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泉剪刀是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但关于张小泉老家在绍兴却鲜为人知,就算是绝大多数绍兴人也未曾听闻过......

  1

  张小泉剪刀是杭州著名制作剪刀的老字号手工艺,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张小泉剪刀在明末清初就已出名。

  张小泉的父亲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张大隆剪刀铺。张思家做事认真,他打磨的剪刀,坚韧锋利,备受人们的称赞。张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下和自身不断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清兵入关时父子俩逃到杭州,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铸造技艺。

  2

  比起其它的剪刀,“张小泉剪刀”制造工序更加的繁琐,需要72道工序,并且在打制剪刀中他们运用了“嵌钢”(又叫镶钢)的工艺,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在原材料上,张小泉剪刀只选用浙江龙泉的云和之钢,最后再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

  张小泉的剪刀光亮照人,剪切锋利、开合和顺并且手感轻松,在清乾隆时期更是成为宫廷御用剪刀。

  清康熙二年(1663年)为防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张小泉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张小泉”。

  后来民间更是有了“南有张小泉,中有曹正兴,北有王麻子”的说法,只是无情的历史让曾经的剪刀三状元如今只剩下张小泉一家。目前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最大的园艺剪有36寸长,七斤多重;最小的旅行剪只有一寸长,可放入火柴盒内。2006,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很多人都不知道,张小泉老家就在绍兴柯桥区兰亭镇紫洪山村——古树、古屋、古溪、古道,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村。

  BY.豆瓣常春藤

  村内中心新建的长廊古色古香,村民在里面息歇喝茶聊天,这是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

  BY.老陈一老汉

  长廊不远有个修缮过的古祠堂,祠堂前有一株高大的千年古银杏,它挺拔的树干直插云霄,可以说是紫洪山村的象征。

  BY.豆瓣常春藤

  4

  张小泉台门是该村保存最好的一座台门。

  BY.豆瓣常春藤

  据村里老人说,张小泉台门建筑用材大有讲究,“纵栎横松”,宅院纵向的柱子,用栎树,横向梁木则用松树,原因是栎树耐湿,松树不烂。廊下柱上的牛腿雕刻精细,廊下四周相通,雨天不会淋雨。现在虽然遭到不小的破坏和改建,但从中仍能窥见当年的辉煌。

  BY.豆瓣常春藤

  张小泉家的台门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四周相通,环绕而行,但现在因旁边建了一座小楼房堵死了环路。

  BY.老陈一老汉

  5

  张小泉台门不远处是一座起凤桥,古色古香,青藤如帘,桥下千年古溪溪水潺潺。桥边的路虽已改成了水泥路,但桥仍古朴浑庒的保持着原貌。据村中老人说,此桥是清代古桥。

  BY.过客09

  走过起凤桥,随处可见紫洪山村老旧台门,一幢一幢,或门斗新奇,或庭院别致,或一进一进,虽破烂却绽放着古意。紫洪山村至今尚存30多个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其中12处保存较完整,每处都有典故和特色。

  BY.豆瓣常春藤

  紫洪山村青山翠竹,溪水潺潺,静静的藏在深山里,很少有游客光顾,此地与外界相连的就是古道。目前,紫洪山村周边还存有四条古岭道,即紫洪岭、陈家岭、妃子岭和王坞岭。这些古道保存完好,古道幽深,古意弥漫。

  BY.海里的鱼

  其中从紫洪山村到筠溪的妃子岭古道还有一个传说,即当年南宋小康王逃到此岭,被当地女子所救,后康王登基后来寻恩人报答,才知恩人已被金兵所害,逐追封其为妃子娘娘,此岭即为妃子岭,还建有妃子庙。

  BY.海里的鱼

  “紫气东来会稽山麓尽秀色,洪福南临兰亭岭里多美景”。紫洪山村已被列入省级古村落,正在修复一些老台门。它离兰亭风景区不远,离王阳明墓更近,在游览风景区和参观王阳明墓后,应该去紫洪山村走一走。

  BY.松鼠rock

相关文章