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像麪粉,房價像麪包,兩者是上下游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抱怨房價貴的同時,其實地價也在水漲船高。

  不過,從去年以來,“麪粉比麪包還貴”、“地王被套”的現象越來越多,一方面有不同城市新盤限價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當初房企拿地價格太高,最後市場不買賬的情形存在。

  所以,我們看到了土地流拍四處蔓延,流拍宗數也創出了近年以來的歷史記錄,這種趨勢直到今年纔有所改觀,部分城市的土拍開始回暖,手頭重新寬裕的開發商們,彷彿好了傷疤忘了疼,又將真金白銀投入到了拿地的無底洞裏。

  房產研究機構克而瑞4月1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3月末,二線城市土地成交均價環比大漲43%,達到5075元/平方米,是自2018年1月以來時隔13個月首次回升到5000元/平之上。

  注意這份數據中透露出來的三個要素:13個月首次、地價突破5000元、環比大漲43%。

  每個數字都似乎說明了二線樓市目前的強勁程度,所謂量在價先,地在房先,土拍如此火爆,是不是說明省會城市們又要崛起了?

  答案是否定的,第一,我們不能拿着2016年的經驗來預判2019年的市場,上次省會城市集體上漲,有調控寬鬆、信貸放鬆的因素,如蘇州、南京、武漢、鄭州等城市。

  現在各類限購、限貸等措施很嚴密,房價也已經漲到了高位,動輒數萬元的均價,很難在短短几年之後就再次上漲,這既不符合房地產市場的規律,剛需們的錢包也不會答應。

  第二,我們要看到,地價上漲的前提是針對2018年而言的,去年的市場氣氛非常悲觀,房企“手中無糧、心中發慌”。

  現在之所以再次對拍地感興趣,一邊是要補充手中庫存,另一邊是融資條件鬆動後,手中有點多餘的資金,想在市場中抄底,不排除有捂地待漲的“小算盤”存在,這跟樓市會不會崛起沒有半點關係。

  第三,即便地價突破5000元,也並不意味着房價就一定要漲,請注意,環比43%的漲幅是針對二月份的,當時有春節因素存在,市場交投很清淡,3月份反彈是情理之中。

  更何況,三月份天津、杭州、合肥、重慶等多個城市推出的地塊都集中在中心城區,並不是前幾年拍地時的城郊區域,地價上漲沒什麼好奇怪的,更不能因此推論房價也會受到影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