~1955年)蘇方向中方供應的成品艦艇、武器和其他物資之內。協定還規定,供貨價值的三分之一由中國方面交付現款,三分之二用蘇聯提供的貸款(貸款額6.1億盧布,年息2%)償付。

過去有很多資料聲稱每艘7型驅逐艦的購置費用相當於當時國際市場上17噸黃金,這裡還得仔細算一筆經濟賬。如果按照1950年以美元計價的世界黃金價格(XAU,不到35美元/金衡制盎司)和這一年的盧布匯率(14盧布兌換1美元)計算,中國購買每艘7型驅逐艦的價格等值於約136.66萬盧布(戰後匯率)。據筆者查證,蘇聯在戰前建造的7型驅逐艦的造價(成本)在2050~2735萬盧布(歐洲部分的船廠)和3765~4195萬盧布(遠東地區的船廠)間浮動,而戰後蘇聯新建一艘30比斯型驅逐艦的價格就要1億盧布。即便將必要的折舊費用考慮在內,136.66萬盧布的現價也絕對算不上獅子大開口。

人民海軍的「四大金剛」

1954年10月13日上午9時,在蘇聯太平洋艦隊參謀長、海軍少將彼得羅夫的率領下,由7型驅逐艦「堅定」號和「熾熱」號、254К型掃雷艦Т-43號、Т-45號以及2艘M級小型潛艇潛艇M-276號和M-277號組成的艦艇編隊從海參崴駛抵青島3號碼頭。同月24日,這兩艘蘇制驅逐艦分別被命名為「鞍山」艦和「撫順」艦。次日,中國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成立大會在青島永安大戲院舉行。青島基地政委盧仁燦宣讀了中共中央軍委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驅逐艦大隊」成立的命令,同時宣布任命蘇軍為驅逐艦大隊大隊長、劉成章為政委、魏建績任參謀長,蘇軍、劉成章並分別兼任「鞍山」艦艦長、政委,馬俊、王剛任「撫順」艦艦長、政委。26日,中蘇雙方在軍港碼頭上正式舉行驅逐艦交接簽字和命名授旗儀式。彼得羅夫代表蘇方、盧仁燦代表中方分別在交接證書上簽字。

1954年10月26日,中蘇雙方在青島軍港碼頭上正式舉行了首批兩艘7型驅逐艦的交接簽字儀式。注意艦尾旗杆上的蘇聯海軍旗已被降下,中國海軍的旗幟正在升起

1955年6月28日,第二批7型驅逐艦「凜冽」號和「紀錄」號一同在抵達青島後移交給中國海軍。這兩艘艦分別被命名為「長春」和「太原」,還一併任命高基隆為「長春」艦艦長、尹萬卿為政委,楊健為「太原」艦艦長、陸達為政委。這4艘7型驅逐艦在國內也被稱作07型驅逐艦,此外在海外也有以第一艘引進艦「鞍山」來稱呼的「鞍山」級驅逐艦,6607型的說法實際上並不存在。至此,驅逐艦大隊的艦艇數量由2艘增至4艘,海軍官兵們都親切地稱這4艘驅逐艦為「四大金剛」

接收後不久的「長春」號驅逐艦(舷號303)側視與俯視彩圖(繪製:顧偉欣)

1955年9月至11月,「鞍山」和「撫順」兩艦參加了著名的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此次登陸是以美軍在遼東半島進行聯合登陸為假想前提,「鞍山」和「撫順」兩艦奉命執行藍方登陸編隊的警戒和火力支援任務,模擬假想敵護航艦艇。演習中,兩艦及時準確地進行了各種隊形變換和火力支援任務,時間誤差不超過15秒,距離誤差不超過2鏈,初步顯示了海軍官兵的訓練水平。1959年4月,「四大金剛」編隊南下,趕赴舟山群島,參加了以解放金門為假想背景的三軍合成渡海登陸戰役演習。同年9月,旗艦「鞍山」號率「撫順」艦組成驅逐艦編隊,參加了在浙江穿山半島舉行的陸海空合成渡海登陸戰役實兵演習。

參加海上實兵演練的「鞍山」級驅逐艦(供圖:海帆)

最後說明一下「四大金剛」的舷號和艦名變更情況。第一批兩艘7型驅逐艦由人民海軍接收後分別獲得了101(「鞍山」艦)和102(「撫順」艦),但不久後就改成了301/302。而由於年代久遠,第二批移交的兩艘同型艦(「長春」艦、「太原」艦)在50年代是否使用過103/104的舷號已經無從考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四大金剛」的舷號到1957年已經全部更改為301~304。爾後在1961年9月和1974年10月,海軍先後兩次進行艦艇舷號整編,「四大金剛」的舷號也因此經歷了201~204和統一改回101~104的兩個時期,直至退役。

1957年8月4日海軍閱兵式上的「太原」艦,此時其舷號已經是304了

從魚雷驅逐艦到導彈驅逐艦

隨著我國第一代國產導彈驅逐艦051型設計和建造工作即將鋪開,中央軍委批准將「四大金剛」中的「撫順」號魚雷驅逐艦進行改裝用於進行「上游」1號反艦導彈模擬飛行試驗艦,為051型艦導彈發射裝置的研製提供經驗。在導彈模擬飛行發射試驗順利結束後,海軍又決定拆去「撫順」艦上的魚雷發射裝置,在該位置安裝兩具可迴轉的雙聯裝導彈發射裝置,並指定大連造船廠為改裝定點廠。

仿製自蘇制「冥河」反艦導彈的「上游」1號艦對艦導彈

1969年5月,「撫順」艦進廠開始接受改裝兼小修工程,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1970年初。2月9日,改裝完成後的「撫順」艦在旅順海區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兩發兩中目標,實現了研製、裝配、實彈試驗一次成功。在「撫順」艦進行的改裝為研製051型導彈驅逐艦的導彈發射裝置提供了豐富資料和技術參數,也為後續同型艦的改裝奠定了基礎。從1970年到1974年,大連造船廠又相繼完成了「太原」艦、「長春」艦和「鞍山」艦的改裝任務,且所有導彈發射試驗均命中目標。

接受現代化改裝後的「長春」號導彈驅逐艦(舷號103)側視與俯視線圖(繪製:顧偉欣)

附錄:「四大金剛」服役簡史

「鞍山」艦

「鞍山」艦原為1936年8月23日在尼古拉耶夫的第198造船廠開工(船廠建造編號С-324)的一艘7型驅逐艦,原名「匆忙」號(Поспешный)。該艦於1939年4月30日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第199造船廠下水,次年9月25日繼承了因風浪事故報廢的同型艦(船廠建造編號С-229)的艦名而更名為「堅決」號(Решительный,國內舊譯「果敢」號,音譯名「列什切內依」號),1941年8月26日竣工並加入紅海軍太平洋艦隊服役。「堅決」號驅逐艦在1947年1月17日被調到以海參崴為主基地的第5海軍(1947年由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拆分而來),1951年7月3日至1953年10月8日在海參崴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了大修。

上世紀40年代末在海參崴港內拍攝的「堅決」號驅逐艦

1954年10月13日「堅決」號驅逐艦由海參崴駛抵青島,同月24日被命名為「鞍山」艦(舷號101),25日正式服役。1966年2月至1969年1月,「鞍山」進入大連造船廠進行中修。1974年3月至10月,「鞍山」艦再次回到大連造船廠接受現代化改裝和小修,期間將艦上的魚雷發射裝置改為導彈發射裝置。1977年5月至7月,「鞍山」與「撫順」兩艦赴台灣海峽執行打撈「阿波丸」沉船的任務,開闢了07型驅逐艦連續航行、錨泊56天的先例。1980年,「鞍山」艦奉命在4艘獵潛艇的護航下航渡至黃海海域為劉少奇同志撒骨灰,隨後參加了一系列的戰術訓練任務。

在第一艘國產導彈驅逐艦「濟南」號(舷號105)正式編入海軍部隊戰鬥序列後,人民海軍裝備逐漸走向自主研發的加速發展時代,「四大金剛」在海軍中的地位也逐漸降低。因而在光榮服役38年、航行了近20萬海里後,「鞍山」號驅逐艦於1992年4月24日光榮退役。經海軍首長批准,「鞍山」艦作為「四大金剛」之首和重要歷史文物得以保持原樣進駐位於青島市內的海軍博物館對外展出。而作為7型/07型驅逐艦的原產國蘇聯,或許是因為該型艦在衛國戰爭中表現並不令人滿意的緣故,沒有一艘7型驅逐艦在戰後得以留存下來成為紀念艦或博物館供人觀瞻。

接受導彈化改裝後的「鞍山」號導彈驅逐艦航拍,具體拍攝時間不詳(至少在1974年以後)
掛滿旗的「鞍山」號導彈驅逐艦

「撫順」艦

「撫順」艦原為1936年8月23日尼古拉耶夫的第198造船廠開工(船廠建造編號С-323)的7型驅逐艦「熾熱」號(Ретивый,音譯名「列奇威」號),該艦於1939年9月29日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第199造船廠下水,1941年10月10日完工並加入紅海軍太平洋艦隊服役。「熾熱」號驅逐艦在1947年1月17日被調到以蘇維埃港為主基地的第7海軍(同樣在1947年由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拆分而來),1951年11月24日至1954年1月11日在海參崴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了大修。

1954年10月13日,「熾熱」號驅逐艦與同型艦「堅決」號一同抵達青島,同月24日被命名為「堅決」艦(舷號102),25日與已改名為「鞍山」艦的「堅決」號一同加入人民海軍服役。1957年8月4日,「撫順」艦在青島接受了周恩來總理的檢閱。1969年5月至1970年初,「撫順」艦在「四大金剛」中率先接受導彈化改裝,拆除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安裝了2座雙聯裝「上游」1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1989年,「撫順」艦從海軍退役並被拆解。

接受現代化改裝後的「撫順」號導彈驅逐艦(舷號102)側視與俯視彩圖
現代化改裝後的「撫順」號導彈驅逐艦(舷號102)

「長春」艦

「撫順」艦原為1936年5月15日在尼古拉耶夫的第198造船廠開工(船廠建造編號С-319)的7型驅逐艦「凜冽」號(Резкий,音譯名「列茲基」號),該艦於1940年4月29日在海參崴的第202造船廠下水,1942年7月31日建成加入紅海軍太平洋艦隊服役。「凜冽」號在1947年1月17日調至第5海軍,隨後於1952年11月28日至1955年1月15日在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了大修。

1955年6月28日,從蘇聯購入的第二批7型驅逐艦「凜冽」號抵達青島並在7月6日被命名為「長春」艦,加入北海艦隊開始服役。70年代,「長春」艦和其他同型艦一樣接受改裝成為導彈驅逐艦。1990年8月,「長春」艦退出現役,開始在青島海軍博物館展出。「鞍山」艦退役後,「長春」艦被山東省乳山市購去,停泊於該市的銀灘做為展示艦用。

掛滿旗的「長春」號導彈驅逐艦(舷號103,供圖:水母魚)

「太原」艦(1986年更名為「青島」艦)

「太原」艦原為1936年9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的第198造船廠開工(船廠建造編號С-327)的7型驅逐艦「紀錄」號(Рекордный,音譯名「列考爾特內依」號),該艦於1939年4月6日在海參崴的第202造船廠下水,1941年1月9日建成加入紅海軍太平洋艦隊服役。「紀錄」號於1947年1月17日調至第5海軍,1949年10月20日至1952年12月17日在遠東造船機械廠進行大修。

1955年6月28日,「紀錄」號與同型艦「凜冽」號一同抵達青島,並被重新命名為「太原」艦。1962年4月12日,「鞍山」、「長春」和「太原」三艦奉命出航,前往監視從日本佐世堡開中國領海附近進行電子偵聽的美國海軍驅逐艦「狄海文」號(USS DeHave)。同年5月17日,「太原」艦又與6604型獵潛艇「常州」號出海驅逐侵入青島以東領海達3.8海里的美國海軍驅逐艦「格里高里「號(USS Gregory)。7月5日,該艦還奉命前往監視侵入中國青島以東領海的美軍驅逐艦「弗蘭克·諾克斯」號(USS Frank Knox)。雙方在對峙3天後,美艦最終離開。

人民海軍「太原」艦(舷號204,供圖:海帆)

1970年,「太原」艦在大連造船廠完成了改裝為導彈驅逐艦的工程。為避免同台灣海軍「太原」號巡防艦(原美製「里利」號驅逐艦)重名,「太原」艦在1986年更名為「青島」艦。「青島」艦於1991年9月19日退役後,又改回了原先的艦名「太原」停泊在大連老虎灘作為大連艦艇學院的練習艦使用。

帶我入坑碧藍航線某大佬給我康的四大金剛(然鵝入坑晚並沒有這些船,求官方儘快復刻)

參考資料:

肖勁光.《肖勁光回憶錄(續)》,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

Морин А.Б. ?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типа "Гневный"?,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Гангут, 1994 г.

Балакин С.А. ?Гремящий? и другие 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проекта 7?, Москва, ?Морская Коллекция?, № 02, 1998 г.

李鋼.《憤怒與前哨——蘇聯海軍的7型與7-U型驅逐艦》,北京,《艦船知識》2006年第2期.

Балакин С.А. ?Легендарные ?Семёрки?. Эсминцы ?сталинской? серии?, Москва, ?Яуза?, ЗКСМО, 2007 г.

陸樂.《蘇俄驅逐艦全史1898-1946》,北京,長安出版社,2014年.

管帶.《海軍的步伐——伸向遠海的防空圈續》,北京,《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015年第12月號(總第156期).

管帶.《海軍的步伐——伸向遠海的防空圈續(肆)》,北京,《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016年第03月號(總第159期).

人民海軍初創時期裝備發展紀實(人民網)news.cntv.cn/military/2

「鞍山」艦博物館展板資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