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16點18分來源:中國行業研究字型大小:T|T[標籤]十八屆三中全會熟悉中國政治日程的人們都知道,定於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中國未來五到十年間的改革布局。隨著11月的臨近,社會各界都在分析揣測,三中全會最終將端出怎樣的一份改革套餐?實際上,從近來的一些高層表態,亦可對未來改革走向一窺端倪,如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召開的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9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開幕致辭,以及10月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演講等。從高層的表述來看,在未來藍圖中,經濟改革無疑還是重中之重。比如在APEC會議上,習近平表示要「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改革」,並提出,「消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顯然,經濟依然擺在第一位。雖然除了經濟改革領域,在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尚難判斷改革力度之大小。但我們有理由期待,新一輪改革是更加全面深入的全局性推進,不再是某個方面的單兵突進。具體經濟改革措施究竟如何?不妨參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383方案」,即「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的改革基本思路和行動方案。據悉,這份報告將提交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被認為是本屆政府的主要經濟智囊。在這份報告中,新一輪改革的目標被描述為:「建立富有活力、創新導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八個重點改革領域包括: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基礎產業領域、土地制度、金融體系、財稅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和綠色發展、涉外經濟體制。按照「383方案」,在上述領域的經濟改革力度是相當可觀的。比如,在金融領域提出十年內使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結算和投資計價貨幣,在局部市場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大幅降低各級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降低金融行業准入門檻,鼓勵能滿足金融服務需求的新興民營金融機構的發展,特別是鼓勵有實力的互聯網機構發揮自身獨特優勢進入小微金融領域,鼓勵社會資金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在土地制度方面,提出建立兩種所有制土地權利平等、市場統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允許農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平等進入非農用地市場;對被政府徵收土地,改原用途補償為公平補償,農民房屋按市價補償,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在財稅體制上提出,為促進人口自由流動,保障國民基本社會權益,可設計並實施主要由中央和省級政府承擔責任的、低標準均等化的「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制度。上述這些說法既有新意,從穩健推進的角度來說,也基本符合外界的殷殷期盼。而備受關注的國有企業改革,則體現在該方案的基礎產業領域、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兩方面的內容中。方案明確提出,「基礎產業的壟斷弊端,已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產生了日益明顯的負面影響」。改革的重點是放寬准入,形成競爭性市場結構,同時在自然壟斷環節形成有效監管。另外還特別提到,可參照新加坡淡馬錫資產管理公司模式,通過劃撥現有國有企業股權,建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基金。在APEC的發言中,習近平特彆強調,「絕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既要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也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雖然習主席並未具體談及政治、文化領域的改革,但在國研中心的方案中,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居八個領域之首。經濟改革的要務是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這種思路的一個自然延伸。當然,我們希望,其他領域的改革不應僅限於行政管理體制。正如劉鶴2012年3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所言,「在改革經濟體制的同時,也必須加快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努力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有序擴大公民政治參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從而使經濟轉型順利推進。」新一屆政府在經濟改革上已經體現出「壯士斷腕」、「打破利益藩籬」的決心和勇氣,我們也期待,在統籌推進的思路下,改革不會僅僅囿於經濟層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