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氣革命對歐洲構成的挑戰 2013年 2月 4日 星期一 16:38 BJT

* 美國產量逾三分之一為頁巖氣

* 能源成本低廉使得產業從歐洲移至美國

* 能源繁榮會改寫地緣政治版圖

路透慕尼黑2月3日 - 能源官員表示,在美國力求擺脫衰退之際,其所享有的頁巖氣能源盛宴成為吸引產業的磁石,並減少了對進口的依賴,對歐洲形成挑戰.

週末在慕尼黑舉辦的一次安全會議上,專題討論小組成員警告稱,歐洲必須就如何利用自身資源制定策略,以保持能源成本的競爭性,不然能源密集型產業就有移至其他地方的風險.

"頁巖氣及石油熱潮已經開始.在歐洲繼續爭論不休之際,北美將坐收漁利,"皇家荷蘭/殼牌石油集團(RDSa.L: 行情)主席Jorma Ollila稱.

僅在一週之前,殼牌與烏克蘭簽署了一項100億美元的頁巖氣協議,為歐洲迄今最大一筆.該協議將有助於烏克蘭降低對俄羅斯進口的依賴.

根據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數據,烏克蘭據稱擁有歐洲第三大頁巖氣儲量,為42萬億(兆)立方英尺(1.2萬億立方米).

不過其儲量與法國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法國儲量居歐洲之冠,估計達180萬億立方英尺.

法國禁止開採頁巖氣所需要的液壓斷裂開採程序,因環保人士擔心液壓斷裂會加大地震風險並污染飲用水.美國官員對此表示懷疑,稱美國由於使用天然氣比例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創20年來新低.

"從大西洋彼岸的情況來觀察,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對此祭出禁令或是放緩這方面的發展實在沒什麼事實根據."IHS 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副董事長Daniel Yergin指出.

他表示,美國天然氣有三分之一的生產都是使用液壓斷裂法,顯示其所造成的環境影響是可以控制的.

**頁巖油開發熱**

全球能源市場已然反映北美競相開發頁巖油和天然氣的現象,並凸顯出歐洲正忽視的潛在珍貴價值.

"美國內部能源出現革命性劇變,加上油氣生產的急劇上升,已使氣體產量增加25%,石油進口的依賴度從60%降至40%,且預料將進一步掉到30%."美國能源事務特使Carlos Pascual表示.

儘管歐洲仍深切擔心環境議題,但也承認由於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僅為德國的三分之一,產業已深受其苦.

德國經濟部長羅斯勒指出,"許多德國企業已選擇轉至美國營業,稱能源價格促其做出此決定...我們已看到因為我們的能源價格較高而受苦...這影響到我們本身的競爭力."

歐盟執委Guenther Oettinger在幕尼黑的這場小組會議上說,歐洲應能生產足夠的頁巖氣來替代逐漸枯竭的傳統氣體儲量,以免增加進口依賴度."

**俄羅斯並不擔心**

供應更加充足的話,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主導地位就可能遭受威脅,價格也將受到下行壓力.2012年美國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頭號天然氣生產國,而且從2015年起產量還將大幅提高.

"我相信,頁巖氣革命是積極的變化,是我們所有人推進技術,加強競爭,增強國家能源安全和降低成本的機會."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稱.

俄羅斯正側重提高渴求能源的亞洲出口,以及開發向東輸送天然氣的基礎設施.

最近德國智庫BND做的祕密研究顯示,到2020年,美國或將由目前的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轉變為油氣出口國,降低對中東的依賴,從而可以更加靈活的制定政策.

中國可能會更加依賴中東石油,以支持國內經濟的迅速擴張.

頁巖氣革命已經迅速生根發芽,美國特使Pascual稱,2005年時頁巖氣產量還只是天然氣產量的1%,現在已經達到三分之一,到2040年預計就將佔到50%.

他強調:"開發更大的產能,降低對進口的依賴,並不會削弱我們對於穩定的追求."

"這不會影響我們參與全球安全保障,以及中東的和平和安全事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